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江山如画 民心如镜(2/2)
秦风欣慰地笑了。李哲的选择和成功,是江泉吸引力提升的最佳印证。它说明,这座城市不仅能留住乡愁,更能承载梦想。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看到希望,实现价值。
午后,秦风来到位于城西的“幸福苑”社区。这里是全市最大的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搬迁安置项目之一。社区里,楼房粉刷一新,道路平整干净,绿树环绕,还有了健身广场和社区食堂。
秦风随机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七十多岁、面色红润的老太太,姓王。王奶奶认出秦风,激动得连忙往屋里让:“秦市长!快进来坐!真是贵客啊!”
进屋后,秦风看到,虽然面积不大,但房间整洁明亮,厨卫设施齐全。王奶奶拉着秦风的手,絮絮叨叨地说开了:“秦市长,谢谢您啊!谢谢政府!我们老两口以前住在老城区那边的棚户区,房子又小又破,下雨漏水,冬天灌风,上厕所都要跑到外面的公厕,别提多遭罪了!”
她抹了抹眼角:“那时候,做梦都想住上亮堂房子。现在可好了!政府给我们分了这套新房子,有暖气,有天然气,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小区环境也好,出门就是公园。社区还有食堂,吃饭便宜又方便。我们这把老骨头,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这时,王奶奶的老伴,一位沉默寡言的退休老工人,也开口了,声音有些哽咽:“秦市长,我以前在钢厂干了一辈子,又脏又累。没想到老了,还能享上这福。这日子,知足了!真的知足了!”
王奶奶抢着说:“还有呢,社区医院就在旁边,看病方便。社区还组织我们老年人唱歌、跳舞、练书法,生活一点都不孤单!这日子,有奔头!”
听着两位老人朴实而真挚的话语,看着他们眼中洋溢的幸福光彩,秦风的心中充满了暖流。安居乐业,老有所养,这是最朴素的民生愿景,也是执政者最根本的追求。幸福苑里寻常人家的安稳日子,正是无数宏大的政策文件最终要抵达的温暖彼岸。
傍晚,秦风步行穿过熙熙攘攘的市中心商业街。华灯初上,人流如织,商铺生意兴隆,一派繁华景象。他在一个煎饼果子摊前停下,买了一份,和摊主聊了起来。
摊主是位中年大姐,手脚麻利,性格开朗。她一边摊煎饼,一边和秦风唠嗑:“老板,看您面生,不是常客吧?”
秦风笑笑:“路过,尝尝您的手艺。”
大姐自豪地说:“咱这煎饼,用料实在,干净卫生!现在城里环境好了,管理也规范,我们摆摊的也安心。”
秦风随口问:“大姐,你觉得咱们江泉这几年变化大吗?”
这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大姐眉飞色舞:“大!太大了!你看这街面,多干净!治安也好,晚上收摊晚点也不怕。关键是,大家伙儿日子好过了,舍得花钱了,我这小生意也跟着红火!以前哪敢想啊!”她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说:“我听说啊,是咱们市里来了个能干的好市长,姓秦,领着大伙儿干出来的!真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一旁的顾客也插话:“是啊,路修好了,公园多了,雾江也清了,办事也方便了。生活在江泉,越来越有滋味了!”
听着这些市井百姓毫不掩饰的赞许和对未来的憧憬,秦风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有表明身份,只是默默地听着,感受着这份源自生活、发自内心的认可。这比任何工作报告中的数字都更有力量。
夜幕降临,秦风独自站在市委大楼的顶层平台,俯瞰着脚下这座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城市。万家灯火,如同繁星点点,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都有一段故事。老渔夫的感慨、创业青年的激情、搬迁老人的满足、市井商贩的称赞……这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在他脑海中交织回响。
秘书杨小波轻声走来,递上一杯热茶:“市长,累了一天了。”
秦风接过茶杯,目光依然凝视着远方,缓缓说道:“小波,你看这万家灯火。我们做的所有事情,最终就是为了这每一盏灯下的安宁与希望。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你为他们做了实事,他们会记在心里。这比任何奖状、任何提拔都更珍贵。”
杨小波深有感触地点点头:“是啊,市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