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陛下,万万不可仓促禅位啊!(2/2)
\"这大汉的江山社稷,也到了该传给下一代的时候了。\"
话音未落,刘彻的目光意味深长地扫过老三刘旦的面庞。
刘旦心头一紧,疑虑丛生:\"难道老刘当真要在此时此刻对四弟下手不成?\"
天子的目光又转向长子刘据。
赵王低垂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内心呐喊:\"父皇,儿臣确实无意争夺皇位,您不必再试探了啊!\"
刘彻锐利的视线随即掠过六子刘弗陵的稚嫩脸庞。
胶东王心中暗叹:\"唉,既生旦何生陵?有三哥这般出众的珠玉在前,儿臣早已断绝了非分之想。\"
最终,刘彻的目光如刀锋般钉在四子刘胥身上,一动不动,仿佛要看透他的灵魂。
此时的广陵王如坐针毡,不停地咽着口水,心脏几乎跳出胸腔。
短短几个呼吸间,刘胥已经汗流浃背,双手颤抖不已,仿佛置身冰天雪地中。
他想为自己辩解,却发现自己的嘴巴如同被无形的铁钳紧紧夹住,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刘胥只能在心中悲切呼喊:\"父皇,儿臣真的是蒙冤的啊,我从未有过谋反之心啊!\"
殿内的文武百官也个个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
他们亲眼目睹了陛下那意味深长的视线扫过,心知肚明这意味着什么。
一场惊天动地的宫廷大变即将拉开帷幕,为了自身性命与前程,他们只能选择无条件支持陛下的任何决定。
刘彻将目光收回,望向前方虚空,仿佛在与命运对话。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语气中透着几分决绝:\"朕思虑良久,决定...\"
\"且慢!\"一声铿锵有力的喝声打断了天子的宣告。
刘旦大步上前,直视父亲的眼睛,语气坚定而恳切:\"父皇,有些事情尚有其他解决途径,无需如此决绝。\"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心思各异,情绪波动。
群臣暗中赞叹太子的仁德风范,不忍见到手足相残的惨剧上演。
刘据与刘弗陵则不约而同地扪心自问:假若易地而处,若父皇要为他们铲除登基障碍,他们是否有勇气挺身而出,阻止这一切?
深思熟虑之后,两人不得不摇头自嘲,他们或许不会赞同这种做法,但也绝不会公然反对,最多只能选择袖手旁观。
唉,他们的器量与胸襟,确实远不如三弟宽广啊!
与此同时,这场权力博弈的另一位主角刘胥眼角已满含热泪,几乎要失声痛哭。
\"兄长,你一向都是我们手足中最为仁厚的一个!请救救你无辜的弟弟吧!\"
\"我确实是被人冤枉的啊,我从未有过谋反的念头!\"
然而,无论殿中众人心底上演着怎样的情感戏码,无论刘旦的语气多么郑重恳切。
刘彻的表情却如铁石般毫无波动,眼神坚定如钢,语气斩钉截铁:\"朕意已决,不可更改!\"
不等刘旦再度劝阻,刘彻凝视着殿中肃立的群臣,一字一顿地宣布道:\"朕,要禅让!!!\"
此言甫一出口,早有准备的百官立刻条件反射般开口应和:\"陛下圣明,臣等赞...赞...\"
然而那个\"同\"字却如同梗在喉中,怎么也说不出口。
陛下方才说什么?他不是要处置广陵王,而是要禅让皇位?
当众人终于理解了天子话语的真正含义,整个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电光火石之间,轰然巨响!殿内瞬间沸腾喧嚣,百官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陛下虽已年过半百,却龙精虎猛,身体康健,毫无衰颓之态,为何突然提出禅让?
百官们只是短暂困惑,旋即便明白了自己应有的立场。
不管陛下出于何种考量要禅让,作为臣子,他们必须极力劝阻,这是为臣之道,更是维护\"礼\"的根本。
况且,其中也涉及个人利益的考量:一朝天子一朝臣,若当今陛下真的退位,朝堂之上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地吗?
新君必然会重用自己的亲信心腹,现有的权力结构将被彻底重组。
无论从情理还是利益角度考量,这个消息都不可能得到百官的支持。
\"陛下,您正值壮年,精力充沛,为何突然言及退位?!\"
\"此举万万不可轻率决定啊!\"
\"当今大汉初战方休,百废待兴,正是需要您运筹帷幄的关键时刻,陛下怎能言退?大汉江山社稷离不开您的英明领导啊!\"
\"陛下,轻言禅位,实乃对国家大业的不负责任之举!\"
\"没错,太常大人所言极是,请陛下深思熟虑!\"
\"陛下,万万不可仓促禅位啊!\"
众臣的声音此起彼伏,高亢洪亮,劝谏的表情也恰到好处,看似情真意切。
然而殿内并非所有人都是真心实意地进行劝阻。
至少霍光就不是这样,他表面上慷慨陈词,竭力劝阻,心中却早已欣喜若狂,雀跃不已。
\"陛下圣明无比,这禅让之举,臣实在是举双手双脚赞同啊!臣全力支持您的决定!\"
张安世、赵破奴等人也是眼神闪烁,面上一套,心里另一套,言不由衷。
众臣在殿中高声喧嚣,几位皇子却始终保持沉默,纹丝不动。
因为他们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宣告彻底震惊,思维几乎停摆。
广陵王刘胥的反应最为激烈,他一屁股瘫坐在地,浑身湿透,如同从水中捞出一般。
\"原来父皇不是要加罪于我,而是要禅让皇位,呜呜呜呜,吓死我了,我的老命差点就交代在这里!\"
刘据与刘弗陵目光交汇,心中震撼难平。
父皇竟然愿意为了让太子提前登基而主动让位?这与他们印象中那个对权力近乎痴迷的父亲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