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合作共生(2/2)
会议在看似和谐实则各怀心思的氛围中结束,达成了“加强沟通、深入研究”的原则性共识,但实质性突破寥寥。秦风意识到,区域协同的复杂性远超预期,仅靠热情和口号无法化解根深蒂固的利益关切。
联席会议后,秦风没有坐等,而是主动出击,采取“分头攻坚、寻求共识”的策略。他决定亲自带队,分别赴丽山和临港进行面对面沟通。
在丽山市简朴的会议室,秦风与赵强市长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他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坦诚面对丽山的困难。
“赵市长,丽山为流域生态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江泉人民铭记在心。生态补偿机制,不仅要建,而且要建得科学、公平,真正让保护者受益。”秦风首先定调,安抚对方情绪。
接着,他话锋一转,提出务实建议:“除了争取省级财政纵向补偿,我们是否可以探索横向补偿的多元化路径?比如,江泉可以出资与丽山共建一批生态农场,包销其绿色有机农产品;我们可以合作开发生态旅游线路,客流共享,收益分成;我们还可以支持江泉的环保企业到丽山投资,帮助你们发展环保产业,把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样,补偿就不是简单的‘给钱’,而是变成可持续的‘合作共赢’。”
秦风的提议,跳出了“要钱”与“给钱”的简单思维,着眼于构建利益共同体,让赵强市长眼前一亮,态度明显积极起来。
在临港市现代化会议室,面对精明的钱伟市长,秦风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更多地从战略格局和长远利益入手。
“钱市长,临港是流域发展的龙头,龙头舞起来,整个龙身才能活。省委赋予临港打造开放高地的使命,离不开腹地支撑。清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临港的国际形象和投资环境。上游治理好了,临港治理成本就低,城市品牌价值就高。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所在。”
他进一步阐述:“产业协作上,临港聚焦高端,必然需要将部分制造环节向外转移。与其零散转移,不如与我们江泉、丽山规划共建高标准的‘飞地园区’或‘产业链共同体’,由临港主导规划、输出管理、对接市场,江泉和丽山提供空间和配套。这样既能保证转移产业的质量,又能延伸临港的产业链条,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这比简单的产业转移,能带来更持久、更丰厚的回报。”
秦风的话,将临港的利益与流域整体发展绑定,描绘了一幅共赢的蓝图,触动了钱伟市长对提升区域辐射力和控制力的深层需求,使其态度发生了积极转变。
秦风的两地穿梭斡旋,为破解僵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最终打破平衡,还需要更高层面的推动。适逢省委召开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会,秦风抓住机会,将三市协商遇到的瓶颈及初步形成的“多元化生态补偿”和“产业链共同体”思路,向省委王力书记做了详细汇报。
王力书记高度重视,在会议总结时专门就清江流域协同发展作出明确指示:“流域协同,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生态补偿机制要加快建立,原则是‘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省里会研究设立专项基金,同时鼓励探索市场化的横向补偿模式。产业协作要务实推进,要规划建设一批跨区域的合作园区,创新利益分享机制!省里将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对推进不力的,要严肃问责!”
省委书记的定调,如同给了尚方宝剑,极大地推动了三市的谈判进程。
在省委的强力推动和秦风的前期铺垫下,清江流域三市第二次联席会议气氛明显好转。各方本着务实的态度,就生态补偿的计算方法、资金来源、合作方式,以及首批跨市合作产业园的选址、主导产业、管理模式、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达成了初步框架协议。虽然细节仍需打磨,但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
联席会议结束后,秦风、赵强、钱伟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赵强感慨道:“秦市长,为了这条清江,为了流域的老百姓,我们再难也要走下去!”钱伟也真诚地说:“老秦,你的格局和诚意,我佩服!以后咱们兄弟市,多沟通,多商量!”
秦风看着两位同僚,心中充满感慨:“两位市长,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清江流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