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 > 第390章 丹炉药鼎藏玄机,儒道墨医融道心

第390章 丹炉药鼎藏玄机,儒道墨医融道心(1/2)

目录

丹炉药鼎藏玄机,儒道墨医融道心

老君观青烟绕鼎

终南山深处的老君观早已断了香火,断壁残垣间爬满了暗绿色的藤蔓,藤蔓的叶片边缘泛着诡异的暗红,像是浸透了血液。唯有三清殿的丹炉还在冒着青烟,那烟色时青时紫,缠绕在梁柱间竟凝成无数细小的人脸,嘴巴一张一合像是在诉说什么,仔细听去,隐约能辨出 “救我” 二字。灵枢推开积满灰尘的朱漆大门,门轴发出的 “吱呀” 声如同老者的哀鸣,惊起梁上无数蝙蝠。蝠群掠过头顶时,翅尖带起的气流吹散了案上的蛛网,露出块刻着 “阴阳燮理” 的青铜牌匾 —— 牌匾背面竟渗出暗红的液珠,顺着边缘滴落在地,溅起的血花里浮着三百年前墨家传人的指印,指节处的老茧纹路清晰可辨。

他盯着那些指印,心中泛起一阵寒意,这指印的形状与自己医箱夹层里那枚墨家铜符上的纹路竟隐隐相合。灵枢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医箱,箱内的青铜器具不知何时开始发烫,像是有团火在里面燃烧。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 素问指尖拂过丹炉上的八卦纹,指尖触及之处,冰凉的炉身竟泛起温热。炉口立刻喷出团白雾,在半空凝成《黄庭经》的经文。可那些字迹刚成形就扭曲变形,“道法自然” 四子突然化作扭曲的鬼影,张开利爪扑向她的面门,带着股浓烈的腐药味。“墨家的‘天工开物’与道家的‘道法自然’,本就是一脉相承。” 她强作镇定地说完,握紧了袖中的水晶杖,杖身传来微弱的震颤,似在预警。白雾突然化作把青铜剑,剑身上的 “兼爱” 二字与道家云纹相互缠绕,剑柄处镶嵌的墨玉正在发烫,烫得像是握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指尖发麻,却不敢撒手。

灵枢注意到丹炉底座刻着的墨家机关纹,纹路间渗出的金色液珠滴在地上,竟长出株七叶灵芝,每片叶子都刻着不同的医理。他摘下第三叶细看,叶肉突然变得透明,显出里面蜷缩的银色小蛇 —— 蛇眼竟是两个漆黑的窟窿,深不见底,蛇鳞组成 “过犹不及” 四个篆字,与《论语》中的记载分毫不差,可每个字的笔画末端都拖着缕血丝,在掌心晕开成诡异的图案,像是幅微型的经络图,却又比寻常经络图多出数道岔路。

他心中一动,这图案与紫宸殿青铜板上的秘纹有几分相似,莫非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正思忖间,掌心的血丝突然停止扩散,化作个极小的 “墨” 字,随即消失不见。

三清像背后的石壁突然渗出鲜血,顺着壁上的《周易》卦象流淌,在地面汇成个巨大的 “医” 字。血字边缘突然鼓起无数小包,像是有虫豸在皮下蠕动,密密麻麻,看得人头皮发麻。“这是墨家‘血引术’,” 灵枢认出血痕中的矩尺纹,指腹刚触到血字,那些小包突然炸开,飞出无数只半透明的飞虫,虫翅上都印着 “墨瑶” 二字,翅膀扇动的频率竟与《墨经》中记载的机关术韵律相同。“三百年前墨瑶曾用此法将医理刻入山石,没想到至今仍有血气留存。” 话音未落,血字突然燃起幽火,火焰中浮现出个模糊的人影,正用青铜针在自己身上刺穴,穴位排列的顺序竟与儒家 “仁义礼智信” 五常暗合,可那些针眼处流出的不是血,而是漆黑的黏液,滴落在地,腐蚀出一个个细小的坑洞。

素问从怀中取出半块青铜符契,与丹炉旁的凹槽拼合,符契上的雷纹立刻亮起,照得整座大殿如同白昼。可强光中突然多出无数道影子,既不是她和灵枢的,也不是殿内陈设的,倒像是有人贴着墙壁行走,影子的手脚细长,动作扭曲,像是被无形的线操控着。“你看符契背面,” 她指着刻满小字的契面,指尖微微发颤,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墨家将《黄帝内经》与《论语》的精要合二为一,‘过则为灾,不及为病’这句,既合中庸之道,又契医家法理。” 符契突然震动,从夹层中掉出卷绢帛,上面画着三个老者围炉论道,左边穿儒衫者手持《论语》,中间披道袍者握着丹经,右边戴矩尺冠者捧着医简,三人的手同时按在丹炉上,炉下的火焰组成个 “和” 字 —— 可那 “和” 字的中间,竟藏着张正在狞笑的鬼脸,鬼脸的嘴角咧到耳根,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殿外突然传来钟鸣,声浪震得丹炉剧烈摇晃,炉身发出 “嗡嗡” 的共鸣,像是有无数根琴弦在同时振动。炉中滚出七枚铜钱,钱孔里都嵌着赤色的经络线,线端的蝌蚪符号正在缓缓游动。灵枢拾起枚 “开元通宝”,发现背面的月牙纹竟是由无数个 “药” 字组成,每个 “药” 字都在微微蠕动,像是活的。“这是墨家‘钱卜’之术,七枚铜钱对应北斗七星,可卜医道兴衰。” 他将铜钱抛向空中,铜钱在空中旋转,发出轻微的呼啸声,落地时竟排成 “儒道墨医” 四字,其中 “墨” 字的笔画突然活过来,化作条赤色小蛇钻进丹炉,炉内立刻传出凄厉的嘶鸣,像是有什么东西被吞噬了,那声音尖锐刺耳,让人不寒而栗。

素问望着丹炉中跳动的火焰,突然想起紫宸殿的青铜板:“陛下身上的阴煞,怕是与这丹炉有关。你看火焰的颜色 —— 初时赤红如血,继而转为青蓝,最后化作纯白,正合儒家‘三省吾身’的修身之道。” 她刚说完,炉口突然飞出只三足乌,鸟喙衔着的玉简上刻着 “致中和” 三字,玉色与灵枢怀中的墨家医简如出一辙。可那三足乌的眼睛里,竟嵌着两枚极小的青铜针,针尖还在滴落黑色的液体,液体落在地上,瞬间冒出缕缕青烟。

二、藏书洞竹简鸣冤

沿着老君观后的密道下行三十丈,便是墨家遗留的藏书洞。密道狭窄陡峭,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岩壁上渗出冰冷的水珠,滴落在石阶上,发出 “嗒嗒” 的声响,在寂静的通道里格外清晰。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凿满了凹槽,每个槽里都嵌着颗人头骨,眼眶中闪烁着幽蓝的磷火,火光忽明忽暗,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灵枢转动洞壁的青铜环,环上的 “非攻” 二字突然凹陷,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石门,门楣上的 “墨守” 二字被岁月磨得发亮,却仍能看出笔锋中的凛然正气 —— 可凑近细瞧,那些笔画竟是用无数细小的骨骼拼接而成,骨骼的断面平整,像是被精心打磨过。

他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一股混合着霉味与药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淡淡的血腥气。洞内的石架上摆满了竹简,最上层的《墨道医论》正在微微颤动,简片间的铜编绳发出 “铮铮” 声响,像是有人在弹奏古琴,可那旋律仔细听来,竟与《广陵散》的悲怆调子完全相同,听得人心头发紧。“这是墨家的‘声传术’,” 灵枢抽出竹简展开,简文突然化作群萤火虫,在空中组成 “阴阳平衡” 的图案,“当医理与天道相合时,文字便会显形。” 可那些萤火虫的尾部,都拖着缕黑色的丝线,线端连着石架深处,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牵引它们,丝线在空中轻轻晃动,如同蛛网。

素问发现石架底层藏着个青铜匣,匣锁是由儒家 “克己复礼” 四字组成的机关,每个字的笔画都是个细小的锁芯。她以指尖在 “礼” 字上轻轻一点,只听 “咔” 的一声轻响,匣盖 “啪” 地弹开,里面铺着的丝绸上绣着《伤寒论》的药方,药名旁用小字注着《道德经》的章句:“麻黄用量‘多则燥,少则寒’,正合道家‘知足不辱’的道理。” 丝绸突然自动卷起,露出,墨迹中还残留着朱砂的光泽 —— 可那朱砂闻起来竟有股淡淡的血腥气,矩尺的末端还粘着半片干枯的指甲,指甲缝里嵌着细小的铜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