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漠南秋狩固边防(1/2)
第一折 金风送爽议巡边
洛阳的初秋褪去了盛夏的燥热,皇城根下的梧桐叶已染成浅黄,随风簌簌落下,铺就一条通往太极殿的金黄甬道。
早朝时分,文武百官踏着晨霜列队而入,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龙椅上神色凝重的刘禅。连日来,北疆送来的急报如雪花般涌入宫中——鲜卑慕容部与拓跋部因牧场争端再起冲突,边境牧民流离失所,部分部落骑兵甚至越过长城,劫掠了并州边境的三座县城。
“诸位爱卿,北疆烽火再起,慕容部与拓跋部纷争不休,已危及我大汉边境安稳。”刘禅将一份急报掷在御案上,语气中带着忧虑,“并州刺史奏报,边境三县被劫,百姓伤亡百余人,粮仓储粮被掠走两万余石。如今秋高马肥,若不及时处置,恐鲜卑各部趁势联合,侵扰我北疆防线。”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百官低声议论起来。蒋琬出列躬身道:“陛下,鲜卑各部向来桀骜不驯,昔日曹魏虽曾安抚,却未能根除隐患。如今我大汉一统,各部心怀异志,借牧场争端生事,实则是试探我朝边防虚实。臣建议即刻调派并州驻军前往边境平乱,震慑鲜卑各部。”
董允皱眉道:“太尉所言固然有理,但鲜卑各部散居漠南,骑兵来去如风,单纯军事镇压恐难奏效,反而会激化矛盾,导致更多部落反叛。不如先派使者前往调停慕容部与拓跋部的争端,同时加强边境防御,双管齐下更为稳妥。”
两人各执一词,百官也分成两派,争论不休。刘禅目光转向立在武将队列中的姜维,沉声道:“伯约,你久镇边疆,熟悉少数民族习性,此事你有何高见?”
姜维出列,银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拱手道:“陛下,蒋太尉与董司徒所言皆有道理,但都不够周全。鲜卑各部纷争的根源,一是牧场划分不明,二是缺乏朝廷有效的约束与安抚。单纯镇压会逼反各部,单纯调停则显朝廷软弱,难以服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建议,效仿汉武帝漠南秋狩之策,陛下亲率大军前往北疆巡边,一方面展示大汉军威,震慑有异心的部落;另一方面,召集鲜卑各部首领齐聚漠南,由朝廷出面划定牧场界限,设立互市,开通贸易,同时推行教化,让各部知晓大汉天威与仁德。如此恩威并施,方能长久安定北疆。”
“陛下亲往巡边?”蒋琬面露担忧,“北疆路途遥远,且局势不明,陛下万金之躯,岂能涉险?”
姜维道:“太尉放心,如今北疆虽有冲突,但只是局部纷争,并未形成大规模叛乱。臣愿率领禁军与并州驻军随行护驾,沿途布防,确保陛下安全。此次秋狩,并非为了狩猎,而是为了立威、定界、通商、教化,一举四得,为北疆百年安定奠定基础。”
刘禅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站起身道:“伯约所言甚合朕意!朕久居洛阳,深居简出,早已忘了边疆百姓的疾苦。此次亲往漠南,既能安抚各部,又能鼓舞边防将士,何乐而不为?此事就这么定了!”
他当即下令:任命姜维为兵马大元帅,总领巡边大军;蒋琬留守洛阳,处理朝政;董允负责筹备巡边所需的粮草、物资;太仆寺挑选良马千匹,工部打造适合草原行军的营帐、器械;三日后,大军从洛阳出发,前往北疆。
旨意一下,百官不敢再劝,纷纷领命而去。散朝后,姜维回到府中,立即召集亲卫将领商议巡边事宜。他深知此次巡边责任重大,不仅要保障皇帝安全,还要妥善处理鲜卑各部的争端,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
“将军,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野心勃勃,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则老成持重,两部积怨已久,此次争端怕是没那么容易调停。”亲卫统领陈武说道。
姜维点头道:“我早有耳闻。慕容廆年轻气盛,一心想统一鲜卑各部,此次劫掠边境,恐怕也是他的试探。拓跋力微虽不愿生事,但部落利益在前,也不会轻易退让。我们此次前往,既要压制慕容廆的野心,又要安抚拓跋力微,同时还要让其他部落看到朝廷的诚意。”
他沉吟片刻,继续部署:“你即刻前往并州,传令并州刺史王基,让他率领两万驻军前往长城外的云中城集结,沿途加强防御,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另外,挑选五百名熟悉鲜卑语言的士兵,组成联络队,提前前往鲜卑各部,告知陛下巡边之事,邀请各部首领前往云中城会面。”
陈武领命而去。随后,姜维又前往太仆寺挑选战马,查看工部打造的器械。他深知草原作战,骑兵与补给最为关键,因此对马匹的挑选格外严格,亲自测试每一匹马的速度与耐力,对不合格的马匹一律退回更换。
三日后,洛阳城外的校场上,十万巡边大军整装待发。刘禅身着金色铠甲,骑在一匹神骏的赤兔马上,英姿勃发。姜维率领文武官员为皇帝送行,蒋琬握着姜维的手道:“伯约,陛下就交给你了,务必确保陛下安全,顺利完成巡边任务。洛阳这边,我会全力保障粮草供应,有任何情况,我会即刻传信给你。”
姜维拱手道:“太尉放心,臣定不负陛下与太尉所托,誓死守护陛下安全,安定北疆!”
刘禅举起马鞭,高声道:“出发!”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旗帜如林,铠甲鲜明,马蹄声震彻大地。沿途各州府早已接到旨意,提前清理道路,筹备粮草,大军行进十分顺利。姜维始终走在队伍前方,亲自探查路况,安排宿营,每日只休息四个时辰,确保大军行进安全。
十余日后,大军抵达并州治所晋阳。并州刺史王基率领官员出城迎接,将刘禅与姜维接入城中休息。当晚,王基向刘禅与姜维详细汇报了北疆的情况:“陛下,将军,慕容部与拓跋部的冲突仍在继续,慕容廆率领三千骑兵,攻占了拓跋部的三座牧场,拓跋力微已集结两万部落勇士,准备反击。另外,匈奴余部也在蠢蠢欲动,暗中与慕容廆联络,恐怕想趁机作乱。”
姜维闻言,眉头微皱:“匈奴余部?他们如今实力如何?”
王基道:“匈奴自被曹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朝廷,北匈奴西迁。如今北疆的匈奴余部是南匈奴的一支,约有一万余人,居住在雁门关外,首领名叫呼厨泉,此人反复无常,不可轻信。”
刘禅沉声道:“看来北疆的局势比朕预想的更为复杂。伯约,你有何应对之策?”
姜维道:“陛下,事不宜迟,我们明日便前往云中城。抵达云中城后,我先派使者前往拓跋部,劝说拓跋力微暂缓反击,同时威慑慕容廆,让他撤出攻占的牧场。另外,派使者前往匈奴部落,警告呼厨泉,若敢勾结慕容廆作乱,朝廷定将其灭族。”
刘禅点头道:“就按你说的办。”
次日清晨,大军离开晋阳,向云中城进发。云中城位于长城外,是北疆的军事重镇,也是草原与中原的交界处。大军抵达云中城时,王基早已派士兵修缮城墙,加固防御,城中粮草充足,军民士气高昂。
姜维安顿好刘禅后,立即召见联络队首领:“你挑选二十名精干士兵,分两队前往拓跋部与慕容部,务必让拓跋力微暂缓出兵,让慕容廆撤出牧场。告诉他们,陛下亲率大军巡边,若敢违抗朝廷旨意,后果自负。”
联络队首领领命而去。姜维又对王基道:“王刺史,你立即率领五千士兵,前往雁门关外布防,监视匈奴部落的动向,若发现他们有异动,即刻回报。”
王基躬身领命:“末将领命!”
安排好一切后,姜维来到云中城的城楼上,望着城外一望无际的草原。此时夕阳西下,草原被染成一片金黄,远处的牛羊如星星般散落,看似平静的景象下,却暗藏着汹涌的波涛。姜维心中清楚,此次漠南秋狩,既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考验,也是对大汉国力的展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第二折 双部罢兵会云中
联络队的使者快马加鞭,分别前往拓跋部与慕容部的营地。前往拓跋部的使者率先抵达,拓跋力微正在营中召集部落首领商议反击之事,听闻大汉皇帝亲率大军巡边,还派使者前来调停,心中十分震惊。
“大汗,大汉皇帝亲来漠南,看来是动真格的了。姜维那厮诡计多端,麾下大军精锐,我们若执意反击,恐怕会引火烧身。”一名部落长老说道。
拓跋力微沉吟道:“朕也知晓姜维的厉害。昔日他镇守凉州时,西羌各部无人敢与之抗衡。如今大汉一统天下,国力强盛,我们确实不宜与朝廷为敌。只是慕容廆欺人太甚,攻占我部三座牧场,杀我族人百余人,此仇岂能不报?”
使者上前道:“大汗息怒。陛下此次巡边,就是为了平定各部纷争,划定牧场界限。陛下说了,慕容廆攻占牧场之事,朝廷会给大汗一个公道。若大汗暂缓出兵,朝廷将出面责令慕容廆归还牧场,赔偿损失。若大汗执意用兵,便是违抗朝廷旨意,陛下必将派兵镇压,到时候受损的还是拓跋部。”
拓跋力微闻言,心中权衡再三。他深知大汉的实力,若与朝廷为敌,拓跋部必将面临灭顶之灾。而慕容廆野心勃勃,即便此次击败他,日后也必成大患。不如借助朝廷的力量,既报了仇,又能稳定牧场,何乐而不为?
“好,朕答应朝廷,暂缓出兵。”拓跋力微道,“请使者回复陛下,三日后,朕将率领部落首领前往云中城,拜见陛下。”
使者大喜,连忙起身道谢,随后连夜返回云中城,向姜维禀报情况。
与此同时,前往慕容部的使者也抵达了慕容廆的营地。慕容廆正在庆祝攻占拓跋部牧场的胜利,听闻大汉使者到来,心中不屑一顾:“大汉皇帝远在洛阳,岂能管得了漠南之事?姜维不过是一介武夫,也敢来命令我?”
他接见使者时,态度傲慢无礼:“你回去告诉刘禅与姜维,牧场是我慕容部凭实力攻占的,想让我归还,绝无可能!若朝廷敢干涉,我便联合匈奴与其他鲜卑部落,与大汉决一死战!”
使者面色不变,沉声道:“大汗此言差矣。陛下亲率十万大军巡边,如今已抵达云中城,并州驻军也已在雁门关外布防。姜维将军更是身经百战,西羌、西域皆被他平定,大汗若执意违抗朝廷旨意,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陛下说了,若大汗归还牧场,赔偿拓跋部损失,朝廷将承认大汗对原有牧场的控制权,还会在慕容部聚居地设立互市,开通贸易,让部落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若大汗执迷不悟,大军一到,慕容部将不复存在。”
慕容廆心中一震,他虽野心勃勃,但也深知大汉的实力。十万大军绝非他一个部落能够抵挡,更何况匈奴部落是否真心与他联合,还是个未知数。他沉默片刻,对身边的谋士道:“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应对?”
谋士道:“大汗,大汉势大,不可硬碰。不如先假意答应朝廷,前往云中城拜见刘禅,看看朝廷的态度。若朝廷真的有意安抚,我们便归还牧场,换取互市与贸易;若朝廷只是虚张声势,我们再另做打算。”
慕容廆点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你回复使者,三日后,我将前往云中城拜见陛下。”
使者返回云中城,向姜维禀报了慕容廆的态度。姜维冷笑一声:“慕容廆此人,野心不小,却又胆小如鼠。他以为假意顺从就能蒙混过关,真是太天真了。”
刘禅道:“伯约,既然两人都同意前来云中城,我们该如何应对?”
姜维道:“陛下,三日后,我们在云中城的校场设宴,召集文武官员与各部使者参加。届时,我们先展示大汉的军威,让他们见识到朝廷的实力,再出面调停两部争端,划定牧场界限。对于慕容廆,我们既要打压他的野心,又不能将他逼反;对于拓跋力微,我们要给予安抚,让他真心归附朝廷。”
三日后,拓跋力微与慕容廆如期率领部落首领抵达云中城。两人见面时,眼神中充满敌意,若不是在大汉的地盘上,恐怕早已大打出手。姜维亲自出城迎接,将他们接入城中,安置在专门的驿馆中。
当晚,云中城校场灯火通明,十万大军排列整齐,铠甲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刀枪剑戟如林,气势恢宏。刘禅坐在校场中央的高台上,姜维与文武官员分列两侧。拓跋力微与慕容廆率领部落首领进入校场,看到大汉军威如此强盛,心中皆暗自震惊,态度也收敛了许多。
宴席开始后,刘禅首先说道:“朕今日召集两位大汗前来,是为了解决两部的牧场争端。大汉与鲜卑各部世代相邻,本应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如今你们因牧场之事兵戎相见,不仅让部落百姓流离失所,也危及了北疆的安稳。朕希望你们能放下恩怨,听从朝廷的安排,共同维护漠南的和平。”
拓跋力微起身道:“陛下所言极是。慕容廆无故攻占我部牧场,杀我族人,臣恳请陛下为臣做主。”
慕容廆连忙道:“陛下,并非臣有意挑起争端,实在是拓跋部多次越过边界,抢夺我部的牛羊,臣才不得已出兵反击。”
两人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姜维站起身道:“两位大汗不必争论。朝廷早已派人调查清楚,此次争端的起因,是牧场界限不明,并非某一方的过错。如今,朕代表朝廷,划定两部的牧场界限——以阴山为界,阴山以南归拓跋部所有,阴山以北归慕容部所有,双方不得越过界限,否则将以叛逆论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慕容廆攻占拓跋部的三座牧场,需在十日内归还,并赔偿拓跋部牛羊千头,粮食万石。拓跋部也需停止报复行动,不得再与慕容部发生冲突。若双方遵守朝廷旨意,朝廷将在两部聚居地各设立一座互市,开通贸易,派官员管理,确保公平交易。另外,朝廷将派农师前往各部,传授中原的农耕技术,帮助各部发展生产。”
拓跋力微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躬身道:“臣多谢陛下与将军的公正裁决,拓跋部愿意遵守朝廷旨意,永世归附大汉。”
慕容廆心中虽有不甘,但看到大汉的军威,又想到互市与农耕技术带来的好处,也只能躬身道:“臣愿意遵守朝廷旨意,归还牧场,赔偿损失。”
刘禅笑着点头道:“好!只要你们真心归附朝廷,和睦相处,朝廷定不会亏待你们。明日,朕将在云中城举行盟誓大典,与鲜卑各部首领歃血为盟,永结同好。”
当晚的宴席在和睦的气氛中结束。拓跋力微与慕容廆返回驿馆后,都召集部落首领商议,各部首领纷纷表示愿意遵守朝廷旨意,毕竟和平与贸易带来的好处,远比战争多得多。
次日,云中城举行了盛大的盟誓大典。刘禅与拓跋力微、慕容廆等鲜卑各部首领一同登上祭台,歃血为盟。刘禅高声道:“朕以大汉皇帝之名,与鲜卑各部首领盟誓:从今往后,大汉与鲜卑永结同好,互不侵犯,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朝廷将保护鲜卑各部的利益,鲜卑各部也需服从朝廷的管辖,若有违背盟约者,天地共诛!”
鲜卑各部首领齐声高呼:“愿与大汉永结同好,服从朝廷管辖!”
盟誓大典结束后,刘禅下令在拓跋部与慕容部聚居地设立互市,派官员与士兵前往管理。同时,派百名农师前往各部,传授农耕技术,分发种子与农具。鲜卑各部百姓得知消息后,皆欢呼雀跃,对大汉朝廷充满了感激。
姜维站在祭台上,望着欢呼的人群,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此次盟誓不仅解决了鲜卑两部的争端,更让鲜卑各部真正归附朝廷,为北疆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但他也清楚,匈奴余部仍在蠢蠢欲动,北疆的安稳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第三折 匈奴异动破阴谋
盟誓大典结束后,刘禅在云中城停留了数日,视察互市的建设情况,接见鲜卑各部首领,安抚边境百姓。姜维则始终保持着警惕,密切关注着匈奴部落的动向。
这日,派往匈奴部落的探子返回云中城,向姜维禀报:“将军,匈奴首领呼厨泉暗中召集部落勇士,打造兵器,囤积粮草,似乎在准备作乱。另外,我们发现慕容廆的使者曾秘密前往匈奴营地,与呼厨泉会面,两人商议了许久,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姜维闻言,眉头一皱:“看来慕容廆贼心不死,竟然暗中勾结呼厨泉,想趁机作乱。”
他立即前往行宫,向刘禅禀报情况。刘禅听闻后,面色凝重道:“伯约,此事该如何应对?若匈奴与慕容部联合作乱,北疆恐怕又将陷入战火。”
姜维道:“陛下放心,慕容廆刚刚与朝廷盟誓,不敢贸然公开反叛,他与呼厨泉勾结,大概率是想趁我们撤军后再作乱。我们正好可以将计就计,提前布防,一举平定隐患。”
刘禅道:“你有何具体计划?”
姜维道:“臣建议,先派使者前往匈奴部落,假意安抚呼厨泉,赏赐他金银珠宝与绸缎,麻痹他的警惕性。同时,暗中调派并州驻军与禁军共三万大军,潜伏在雁门关外的山谷中,等待时机。另外,派密使前往慕容部营地,告知慕容廆,朝廷已知晓他与呼厨泉勾结之事,若他能悬崖勒马,揭发呼厨泉的阴谋,朝廷可既往不咎,否则将与匈奴一同治罪。”
“慕容廆会揭发呼厨泉吗?”刘禅有些担忧。
姜维道:“慕容廆此人,自私自利,凡事以部落利益为先。他与呼厨泉勾结,不过是想借助匈奴的力量对抗朝廷,如今朝廷已知晓此事,他若继续与呼厨泉合作,无异于自取灭亡。他定会为了自保,揭发呼厨泉的阴谋。”
刘禅点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当日,姜维便派使者携带金银珠宝前往匈奴部落,拜见呼厨泉。呼厨泉见到朝廷的赏赐,心中大喜,以为朝廷并未察觉他的阴谋,对使者热情款待:“请使者回复陛下,我匈奴部落一心归附大汉,绝无二心。”
使者道:“大汗忠心耿耿,陛下十分欣慰。陛下还说,待北疆安稳后,将在匈奴部落设立互市,开通贸易,让部落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
呼厨泉心中暗喜,更加坚定了作乱的决心。他送走使者后,立即召集部落首领,下令三日后起兵,与慕容部联合,攻占云中城。
与此同时,姜维派往慕容部的密使也见到了慕容廆。密使将姜维的话告知慕容廆,并出示了他与呼厨泉勾结的证据——使者会面时的暗号与信物。慕容廆见状,心中大惊,他深知姜维的厉害,若朝廷真的要治他的罪,慕容部必将万劫不复。
“大汗,事到如今,唯有揭发呼厨泉的阴谋,才能保住慕容部。”谋士劝道,“呼厨泉野心勃勃,即便此次作乱成功,他也定会吞并慕容部。不如借朝廷之手,除掉呼厨泉,既保全了部落,又能获得朝廷的信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