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2)
徐秀越有些纳闷,怎么就没人说她自己想称帝呢?
然而入主京城之后,九皇子的存在确实是一个问题。
只要九皇子重归京城,必然会人心浮动。
但徐秀越也明白,堵不如疏,与其藏着掖着九皇子,倒不如大大方方的,现在就将事情解决,以免后患。
因此,九皇子随同府城的搬家大队,一起来到了京城,不过这已经是徐秀越入主京城三个月后了。
这三个月,徐秀越一边修复战损的京城,一边摸清了前朝留下的各部官员,查清该入罪的入罪,该撤职的撤职。
而后他跟林修为商量着,将自家的人手安插进各个职位,有的人还没到,但官先定下了。
确立了基本的管理班子之后,徐秀越感觉到了人手的不足。
不过这边不着急,毕竟她的天下还没打全,日后慢慢补给就是。
最重要的就是武将的论功行赏了。
这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南方还有成王虎视眈眈,不可叫将士们寒心才行。
将手里的钱财一一算过,又定好了安抚伤亡将士的标准,以及各将领的官职,徐秀越这才算略放了心。
三个月过,何家的人入了京城,同样的,老夫人与知府大人也随同回了京,后面跟着的大部队,则是当初跟着徐秀越一起出村的上溪村村民,以及各位幕僚的家人和研究所的众人。
老夫人早年在京城呆过一段时间,一入京城,便成了香饽饽。
有消息来源的家族们早就知道老夫人与徐秀越的关系,见不到徐秀越,自然巴结上了她这位生母。
老夫人却没有像徐秀越一样,将众人拒之门外,而是
挑选着当年与她相熟的人家,见了见,相谈甚欢。
不久之后,这些人家的当家人,都被安排了些大大小小的职位,众人这才看明白,老夫人这里才是拉关系的重点。
然而实际上,老夫人见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
这些人家徐秀越观察过,虽谈不上各个都是君子之家,但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且家中子弟曾为官,有些经验,才让老夫人见过之后,在看情况安排。
另一些人家,是当初与老夫人交好,且见过之后,老夫人感觉可以动用的,这才会告诉徐秀越。
徐秀越还是相信老夫人的眼光的,且这些人她都见过,看过面向,才确定了职位。
随着小朝廷的建立,以及叛军势力的彻底覆灭,徐秀越手底下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如今他们干着活,虽拿着俸禄,却没有官职,就是因为上面没有皇帝。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为的就是那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林修为也与徐秀越提起了称帝的事。
“九皇子如今就在京中,大人一日不称帝,恐怕一日便会人心浮动,这些日子,杨大人等人已经来事联络故旧了,倒不如尘埃落定,若有问题,再行处理。”
徐秀越也知道,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但她的心里,总觉得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
或许对于一个古人来说,称帝代表着最高权利,听起来就让人血脉喷张,激动万分,但徐秀越却觉得这个担子千斤重,且担上去,轻易就放不下来。
林修为觑着她的神色,却没有猜出她的心理,便道:“大人可是有何犹豫?”
徐秀越想了想道:“如今京城初定,我总觉得不够稳妥。”
林修为点头道:“若说急切,也是急了些,不如先将风声放出去,探探虚实,另外,各城兵防安排妥当后,大军还朝,您也可以放心些。”
说到这里,林修为顿了下,犹豫片刻,又道:“大人可想好了,您将来的继承人是谁?”
徐秀越擡头,诧异地看向林修为。
林修为叹气道:“我知晓如今大人未登帝位,说这些尚早,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人家的几位郎君皆统领兵权,甚至几位姑娘,年岁大了之后,也上了战场。
尤其是何安正将军,这天下,可以说有一半是他打下的,兵权也大多在他手中,大人若是不早做打算,就怕将来生出事端。”
徐秀越这才明白林修为话中的意思。
自古问帝王继承人都是大忌,也就是林修为与她的关系,这才敢直言不讳。
林修为说的确实是个问题,所以古时候才会有杯酒释兵权,而那些功高震主的人,也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如今天下二分,南方有成王虎视眈眈,兵权她是无法收回的,何况若是当真卸磨杀驴,“杀”的还是自家孩子,岂不是让天下人齿冷?
倒不如说趁着安稳增进一下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徐秀越觉得这倒是可行。
战乱多年,他们家里的人很少有全的,如今也该填补下亲情了。
大军于一月后还朝,三日后,徐秀越所在的议事阁屋顶百鸟旋转齐鸣,周围的花朵齐齐开放,其场景一如徐秀越出生时神奇。
徐秀越仙人弟子的出身传说,一时间传遍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