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 第510章 回望来时路

第510章 回望来时路(1/2)

目录

南州之行,如同一场高强度的精神洗礼与战略赋能。带着省委书记王力的殷切嘱托和沉甸甸的新使命,秦风乘坐的车辆在暮色中驶离省城,向着江泉的方向疾驰。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后退,秦风的心却早已飞回了那片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热土。他没有直接回家,也没有回市政府办公室,而是让司机将车开到了市委大院。此刻,他最迫切需要的,是与市委书记周海洋进行一次深入透彻的交流,共同消化吸收省委的指示精神,谋划江泉未来的航向。

市委大楼在夜色中显得庄重而静谧,大多数办公室的灯光已经熄灭,只有少数几个窗口还亮着,那是仍在为这座城市运转而忙碌的身影。秦风轻车熟路地来到三楼,走向尽头那间熟悉的办公室。周海洋书记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透出温暖的灯光。秦风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周海洋沉稳的声音。

秦风推门而入,看到周海洋正坐在办公桌后,戴着老花镜,审阅着一份文件。见到秦风,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放下手中的笔和文件,指了指对面的沙发:“秦风同志回来了?会议刚结束就赶回来了?辛苦辛苦,快坐。”

“海洋书记,我回来了。”秦风在沙发上坐下,秘书进来为他倒了杯热茶后悄然退出。办公室内只剩下他们两人,气氛亲切而严肃。

“省里的会开得怎么样?王书记有什么新的指示精神?”周海洋关切地问道,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极大的关注。

秦风深吸一口气,将两天会议的总体情况,特别是王力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会后面谈时的具体指示,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向周海洋做了汇报。他复述了王书记对江泉工作的充分肯定,也重点传达了王书记对江泉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推动共同富裕、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锻造队伍等方面探索新路、实现更大突破,要在清江流域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秦风汇报得条理清晰,语气凝重。周海洋听得非常专注,不时点头,偶尔插话询问一两个细节。当听到王书记对江泉班子“有担当、有作为”的评价时,他欣慰地点了点头;当听到那些更高标准的要求时,他的神色也变得愈发严肃和深邃。

“……王书记最后强调,省委对我们寄予厚望,希望我们能有更大的格局和担当。”秦风汇报完毕,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看着周海洋,“海洋书记,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省委的肯定是对我们的鼓励,但更是一种鞭策。未来的路,挑战更大,要求更高。”

周海洋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在消化和思考这巨大的信息量。良久,他收回目光,看向秦风,语气坚定而有力:

“王书记的指示,高瞻远瞩,切中要害。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最高褒奖,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战略定向。压力确实前所未有,但机遇同样千载难逢!江泉能够进入省委主要领导的战略视野,被赋予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引领重任,这是江泉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秦风,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秦风啊,我们这一届班子,赶上了江泉转型发展最艰难、也最关键的时候。现在,我们又站到了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新起点上。这副担子,我们必须要扛起来,而且一定要扛好!”

周海洋转过身,重新坐回沙发,眼神中流露出罕见的感慨情绪。他摘下老花镜,轻轻擦拭着。

“秦风,说起来,我们搭档也快三年了吧?”周海洋的语气变得舒缓,像是在回忆一段漫长的旅程,“还记得你刚来江泉的时候吗?那时的雾江是什么样子?整个城市又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秦风的眼前也浮现出初到江泉时触目惊心的景象:污浊发臭的雾江水、灰蒙蒙的天空、凋敝的传统产业、干部队伍中的迷茫观望情绪、群众期盼又怀疑的眼神……

“记得,太记得了。”秦风深有感触地点点头,“那时候,真是百废待兴,积重难返。说实话,当时我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不知道江泉的未来在哪里。”

周海洋的目光变得悠远:“是啊,那时候压力太大了。决定彻底治理雾江,关停污染企业,多少人反对?说我们断送江泉的财路,是历史的罪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大力招商引智,又有人说我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预算改革,削减不必要的开支,触动多少人的利益?还有那次舆情危机……每一步,都像是在雷区里行走,如履薄冰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