番外三(2/2)
这件事一出,户部尚书赵大人便立刻递了请罪折子。
他是开国重臣,众人都知道,即使是女帝,也不会迁怒于他,这才会替赵棠林求情卖个好。
这事拉扯了几日,最后以女帝休夫、赵棠林及其情妇以及外室子女充军终生不得取仕为结束。
虽说罚的不算轻,但毕竟是皇夫偷情,这要是比照男帝的妃子,偷情那是必斩九族的,这么看,女帝对于赵家,也算轻轻放下了。
不过女帝休夫一事,也算是开了休夫的先河,民间一些之前招赘的女子,有些竟然也以各种理由提出了休夫。
这其中,最常见的理由,就是养外室。
女帝因此休夫,谁敢说养外室这件事,不能休夫?
皇夫流放之后,京城对于此事的讨论也渐渐平息,朝中安稳下来,便有人进言,请女子再招皇夫。
朝中虽有激进分子为了女帝传位皇子甚至将手伸入后宫,但同时,也有以大局为重者,不管未来是女帝还是男帝,都希望将来的皇帝是个明君。
那么多子多选便是一种保障。
可惜不知道女帝是不是被皇夫伤了心,这折子被退了回来。
但朝臣们并不甘心,一连上了好几道折子,请求女帝再婚。
民间女子再婚都是常识,他们完全不觉得女帝再婚是个难以接受的事情,而且如今天下太平富足,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关注,于是都关注在女帝这里了。
但一连催了好几次,都被女帝驳回了。
就在朝中为了女帝再婚一事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有宫人告发,前皇夫貍猫换太子。
当初皇宫是总管宫女与皇夫共同管理的,何春草生产大皇子之时,赵棠林与他青梅竹马的表妹也诞下一子,他们竟然早早便密谋将真正的皇子换出,换成他们的奸生子。
这下子,可就不是养外室那么简单了。
这是混淆皇家血脉,以谋江山啊!
真是……胆大妄为!
若说以前,朝臣们多少还能理解一点赵棠林养外室的心思,男人嘛,但这一手,他们只觉得赵棠林脑子被驴踢了。
真正的大皇子本就是赵棠林的血脉,他何必换个外室子?
有跟赵棠林有些来往的人猜测赵棠林是跟他表妹情根深种,这才走了岔路,为的就是让他心爱表妹的血脉能够得继大统。
毕竟当初女帝难以怀孕,天下共知,大皇子说不定就是女帝唯一的儿子,而且赵棠林与女帝朝夕相处,动些手脚让女帝无法有孕也不是没可能。
好在女帝对自己的安全十分看重,没有受到影响,才连生了两位公主。
但这样的猜测,大部分朝臣是不认同的,他们混迹官场,谋的是权,什么儿女情长,为此犯诛九族的大罪,那不是蠢到家了吗?
有户部尚书赵大人这样的爹,怎么也生不出这样蠢的儿子吧?
那边只有一个可能,他们想要推大皇子上位,之后以血脉为威,掌控江山。
他们是重臣,有自己的消息网,知晓当初女帝生长公主时多次遇到危险,其中也有赵棠林的影子。
真正的大皇子接回来的时候,何春草看着眼前那个浑身是伤,话都说不全几句的孩子,悲恸不能自已。
她将又被压回京城的赵棠林喊来,瞧着那张她朝夕相处也曾托付真心的脸,咬牙切齿道:“朕何曾愧对于你过?你为何如此狠心?!便是换了孩子,大皇子难道不是你的骨肉吗?!”
长途跋涉的押送外加天牢的折磨,让赵棠林身形消瘦,脸色早已没有原先的白皙,即使来面圣时被牢头整理过,也依旧十分邋遢。
他擡眸,原先那双温柔注视着何春草的眸子已经泛黄,里面满是冷漠与阴鸷。
“我与柔儿的孩儿,才是我的孩子,与你……”赵棠林握紧了拳头,“我是男子,却日日要拜妻,瞧着你的脸色过日子。
你心情好时,便与我几分好脸色,若是那一句与你不合,便甩袖离去,我竟还要跪地磕头求饶?!
夫为妻纲,你何时尊过我?!
他们表面恭敬地喊我一声皇夫,背地里还不知如何耻笑于我!
我读书十载,为的是科举出仕施展抱负,可你呢!说是心中有我,却只封我个侍读的小官。
如此轻贱于我,还与我讲什么夫妻情谊?!”
听着赵棠林的连番控诉,何春草咬唇脸色煞白。
她从不知,自己在赵棠林心中,是这样的。
她以为他们就算没有浓情蜜意,好歹也算举案齐眉,没想到,却是怨念深重……
夫妻吵架本也是常事,她多少次说过,让赵棠林不必跪她,是赵棠林坚持君臣有别。
便是那侍读的官职,也是当初他们情浓之时,她说想日日见他,时时见他,给他个侍读的官做,以后两人便不必分开,问他可好,他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亦吾所愿。
她那时以为两人终算两情相悦,谁知道……
假的,都是假的!
何春草咬牙道:“当初我与你成婚之前,也是问过你的,尚公主尚且不能参政,你若与我成婚,日后必不得为官,你——是应了的!”
赵棠林垂眸:“彼时年纪尚小,父亲又一直说我才学平平……况且你为公主,我又如何能驳了你的意思?”
何春草冷笑:“倒都是我的错了?!”
赵棠林无言。
何春草闭了闭眼。
“拖下去。”
女帝歇了一日的朝。
户部尚书早已脱帽请罪在家,只等女帝发落。
女帝到底念旧情,看在赵大人为开国功臣的份上,没有诛九族,只是撸去了他的官职,落为庶民。
而赵棠林与其外室一家,斩立决。
与赵家来说,这算是轻判了,只是原先养在宫里的假皇子……女帝竟然也杀了。
狠。
这事触及了皇家底线,事情过后,反倒没人敢提及了,直到一年后,才又有人上书,请求女帝再婚。
这一次,女帝竟然没有驳回。
女帝再婚堪比男帝娶后,各家的儿郎情况都报了上去。
本以为女帝看过画像了解各人之后便有决断,不料宫里传来消息,女帝要亲自见一见这些人。
倒是……也正常。
选了个日子,男子进宫面圣,只是发回各家的消息……怎么说,有的公子留了名帖,有的公子则赐了笔墨。
赐笔墨的回家自由婚配,留名帖的,择日进宫。
这……竟然弄成了选妃一样?!
那些赐了笔墨的还好,留了名帖的人家,简直沸腾了。
女帝这是什么意思,不是选皇夫吗?怎么一连留了五个男子?
次日朝堂,便有官员质问女帝,女帝施施然道:“不是你们催朕再婚的嘛,我瞧这五家儿郎都还算顺眼,便纳入宫中,有何不可?男帝可以选妃,朕如何不能选了?
再说,你们不是担忧朕的子嗣问题吗?日日对着一张脸,朕也腻味,朕多娶几个,宫中也能多填几个孩子。”
这……
简直……
有伤风化!
但谁敢说?
男子既可以纳妾,那女帝娶几个男妃,似乎也……说的过去?
难不成谁敢跟女帝将妇道?
那女帝绝对会给你讲讲男德。
再说就算私德有亏、不守妇道,只要天下稳定,女帝做个明君,大臣们……也能忍。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巴掌没打在他们脸上,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这次女帝选的男子,都是些小官家的。
重臣忍了,不成想,开了这个头,女帝就彻底放开了。
每过三年,女帝便会于民间或是官宦人家选貌美男子充盈后宫,这跟前朝的男帝选妃做的一般无二。
甚至就跟前朝女子进宫做妃一样,女帝宠爱哪个男妃,便会对男妃的家族略加照顾。
一时间,送男丁入宫,竟然同前朝送女子入宫一样,成为了有些官家竞争之事。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女帝这几年确实又生了两个公主,一个皇子。
女帝产子虽必然不如男帝多,但只要不换子,这血脉绝无问题,所以女帝并不限制宫中男妃出宫,甚至有些年纪大了,不甚喜爱的,还会放出宫去,允其自由婚配,不过只能婚配一人。
有女帝开头,民间竟然也渐渐兴起了女子纳夫的热潮。
元朝的盛世,显得比其他朝代的盛世,似乎更为热闹了许多。
史书记载:“女帝好男色,民间多效之,有谓之礼乐崩坏,亦有谓之男女大同。”
但女帝在位四十载,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乐,因年号康平,后世之人称之为康平盛世。
康平末年,女帝感精力不济,禅位于六公主,改元荣宁。
荣宁帝终生只纳一夫,琴瑟和鸣,世人尤其男子多为推崇,民间因此一夫一妻者渐多,然男女纳妾之事并未禁止。
荣宁帝开海运,广贸易,万国来朝,后世称为荣宁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