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称帝 迁都(1/2)
在四位娘子情真意切的劝解下,林冲心中的顾虑逐渐消散,他终于下定决心称帝。这一夜,林冲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这些年来征战的画面,以及百姓们期待太平的面容。他深知,这一步的迈出,将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将肩负起更为重大的责任,但为了天下苍生,他已无所畏惧。
第二日,天色未亮,林冲便早早起身,精心穿戴好朝服,神色庄重地前往朝堂。此时的朝堂,气氛比往日更加肃穆,百官们早已等候在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与紧张。
朝会开始,王大人率先出列,手中高举劝进表,声音激昂地说道:“梁王殿下,我等百官,昨日已将劝进之意陈明。今日,我等再次上表,恳请殿下顺应天命,早登大宝,以安天下!”言罢,他恭敬地将劝进表呈给林冲。
紧接着,满朝文武纷纷跪地,齐声高呼:“恳请梁王顺应天命,早登大宝,以安天下!”那声音如滚滚春雷,在朝堂内久久回荡。
鲁智深、武松等一干出身梁山的武将也大步出列。鲁智深双手抱拳,声如洪钟:“哥哥,想当初我等在梁山替天行道,如今哥哥更是打下这万里江山。这皇帝之位,哥哥不坐谁坐?哥哥若登基称帝,定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武松也单膝跪地,朗声道:“哥哥,我等愿追随哥哥,助哥哥成就大业。这天下需要哥哥来主宰,还望哥哥莫要推辞!”
林冲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和将领,感受到了他们诚挚的心意和坚定的支持。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承蒙诸位大人和兄弟们的厚爱与信任,林冲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愿担起这天下之责!”
此言一出,朝堂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众人皆知,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随后,林冲与大臣们开始商议登基的各项事宜。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新朝的名号为“梁”,以彰显大梁的威严与传承。礼部尚书当即领命,着手筹备登基大典的一应细节,从确定日期、选址,到安排仪式流程、礼仪规范,每一项都必须精心策划,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工部尚书负责修缮皇宫,打造新的龙袍、玉玺等登基所需的器物。户部尚书则统筹安排登基大典所需的费用,确保资金充足。而林冲麾下的武将们,开始调派军队,加强汴梁城的防卫,以防在这关键时刻出现任何意外。
整个汴梁城都因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而忙碌起来。工匠们日夜赶工,修缮皇宫的建筑,使其焕然一新;绣娘们精心绣制龙袍,一针一线都倾注着对新朝的祝福;礼部官员们反复演练仪式流程,力求每一个环节都完美无缺。
而林冲,在这忙碌的筹备过程中,也不断思考着新朝的治理之道。他深知,登基只是开始,如何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挑战。他与大臣们频繁商讨,制定新的政策法规,选拔贤能之士,为新朝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登基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个大梁都沉浸在一种兴奋而又庄重的氛围中,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见证新朝的诞生。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登基大典的日子终于来临。这一日,汴梁城沐浴在晨曦之中,整座城市焕然一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飘扬,百姓们身着盛装,纷纷涌上街头,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皇宫前的广场上,早已搭建起一座宏大而华丽的登基台。台上铺设着鲜艳的红地毯,四周装饰着精美的金龙雕刻,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登基台的正中央,摆放着一把威严的龙椅,椅背高耸,龙纹盘旋,尽显尊贵与庄重。
天未亮透,文武百官便身着崭新的朝服,手持笏板,整齐列队于广场两侧。他们神色庄重,眼神中透露出对新帝的敬畏与期待。鲁智深、武松等梁山旧将,身着戎装,英姿飒爽,他们身后的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手持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为大典增添了一份肃穆的军威。
随着吉时临近,一阵悠扬而庄重的钟鼓之声响彻云霄。林冲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缓缓登上登基台。龙袍上的金线绣成的巨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皇冠上的明珠璀璨夺目,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林冲步伐沉稳,眼神坚定,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节点上。
当林冲登上登基台,面向众人的那一刻,广场上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聚焦在这位即将成为新帝的男子身上。紧接着,礼部尚书高声宣读祭文,颂扬天地神灵,祈求新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文声回荡在广场上空,庄严肃穆的氛围愈发浓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