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78章 西域驰驿拓商途

第278章 西域驰驿拓商途(1/2)

目录

第一折 玉门风起传急报

洛阳的暮春总是裹挟着温润的风,太极殿外的梧桐新叶舒展如翠,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与殿内肃穆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早朝时分,文武百官按序列立,御案后刘禅神色平和,正听户部尚书奏报北疆互市的岁入账目,话音未落,一名驿卒身披尘土,手持红色急报,踉跄着闯入殿内。

“陛下!西域八百里加急!”驿卒跪地高声禀报,声音带着长途奔袭的沙哑,“西域都护府急报,鄯善国联合龟兹、焉耆三国,突然关闭丝路要道,劫掠大汉商队十七支,斩杀护卫三百余人,都护郭淮将军率军阻拦,却遭三国联军伏击,被困于轮台城内!”

刘禅脸上的笑意瞬间褪去,猛地拍案而起:“放肆!鄯善国等向来归附朝廷,为何突然反叛?”他接过急报,逐字细看,眉头越拧越紧,“郭淮奏称,三国背后有曹魏暗使挑拨,许诺以凉州之地为诱饵,鼓动他们截断丝路,断绝我大汉西域商税与良马来源。如今轮台城粮草仅够支撑十日,西域都护府三万驻军被分割包围,形势危急!”

殿内一片哗然,百官窃窃私语。蒋琬出列躬身道:“陛下,西域乃大汉商路命脉,每年商税占国库三成,更有汗血马、玉石等战略物资供应。若丝路断绝,不仅财政受损,西北边防也将失去屏障。臣建议即刻调派关中驻军驰援西域,解轮台之围。”

董允摇头道:“太尉所言虽急,却欠周全。关中至西域路途遥远,粮草转运艰难,大军抵达至少需一月,届时轮台城恐已失守。且曹魏既然暗中挑拨,必有后手,贸然出兵恐遭伏击。不如先派使者前往西域,探查三国反叛实情,再做打算。”

两人各执一词,百官议论纷纷。刘禅目光投向武将队列前端的姜维,沉声道:“伯约,你久掌边防,深谙西域局势,此事你有何良策?”

姜维身着银甲,跨步出列,拱手道:“陛下,蒋太尉与董司徒所言皆有道理,但均非最优之策。西域诸国地处偏远,向来首鼠两端,曹魏以利诱之,他们便敢反叛,可见其核心诉求无非是利益与安全感。若单纯出兵镇压,诸国恐会彻底倒向曹魏,联手对抗我大汉;若仅派使者调停,则显朝廷软弱,难以震慑叛乱诸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百官,继续说道:“臣建议,效仿漠南秋狩之策,以‘巡商护路’为名,亲率两万轻骑驰援西域。一来轻骑速度快,二十日内可抵达轮台,解燃眉之急;二来沿途展示军威,震慑沿途摇摆诸国;三来抵达西域后,恩威并施——平定反叛三国,安抚其余诸国,同时重建丝路秩序,确保商路畅通。此外,臣还将携带丝绸、茶叶等中原特产,沿途与诸国互通有无,强化贸易联结,让他们知晓依附大汉的利益远胜于勾结曹魏。”

蒋琬面露忧色:“伯约,西域路途险恶,戈壁沙漠遍布,且曹魏暗使行踪不明,你亲率轻骑前往,安危堪忧啊!”

姜维笑道:“太尉放心,臣早年随丞相平定南中时,便曾穿越荒漠,熟悉戈壁行军之道。此次随行带足水囊、干粮与向导,再挑选精锐轻骑,日夜兼程,必能安全抵达。且轻骑机动灵活,即便遭遇伏击,也可快速突围。至于曹魏暗使,臣自有办法应对,定让他们的阴谋落空。”

刘禅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道:“伯约所言甚合朕意!西域商路绝不可断,你此次前往,既要解轮台之围,也要安定西域诸国,重建丝路秩序。朕任命你为西域巡商大都督,总领两万轻骑,择日启程。蒋琬留守洛阳,统筹粮草物资供应;董允负责协调沿途州府,确保大军补给畅通。”

“臣领命!”姜维躬身接旨,心中已有了初步谋划。

散朝后,姜维返回府中,即刻召集亲卫将领陈武、张翼商议。陈武道:“将军,西域诸国中,鄯善国实力最强,国王尉屠耆野心勃勃,此次反叛必是他牵头。龟兹、焉耆两国实力较弱,多是被鄯善裹挟。我们抵达西域后,当以速战速决之势击破鄯善主力,其余两国自会不战而降。”

张翼补充道:“将军,西域戈壁缺水少粮,大军行军需格外谨慎。且曹魏暗使可能会联络西域诸国中的反对势力,在沿途设伏,我们需提前派斥候探查路况,确保行军安全。”

姜维点头道:“你们所言极是。陈武,你即刻前往长安,挑选两万精锐轻骑,要求士兵皆善骑射、耐饥渴,同时筹备足够的水囊、干粮、帐篷与药品,三日后在长安城外集结。张翼,你带领五百斥候,提前前往西域方向,探查鄯善联军的部署、沿途水源与路况,若发现曹魏暗使踪迹,务必查明其联络对象与阴谋,及时传信回报。”

两人领命而去。姜维随后前往太仆寺,挑选了一千匹上好的汗血马与西域良马,作为骑兵坐骑与备用马匹。又前往工部,领取了最新改制的连弩、短刀与轻便铠甲——这些装备专为戈壁作战设计,轻便耐用,攻击力强。

三日后,长安城外的校场上,两万轻骑整装待发。士兵们身着银灰色轻便铠甲,背负水囊与干粮,手持连弩与短刀,坐骑神骏,队列整齐。刘禅特意从洛阳赶来送行,蒋琬、董允等大臣随行。

刘禅握住姜维的手道:“伯约,西域安危系于你一身,务必保重自身安全,早日平定叛乱,恢复丝路畅通。洛阳这边,朕会全力支持你,粮草物资将源源不断运往西域。”

姜维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不破叛乱,不回洛阳!”

说罢,他翻身上马,高举马鞭,高声道:“出发!”

两万轻骑浩浩荡荡向西进发,马蹄声震彻大地,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大军沿渭水西行,经陈仓、天水,一路向西挺进。姜维身先士卒,始终走在队伍前方,每日只休息三个时辰,督促大军加快行军速度。沿途州府早已接到旨意,提前筹备好粮草与水源,大军无需停留,直接补给后继续前进,行军效率远超预期。

十日后,大军抵达玉门关。玉门关守将率领官兵出城迎接,将姜维等人接入城中休息。当晚,守将向姜维详细禀报西域情况:“将军,鄯善国王尉屠耆率领三万大军,联合龟兹一万五千兵力、焉耆一万兵力,共计五万五千大军,包围了轮台城。郭淮将军率领城中一万守军顽强抵抗,已坚守八日,但粮草即将耗尽,伤亡也日益增多。此外,我们探知,曹魏暗使是前魏西域校尉令狐愚,此人常年在西域活动,与鄯善、龟兹等国贵族交往密切,此次正是他携带大量金银珠宝与曹魏朝廷的册封诏书,鼓动诸国反叛。”

姜维闻言,眉头微皱:“令狐愚?此人颇有谋略,当年曾辅佐曹真镇守西域,手段狠辣。他此次鼓动诸国反叛,绝非单纯为了截断丝路,恐怕还想趁机扶持傀儡政权,将西域彻底纳入曹魏势力范围。”

他沉思片刻,对陈武道:“明日大军穿过玉门关后,兵分两路。你率领一万轻骑,携带足够的粮草与药品,全速前往轮台城,从外部猛攻联军包围圈,务必在三日内与郭淮将军会师,解轮台之围。我率领一万轻骑,直奔鄯善国都城扜泥城,趁尉屠耆主力在外,一举攻占其都城,断其退路。”

陈武担忧道:“将军,鄯善国都城虽主力外出,但仍有五千守军,你仅率一万轻骑前往,是否兵力不足?”

姜维笑道:“无妨。鄯善国守军多是步兵,且久疏战阵,我军轻骑冲击力强,趁其不备,定能一举破城。更何况,尉屠耆得知都城被围,必然会率军回援,届时你与郭淮将军可率军追击,我在扜泥城设伏,前后夹击,定能将鄯善联军一网打尽。”

次日清晨,大军兵分两路,分别向轮台城与扜泥城进发。玉门关外,戈壁无垠,黄沙漫天,烈日当空,气温极高。士兵们虽口干舌燥,但个个精神抖擞,紧随姜维的旗帜,向西疾驰而去。

姜维率领的一路大军,在戈壁中疾驰五日,期间只在沿途绿洲短暂休整补水。第五日傍晚,大军抵达扜泥城郊外。姜维下令大军在沙丘后隐蔽,派斥候潜入城中探查。半个时辰后,斥候回报:“将军,扜泥城守军果然只有五千,且多分布在城门与城墙,城内防备松懈。尉屠耆的家眷与贵族都在城中,守军将领是尉屠耆的弟弟尉犁,此人胆小懦弱,并无多少军事才能。”

姜维大喜,当即下令:“全军休整一个时辰,三更时分,对扜泥城发起猛攻!骑兵分为四队,分别进攻东西南北四门,重点攻击东门,破门后直捣王宫,控制尉屠耆的家眷与贵族,迫使守军投降。”

三更时分,夜色如墨,扜泥城一片寂静。姜维一声令下,一万轻骑如猛虎下山,直奔四门而去。骑兵们手持火把,呐喊着冲向城墙,连弩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城墙上的守军。城墙上的鄯善守军毫无防备,被打得晕头转向,纷纷弃城而逃。

东门很快被攻破,姜维率领主力骑兵冲入城中,直奔王宫。王宫守军试图抵抗,但在精锐轻骑的冲击下,不堪一击。短短一个时辰,王宫便被攻占,尉屠耆的家眷与城中贵族全部被控制。尉犁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余守军投降。

攻占扜泥城后,姜维下令士兵不得惊扰百姓,严守军纪。他让人将尉屠耆的家眷妥善安置,同时召集城中贵族,晓谕道:“大汉与鄯善国世代友好,此次尉屠耆国王受曹魏暗使蛊惑,反叛朝廷,围攻轮台城,已犯下滔天大罪。但我大汉向来宽宏大量,只要你们劝说尉屠耆国王迷途知返,率军投降,朝廷可既往不咎,仍保留鄯善国的地位,继续与大汉通商往来。若执迷不悟,大军定将其彻底剿灭,玉石俱焚!”

贵族们闻言,纷纷表示愿意劝说尉屠耆投降。姜维当即挑选两名威望较高的贵族,让他们携带自己的书信,前往轮台城见尉屠耆。

与此同时,陈武率领的一万轻骑也抵达了轮台城外。此时,鄯善联军已围攻轮台城十日,城中粮草断绝,士兵伤亡过半,郭淮将军正率领残余士兵顽强抵抗,形势岌岌可危。陈武见联军包围圈严密,当即下令骑兵分为两队,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包围圈发起猛攻。

联军猝不及防,被轻骑冲得阵脚大乱。陈武身先士卒,手持长枪,斩杀联军将领数人,士兵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郭淮在城上见援军到来,大喜过望,当即率领城中残余士兵出城反击。联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纷纷溃败。

正当陈武与郭淮会师,准备追击联军时,尉屠耆收到了来自扜泥城的书信与贵族的劝说。得知都城被攻占,家眷与贵族被控制,尉屠耆大惊失色,心中动摇。令狐愚见状,连忙劝道:“国王陛下,此时绝不能投降!姜维虽攻占扜泥城,但我军主力仍在,只要我们坚守阵地,曹魏大军很快就会西进支援,到时候定能反败为胜,夺回都城!”

尉屠耆犹豫道:“可家眷与贵族都在姜维手中,若不投降,他们恐有性命之忧。且大汉军威强盛,我军刚刚战败,士气低落,如何能坚守得住?”

令狐愚道:“国王陛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我们能占据西域,日后何愁不能救出家人,再创辉煌?若此时投降,不仅会失去王位,恐怕还会被姜维处死,得不偿失!”

尉屠耆被令狐愚说动,咬牙道:“好!我听先生之言,绝不投降!传我命令,收拢残兵,退守龟兹国,与龟兹、焉耆两国联军汇合,再图后事!”

于是,尉屠耆率领残余联军,向龟兹国方向撤退。陈武与郭淮见状,想要追击,却被姜维派来的信使拦下。信使带来姜维的命令:“无需追击尉屠耆,联军已遭重创,不足为惧。你与郭淮将军率领大军,前往扜泥城汇合,休整后再图西域全局。”

陈武与郭淮虽心中疑惑,但仍遵照命令,率领大军前往扜泥城。两日后,大军抵达扜泥城,与姜维会师。郭淮见到姜维,连忙躬身道:“多谢将军及时驰援,否则轮台城早已失守,末将也性命不保。”

姜维扶起郭淮,笑道:“郭将军坚守轮台城十日,劳苦功高,无需多礼。此次联军虽未被全歼,但已遭重创,尉屠耆率领残部退守龟兹,不足为虑。我们当下首要之事,是休整军队,安抚鄯善国民众,同时联络西域其他诸国,孤立反叛的鄯善、龟兹、焉耆三国。”

郭淮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西域诸国中,于阗、疏勒等国向来忠于大汉,此次并未参与反叛。我们可派使者前往这些国家,告知他们朝廷巡商护路的来意,争取他们的支持。”

姜维道:“正有此意。我已备好书信与礼物,你即刻派使者前往于阗、疏勒等国,邀请他们的国王前往扜泥城会面,共商西域安定与丝路畅通之事。另外,加强扜泥城的防御,防止尉屠耆回师反扑。”

郭淮领命而去。姜维则与陈武一起,整顿军队,安抚百姓。扜泥城中的百姓见大汉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且不追究普通民众的责任,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纷纷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几日后,于阗、疏勒等国的国王陆续抵达扜泥城。姜维亲自出城迎接,以礼相待,在王宫设宴款待各国国王。宴席上,姜维说道:“诸位国王陛下,此次鄯善、龟兹、焉耆三国受曹魏暗使蛊惑,反叛朝廷,截断丝路,劫掠商队,不仅损害了大汉的利益,也让西域诸国的贸易受损。我大汉此次派军前来,并非为了征服西域,而是为了平定叛乱,重建丝路秩序,让诸国能够继续与中原通商,共享贸易之利。”

于阗国王起身道:“姜将军所言极是。曹魏向来野心勃勃,若让他们控制西域,诸国必将遭受灭顶之灾。我于阗国愿始终忠于大汉,全力支持将军平定叛乱,恢复丝路畅通。”

疏勒国王也附和道:“我疏勒国也愿支持大汉,若将军需要兵力支援,我们即刻调派军队前来。”

其他诸国国王也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大汉,反对反叛三国。姜维大喜道:“多谢诸位国王的支持!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定能平定叛乱,让西域重归安定。朝廷承诺,待叛乱平定后,将扩大与诸国的贸易规模,降低关税,在沿途增设驿站与互市,为商队提供保护,让诸国百姓都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宴席在友好的氛围中结束。诸国国王返回后,纷纷调派军队前往扜泥城,协助姜维作战。同时,他们还封锁了与鄯善、龟兹、焉耆三国的贸易往来,切断了三国的物资供应。

姜维见时机成熟,当即召集陈武、郭淮与诸国将领,商议平定叛乱的计划。姜维道:“如今,反叛三国已被孤立,物资匮乏,士气低落。尉屠耆率领残部退守龟兹,与龟兹、焉耆联军汇合,总兵力约三万余人,驻守在龟兹都城延城。我们的兵力已达四万余人,且士气高昂,装备精良,具备了决战的条件。”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计划兵分三路,进攻延城。一路由郭淮将军率领一万汉军与五千于阗军队,从正面进攻延城南门;二路由陈武将军率领一万汉军与五千疏勒军队,从侧面进攻延城西门;三路由我率领一万汉军与五千其他诸国军队,绕至延城北门,截断联军的退路。三路大军同时发起进攻,定能一举攻破延城,全歼联军。”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次日,三路大军兵分三路,向龟兹都城延城进发。

第二折 延城决战破联军

龟兹都城延城位于西域中部,城池坚固,四周环绕着戈壁与绿洲,是西域的军事重镇之一。尉屠耆率领残部退守延城后,与龟兹国王白纯、焉耆国王龙会汇合,收拢兵力,加固城防,准备与姜维大军决战。

令狐愚站在延城城楼上,望着远处缓缓逼近的大汉联军,对尉屠耆、白纯、龙会三人道:“三位国王陛下,姜维大军来势汹汹,但我军占据地利,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只要坚守不出,待他们粮草耗尽,自会不战而退。届时,我们再联合曹魏大军,反击大汉,定能将他们赶出西域。”

白纯皱眉道:“令狐先生,姜维大军兵力雄厚,且有西域诸国相助,若他们全力攻城,延城恐怕难以坚守。不如我们主动出击,趁他们立足未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龙会也附和道:“白纯国王所言极是。我焉耆军队擅长骑射,若出城偷袭,定能重创汉军。”

尉屠耆犹豫不决,看向令狐愚。令狐愚摇头道:“不可!姜维用兵狡诈,必然早有防备。若我们主动出城,正好中了他的圈套。延城城墙高大厚实,汉军缺乏攻城器械,想要攻破绝非易事。我们只需坚守城池,派斥候密切监视汉军动向,等待曹魏援军即可。”

尉屠耆觉得令狐愚所言有理,便下令道:“传我命令,全军坚守城池,不得擅自出战!谁敢违抗军令,立斩不赦!”

三日之后,姜维三路大军陆续抵达延城郊外,在城外扎下营寨,形成合围之势。姜维骑着战马,绕城巡视一周,仔细观察延城的城防布局。延城城墙高约三丈,厚两丈,城墙上布满了箭楼与垛口,守军手持弓箭、滚石,严阵以待。城外有一条护城河,虽然河水不深,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回到营中,姜维召集陈武、郭淮与诸国将领商议攻城之策。郭淮道:“将军,延城城防坚固,守军人数众多,若强行攻城,我军必将伤亡惨重。不如我们采用围而不攻之策,切断城中的粮草与水源,待守军士气低落、粮草耗尽时,再发起总攻。”

陈武摇头道:“郭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围而不攻耗时太久,曹魏援军随时可能到来,届时我们将腹背受敌。不如我们集中兵力,猛攻南门,南门是延城的正门,也是城防最薄弱之处,只要攻破南门,延城便可不攻自破。”

于阗将领也道:“我军带来了一些攻城锤与云梯,可协助汉军攻城。只要将军下令,我们愿率领先锋部队,强攻南门。”

姜维沉吟片刻,道:“两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我们可将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一方面,派部分兵力围攻东、西、北三门,虚张声势,牵制守军兵力;另一方面,集中主力部队,猛攻南门,同时派人挖掘地道,直通南门城墙之下,炸毁城墙,为攻城部队开辟通道。”

他顿了顿,继续部署道:“郭淮将军,你率领一万汉军与五千于阗军队,围攻东、西两门,每日佯攻数次,牵制守军兵力,不得让他们增援南门;陈武将军,你率领一万汉军与五千疏勒军队,担任主攻,集中攻城锤、云梯等器械,猛攻南门;我率领剩余兵力,围攻北门,同时监督工兵挖掘地道;诸国军队负责警戒,防止守军出城偷袭与曹魏援军到来。”

众人领命而去,各自部署兵力,准备攻城。

次日清晨,攻城之战正式打响。郭淮率领军队分别向东、西两门发起佯攻,士兵们呐喊着冲向城墙,将云梯架在城墙上,佯装攀爬。城墙上的守军见状,连忙集中兵力防守东、西两门,射箭、投掷滚石,抵御汉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陈武率领主攻部队,对南门发起了猛烈进攻。攻城锤撞击着城门,发出沉闷的巨响,城门摇摇欲坠。士兵们扛着云梯,冒着箭雨,奋勇攀爬城墙。城墙上的守军拼死抵抗,不少汉军士兵倒在血泊中,但后续士兵毫不畏惧,前赴后继地冲向城墙。

姜维则在北门督工兵挖掘地道。工兵们手持铁锹、锄头,日夜不停地挖掘,地道向南门城墙之下延伸。为了防止被守军发现,地道挖掘得十分隐蔽,且挖掘过程中尽量减少声响。

延城之中,尉屠耆、白纯、龙会三人得知汉军猛攻南门,心中十分焦急。白纯道:“陛下,南门守军压力巨大,请求增援!”

尉屠耆连忙下令道:“调派五千兵力,增援南门!务必守住南门,绝不能让汉军攻破!”

令狐愚连忙阻止道:“国王陛下,不可!汉军围攻东、西两门,看似佯攻,实则可能是声东击西之计。若我们调派大量兵力增援南门,东、西两门必将空虚,汉军很可能趁机攻破东、西两门。”

尉屠耆道:“可南门已经岌岌可危,若不增援,南门很快就会被攻破!”

令狐愚道:“国王陛下放心,南门城墙坚固,汉军一时难以攻破。我们可派少量兵力增援南门,同时加强东、西两门的防御,确保万无一失。”

尉屠耆觉得令狐愚所言有理,便改令道:“调派两千兵力增援南门,剩余兵力坚守东、西、北三门,不得有误!”

然而,这两千兵力对于南门的守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陈武率领的主攻部队攻势越来越猛,南门城门被攻城锤撞击得裂开了一道缝隙,城墙上也被汉军士兵攻破了几处缺口,守军伤亡惨重。

三日后,工兵终于挖掘地道成功,抵达了南门城墙之下。姜维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当即下令道:“准备火药,炸毁城墙!”

工兵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火药放入地道之中,点燃引线后迅速撤离。片刻之后,一声惊天巨响,南门城墙被炸毁了一道十余丈宽的缺口,烟尘弥漫,碎石飞溅。

城墙上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后退。陈武见状,高声道:“兄弟们,城墙已破,随我冲啊!”

他率领主攻部队,从缺口处冲入城中,与守军展开激烈的巷战。郭淮得知南门城墙被炸毁,也下令向东、西两门发起猛攻,守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

尉屠耆、白纯、龙会三人得知南门被攻破,大惊失色,连忙率领宫中卫队,想要从北门突围。然而,姜维早已在北门设下埋伏,等待他们自投罗网。

当尉屠耆等人率领卫队冲到北门时,姜维一声令下,伏兵四起,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卫队。卫队士兵纷纷中箭落马,阵型大乱。姜维手持长枪,率军冲杀过去,与尉屠耆等人展开激战。

令狐愚见大势已去,想要趁乱逃跑,却被陈武的部下生擒活捉。尉屠耆、白纯、龙会三人奋力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被汉军生擒。

城中的守军见国王被擒,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延城决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杀守军一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缴获粮草、兵器无数。

姜维下令士兵不得惊扰城中百姓,严守军纪。他让人将尉屠耆、白纯、龙会、令狐愚四人押入大帐,亲自审问。

大帐之中,令狐愚被押在最前面,他昂首挺胸,拒不低头。姜伟大声道:“令狐愚,你身为曹魏降臣,不思报效大汉,反而蛊惑西域诸国反叛,劫掠商队,围攻轮台城,犯下滔天大罪,今日被擒,还有何话可说?”

令狐愚冷笑道:“姜维,你不要得意忘形!曹魏大军不久就会西进,收复西域,到时候定将你碎尸万段!我令狐愚生为魏臣,死为魏鬼,绝不投降!”

姜维怒喝道:“冥顽不灵!来人,将令狐愚拖下去,斩首示众,传首西域诸国,让他们知晓勾结曹魏、反叛大汉的下场!”

士兵们将令狐愚拖出大帐,片刻之后,一颗血淋淋的头颅被呈了上来。尉屠耆、白纯、龙会三人见状,吓得浑身发抖,面如死灰。

姜维看向三人,沉声道:“你们三人受令狐愚蛊惑,反叛朝廷,本应处以极刑。但我大汉向来宽宏大量,只要你们真心悔改,归附朝廷,朝廷可既往不咎,仍保留你们的王位,让你们继续治理本国。若执迷不悟,令狐愚就是你们的下场!”

尉屠耆连忙跪地求饶道:“姜将军,臣一时糊涂,被令狐愚蛊惑,才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臣愿真心归附朝廷,永远忠于大汉,再也不敢反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