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384章 新的起点的涟漪

第384章 新的起点的涟漪(1/2)

目录

"丰裕号"货轮如同一只负重的巨兽,平稳地航行在浩瀚的印度洋上。它的航迹,不仅划开了蓝色的海面,也连接着非洲高原与遥远的东方。船体深处,密闭的货舱内,来自埃塞俄比亚绍阿地区的第一批"瀚海1号"小麦,正经历着漫长的海上旅程。它们沉默地堆积着,仿佛沉睡的金色宝藏,对即将到来的检验和承载的希望一无所知。

农业部那间熟悉的会议室里,气氛与往常有些不同。椭圆形的会议桌上,除了常规的文件,还摆放着几个透明的密封袋,里面是金灿灿的麦粒,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这是随报告空运回来的样品。

周部长亲自主持会议,与会者包括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多个关键部门的代表。李振邦那份详尽的报告,尤其是关于运输受阻和民营企业家紧急驰援的部分,被重点讨论。

"同志们,"周部长敲了敲桌子,指向那些麦粒样品,"这就是我们在埃塞俄比亚项目上收获的第一批粮食。产量数据,刚才大家都听到了,非常鼓舞人心!这证明了我们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技术可行性!后续我们国家的地能够真正得到修生养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但是,李振邦同志在报告里反映的运输问题,给我们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国际市场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物流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就会非常被动!这次是侥幸有民营企业帮忙,下次呢?"

交通运输部的代表率先发言:"周部长,各位同志,我们完全同意建立自主可控运输线的必要性。目前初步设想,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型国有航运企业,比如中远海运,开设定点定班的‘非洲粮食运输专线’。初期可以投入2-3艘巴拿马型散货船,专门负责东非航线。"

发改委的同志则更关注可行性:"专线运营成本不菲,需要评估其经济性。建议初期可以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模式,国家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或航线开辟奖励,同时要求运营企业自负盈亏,倒逼其提升效率。"

商务部代表补充道:"除了粮食,回程船舶也可以考虑搭载我国出口到非洲的农机、化肥等物资,提高船舶利用效率,降低空驶率。这也符合我们加强与非洲经贸往来的大战略。"

国安委办的领导最后强调:"这条运输线,看似是商业行为,实则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建议在航线选择、船舶安保等方面,要制定更高标准。"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原则同意启动非洲粮食运输专线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制定,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多部门配合,尽快拿出具体方案上报。

非洲基地里,李振邦团队在焦急等待国内消息的同时,并没有停下脚步。第一季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暴露了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我们计划扩大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李振邦提出,"我们愿意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并且,我们可以出资为村里修建一口水井,解决旱季的饮水困难。" 这种将项目发展与社区福祉捆绑的策略,显示出更大的诚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气氛。

经过二十多天的航行,"丰裕号"终于缓缓驶入了中国南方某个重要粮食进口港的怀抱。海关、质检、农业部门的人员早已等候在码头。

抽样、检验、化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而迅速。当最终的检验报告出来时,所有等待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品质优良,主要营养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食品安全指标全部符合要求,完全适合作为加工原料!

消息第一时间传回了北京和非洲基地。

北京,最高层基于详细的报告和成功的检验结果,正式拍板:批准启动"中非粮食走廊"建设计划第一期工程。 由国有的中远海运集团具体负责,调配两艘现代化散货船,开设中国至东非(以吉布提港为核心)的定点粮食运输航线,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非洲基地,接到消息的李振邦团队欢呼雀跃。这不仅仅是运输问题的解决,更是国家对他们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战略背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