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使命催新 程(1/2)
雾江的波涛,昼夜不息地奔流,见证着江泉的沧桑巨变。数载砥砺奋进,江泉已然脱胎换骨,从昔日的“沉疴积弊”中涅盘重生,跃升为全省乃至全国瞩目的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经济的筋骨强健有力,生态的底色清丽动人,民生的温度可感可触,文化的魅力日益彰显,治理的智慧浸润人心。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凝聚了以周海洋、秦风为首的江泉新班子与全市人民的心血与汗水,也赢得了来自各方的赞誉和肯定。
然而,历史的脚步从不停歇,发展的征程永无止境。当江泉站在新的高峰眺望远方时,更广阔的天空、更艰巨的挑战、更光荣的使命,已在前方发出召唤。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江泉的故事,即将翻开崭新的篇章。
初夏时节,省会南州,省委大院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热烈。全省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此召开。各地市党政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便是由江泉市作典型经验发言。
主席台上,省委书记王力面容肃穆,目光睿智。在听取了几个地市的汇报后,他翻开了身前的材料,目光投向坐在台下的周海洋和秦风。
“同志们,”王力书记的声音沉稳有力,“今天,我想重点谈一谈江泉。”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几年来,江泉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污染,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转型,以人民至上的情怀改善民生,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雾江由浊变清,产业由黑变绿,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江泉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方向正确、措施得力、真抓实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转变不了的发展方式!”
王力书记的语调逐渐高昂,充满了肯定与期许:“江泉的经验,不仅属于江泉,对全省同类地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省委对江泉的工作是满意的,对周海洋、秦风同志带领的班子是充分肯定的!”
这番话,如同暖流,激荡在周海洋和秦风的心间。多年的艰辛、压力、争议,在此刻化为了沉甸甸的认可。
紧接着,王力书记话锋一转,目光更加深邃:“但是,表彰成绩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省委对江泉,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江泉不能满足于‘一城一地’的变化,不能止步于‘盆景’和‘样板’。要在现有基础上,抬高发展坐标,拓宽战略视野,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
他具体提出要求:“下一步,江泉要思考如何将自身的探索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江泉智慧’。更要思考,如何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与周边兄弟地市携手,共同破解发展难题,打造新的增长极!”
会议结束后,王力书记特意留下了周海洋和秦风。在小会议室里,他语重心长地说:“海洋同志,秦风同志,江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省委正在谋划推动‘清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希望江泉能勇挑重担,在这个跨区域的重大战略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这是对你们的新考验,也是江泉迈向更高发展平台的重大机遇。你们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和担当!”
带着省委的殷切嘱托和全新的战略任务,周海洋和秦风返回江泉。一路上,两人心潮澎湃,既感使命光荣,更觉责任千钧。
回到江泉,市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传达学习省委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的气氛,在振奋之余,更多了几分凝重与深远。
周海洋书记主持会议,他首先传达了王力书记的讲话精神,然后环视与会常委,语气沉稳而坚定:“同志们,省委的肯定,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最大褒奖;省委赋予的新使命,更是对我们未来能力的深度信任和考验。我们绝不能有丝毫自满松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江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的视野,要从治理好‘一江水’、发展好‘一座城’,扩展到服务‘一片区域’、探索‘一条新路’上来。”
秦风市长接着发言,他的面前铺开了一幅巨大的区域地图。他拿起激光笔,指向地图上蜿蜒的清江及其流经的多个地市。
“各位同志,王书记点题的清江流域示范区建设,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宏大构想。清江流经三市九县,流域内生态关联性强,经济互补性高,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很突出。过去,各自为战甚至以邻为壑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低水平竞争。” 秦风的声音清晰而有力,“省委要求我们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跳出江泉看江泉,在更大空间尺度上谋划发展。这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责任。”
会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刘玉凤常务副市长思考着说:“跨区域合作,难点在于利益协调和机制创新。比如生态补偿如何量化?产业布局如何优化?交通网络如何无缝对接?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协调机构和强有力的推进机制。”
张伟常委副市长从产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将江泉在绿色产业、数字经济方面的优势,与上游地区的生态资源、清洁能源优势,下游地区的市场、港口优势结合起来,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共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