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回望来时路(2/2)
他看向秦风,眼神中充满了肯定和赞赏:“但是,你顶住了压力,展现了惊人的魄力和智慧。在雾江治理最艰难的时候,你扑在一线;在产业转型最迷茫的时候,你指明了方向;在民生改善最需要投入的时候,你力排众议。尤其是你提出‘民生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抓住了牛鼻子,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
秦风连忙摆手:“海洋书记,您过奖了。江泉能有今天,最根本的是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是您始终如一的信任和支持!每次遇到难关,都是您站在前面,为我们遮风挡雨,顶住压力。没有您掌舵,我们可能早就偏离航向了。还有玉凤市长、张伟同志、建国同志,以及全市上下的干部群众,是大家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
他想起了周海洋在关键时刻的力挺,在重大决策前的把关,在遇到阻力时的坚定,心中充满了感激。
“我们是一个战斗集体。”周海洋欣慰地笑了,“班子团结,上下同心,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回想起我们一起经历的这些风风雨雨,虽然艰难,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每一次攻坚克难后,都能看到江泉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老百姓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办公室里,两位江泉发展的领路人,沉浸在共同奋斗的记忆中,那些曾经的焦虑、争执、汗水、甚至泪水,此刻都化为了沉甸甸的收获和深厚的情谊。
回忆往昔,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短暂的感慨之后,两人的话题又回到了当前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上。
“海洋书记,王书记点题的清江流域示范区建设,是一个大战略,也是一篇大文章。”秦风将思绪拉回现实,语气变得务实,“这对我们的视野、格局、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发展?如何平衡好自身发展与区域带动的关系?这些都是全新的课题。”
周海洋表示完全赞同:“没错。过去我们主要是着眼于江泉自身的发展,是‘独善其身’。现在要求我们‘兼济天下’,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树立真正的区域命运共同体意识。下一步,我们要立即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门班子,加强对清江流域整体情况的研究,主动与丽山、临港等兄弟地市沟通对接,寻找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和最佳切入点。”
他进一步分析道:“王书记强调的共同富裕、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队伍建设,这四个方面,既是省委对江泉的要求,也是我们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要。我们要把这四个方面,与清江流域示范区建设这个战略抓手紧密结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
他具体部署道:“比如,在推动共同富裕上,我们要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流域内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协作、劳务对接、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有效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我们要联合流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共同攻关关键技术……”
秦风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并补充自己的思考:“我完全同意您的分析。我觉得,关键还是要靠改革来破题,靠项目来落地。我们要争取在示范区建设的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比如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共建共享的产业园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等。同时,要谋划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合作项目,以项目聚要素、促融合、显成效。”
两人就未来工作的思路、重点和突破口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思想碰撞,相互启发,逐渐形成了清晰的共识和初步的行动框架。尽管前路挑战重重,但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
夜色渐深,市委大院愈发宁静。周海洋和秦风的谈话也接近尾声。
周海洋站起身,走到秦风面前,伸出右手,目光深邃而充满信任:“秦风同志,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未来的任务更加艰巨,道路不会平坦。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像过去几年一样,肝胆相照,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带领江泉人民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秦风也立刻起身,紧紧握住周海洋的手,语气铿锵有力:“海洋书记,请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当好您的助手,与班子同志们一道,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好省委的决策部署,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江泉人民的重托!”
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传递着无比的坚定和深厚的信任。这握手,是对过往并肩战斗岁月的致敬,更是对未来风雨同舟征程的宣誓。
离开周海洋的办公室,走在静谧的市委大院中,秦风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月色如水,预示着明天又将是一个晴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