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邺城整军筹北伐(1/2)
第一折 漳水河畔观军情
邺城的初秋带着几分凉意,漳水河畔的芦苇荡随风摇曳,将细碎的阳光筛落在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姜维率领三万步兵抵达邺城时,魏延已率领五万骑兵在此驻守三日,中军大营就设在漳水南岸的开阔地带,远远望去,黑色的帐篷连绵数里,如同一座临时筑起的城池。
“将军!”魏延听闻姜维到来,亲自率领帐下将领出营迎接,他身着玄色战甲,腰间佩剑的剑穗随风飘动,脸上带着几分风尘却难掩锐气,“末将已按计划在此囤积粮草,如今营中存有粮草五万石,足够十万大军半月之用,后续粮草正从晋阳沿漳水顺流而下,预计五日内便可抵达。”
姜维翻身下马,接过魏延递来的马鞭,目光扫过营外排列整齐的骑兵:“骑兵的训练情况如何?北方气候干燥,战马是否适应?”他深知骑兵是北征的主力,尤其是面对鲜卑、匈奴的骑兵时,战马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战局走向。
魏延侧身引姜维向营中走去,一边走一边回话:“将军放心,末将已让士兵每日给战马喂食黄豆与干草,早晚各饮水一次,还安排了兽医每日检查战马的健康状况。昨日刚进行了一次骑兵演练,五万骑兵分为五队,每队一万,可做到进退有序,冲锋时能形成‘锥形阵’,突围时可布‘雁行阵’,应对小规模突袭不成问题。”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中军大营,帐内的案上摆放着一张北方地图,上面用红、黑两色墨笔标注着各方势力的位置——红色代表蜀汉大军,黑色代表曹魏残余势力与鲜卑、匈奴部落。姜维俯身查看地图,指尖停在幽州蓟城与并州晋阳之间的位置:“王浚与刘琨之间可有往来?斥候是否探查到他们的联络动向?”
“回将军,”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陆抗的身影出现在帐门口,他身着青色长衫,脸上带着几分疲惫,显然是刚从辽西赶回,“末将昨日从辽西段部归来,途中特意绕经幽州与并州边境,发现王浚曾派使者前往晋阳,不过使者在途经常山时,被我们的斥候截获,从其身上搜出一封密信,信中王浚与刘琨约定,若蜀汉大军进攻其中一方,另一方需出兵支援。”
陆抗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折叠整齐的密信,递到姜维手中。姜维展开密信,只见上面的字迹潦草,却字字透着紧张,信中不仅提及支援之事,还提到要联合匈奴左贤王刘豹,共同抵御蜀汉大军。“看来他们已察觉到我们的动向,想要抱团取暖。”姜维将密信放在案上,眉头微蹙,“段匹磾那边情况如何?是否愿意与我们合作?”
提到段匹磾,陆抗的脸上露出几分轻松:“段匹磾虽对曹魏仍有顾虑,但更看重实际利益。末将按照将军的吩咐,将陛下赏赐的五百匹锦缎、两千斤茶叶赠予他,还承诺若他协助我们平定王浚,朝廷将允许段部在幽州边境开设互市,与大汉百姓通商。段匹磾已口头答应,待我们进攻蓟城时,他将率领两万骑兵从辽西出发,袭扰王浚的后方,不过他要求我们先出兵牵制王浚的主力,避免段部单独面对幽州大军。”
姜维点头,这一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段匹磾的顾虑可以理解,毕竟他不愿损耗自己的兵力。待廖将军率军抵达晋阳西侧的蒙山,截断刘琨与匈奴的联系后,我们便出兵进攻蓟城,届时段匹磾自然会履行承诺。”他顿了顿,转向魏延,“文长,你明日率领两万骑兵,前往幽州边境的涿郡,做出要进攻涿郡的姿态,吸引王浚的注意力,让他误以为我们的主攻方向是涿郡,从而减少蓟城的防备。”
“末将遵命!”魏延拱手应道,他深知这是声东击西之计,只要能迷惑王浚,后续进攻蓟城便能事半功倍。
此时,帐外的士兵进来禀报,称负责运输粮草的队伍已抵达漳水码头,请求将军派人接应。姜维起身道:“走,我们去码头看看。”
三人一同来到漳水码头,只见十余艘粮船停靠在岸边,士兵们正有序地将粮袋从船上搬下来,码头上堆放的粮袋已近千袋,每袋粮食约五十斤,散发着淡淡的麦香。负责押运粮草的将领见姜维到来,连忙上前禀报:“将军,此次共押运粮草三万石,其中小麦两万石、小米一万石,还携带了五千斤盐巴与两千斤草药,可供大军使用十日。”
姜维走上前,打开一袋小麦,只见麦粒饱满,没有发霉变质的情况:“粮草质量尚可,不过北方气候干燥,粮草需妥善储存,避免受潮或被老鼠啃食。你可安排士兵在营中搭建粮仓,粮仓底部用木板垫高,四周用干草围起来,再派专人日夜看守,确保粮草安全。”
“末将明白!”押运将领躬身应道。
夕阳西下时,姜维回到中军大帐,帐外传来一阵马蹄声,随后副将张翼走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军报:“将军,廖将军派人送来军报,称他已率领三万陆军抵达吕梁山,正在山中隐蔽行军,预计三日后可抵达晋阳西侧的蒙山,届时会派人送信,告知具体的设伏位置。”
姜维接过军报,仔细阅读后,将其放在案上:“好!廖将军进展顺利,我们的计划便可按部就班进行。张翼,你明日率领五千步兵,前往邺城城内,协助当地官员安抚百姓,同时征集民夫,修补从邺城到蓟城的官道,确保后续粮草运输畅通。”
“末将遵命!”张翼应道,转身退出帐外。
帐内只剩下姜维一人,他再次俯身查看地图,指尖从邺城划向蓟城,又从蓟城划向蒙山,心中反复推演着进攻计划——魏延率领骑兵佯攻涿郡,吸引王浚的注意力;廖化在蒙山设伏,截断刘琨的退路;陆抗联络段匹磾,让其袭扰王浚后方;自己则率领主力进攻蓟城,若一切顺利,不出一月便可攻克蓟城,随后再转头进攻晋阳,平定刘琨。
夜色渐深,帐外的士兵已燃起篝火,火光透过帐帘缝隙照进来,在地图上投下跳动的光影。姜维走到帐外,望着营中巡逻的士兵,他们身着战甲,手持长枪,步伐整齐,眼中透着坚定。他想起南征时的场景,那时大军也是这样整齐有序,最终平定了东吴,如今北征的号角已吹响,他相信只要将士同心,定能平定北方,完成统一大业。
第二折 蓟城探营获情报
三日后,魏延率领两万骑兵抵达涿郡城外,他并未立即发起进攻,而是在涿郡城南的开阔地带安营扎寨,每日让士兵们在城外演练,摆出要攻城的架势。涿郡太守见状,连忙派人向蓟城的王浚求援,请求王浚派兵支援涿郡。
王浚在蓟城得知蜀汉大军进攻涿郡的消息后,果然如姜维所料,立即召集帐下将领商议对策。“涿郡是幽州的门户,若涿郡失守,蜀汉大军便可长驱直入,进攻蓟城。”王浚坐在议事厅的主位上,面色凝重,他年近六十,头发已有些花白,却仍身着战甲,试图展现出镇定的姿态,“李将军,你率领一万步兵,即刻前往涿郡支援,务必守住涿郡,不可让蜀汉大军前进一步!”
“末将遵命!”将领李蒙拱手应道,转身准备出兵。
就在这时,议事厅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一名斥候慌张地跑进来:“大人,不好了!辽西段匹磾率领两万骑兵,正在向蓟城方向进军,如今已抵达蓟城东北的平州境内,距离蓟城不足百里!”
王浚闻言,心中一惊,段匹磾向来与曹魏保持中立,如今突然率军前来,显然是与蜀汉大军勾结在了一起。“没想到段匹磾竟会背叛曹魏,与蜀汉为伍!”王浚气得拍了拍案几,“张将军,你率领一万骑兵,前往平州抵御段匹磾,务必阻止他靠近蓟城!”
“末将遵命!”将领张勋应道,转身离去。
蓟城内的兵力本就只有三万,如今派往涿郡与平州各一万,城中只剩下一万士兵,防守顿时变得薄弱起来。这一切都被潜伏在蓟城内的蜀汉斥候看在眼里,斥候趁夜溜出蓟城,快马加鞭向邺城的姜维禀报。
两日后,斥候抵达邺城,此时姜维正与陆抗商议进攻蓟城的细节。“将军,王浚已派李蒙率领一万步兵支援涿郡,派张勋率领一万骑兵抵御段匹磾,如今蓟城内只剩下一万士兵,防守空虚,正是进攻的好时机!”斥候跪在帐内,气喘吁吁地禀报道。
姜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好!没想到王浚如此轻易便中了我们的声东击西之计。陆都督,你即刻派人前往辽西,告知段匹磾,让他放缓进军速度,只需牵制张勋的骑兵即可,不必与张勋硬拼,避免损耗兵力。”
“末将明白!”陆抗应道,转身派人前往辽西。
姜维又转向魏延派来的信使:“你立即回涿郡,告知魏将军,让他在涿郡城外多竖旗帜,营造出大军即将攻城的假象,进一步迷惑王浚,让他误以为我们的主力仍在涿郡,不敢轻易调回兵力。”
“小人遵命!”信使躬身应道,快步退出帐外。
安排完这些,姜维对帐下将领道:“明日清晨,我们率领三万步兵与三万骑兵,从邺城出发,向蓟城进军,预计三日后便可抵达蓟城城外。此次进攻蓟城,我们要速战速决,趁王浚还未反应过来,一举攻克蓟城!”
“末将遵命!”将领们齐声应道。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邺城城外的校场上便响起了震天的鼓声。六万大军列阵整齐,骑兵在前,步兵在后,甲胄在晨光中闪着寒光。姜维身着鎏金战甲,骑在战马上,手持镇国剑,高声道:“将士们!蓟城已是孤城一座,今日我们便进军蓟城,平定王浚,为北征打响第一仗!出发!”
“攻克蓟城!平定北方!”六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呐喊声中,姜维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蓟城进发,队伍如一条长龙,沿着官道向北行进。
大军行进的第三日,抵达蓟城西南的易水河畔。易水是蓟城的天然屏障,河水湍急,河面上只有一座木桥,是通往蓟城的必经之路。姜维勒住战马,望着河对岸的蓟城城墙,只见城墙上插满了旗帜,士兵们正来回巡逻,显然是已做好了防守准备。
“将军,易水河水湍急,木桥狭窄,若我们从木桥进攻,定会遭到城墙上士兵的弓箭攻击,伤亡必然惨重。”副将张翼来到姜维身边,皱眉说道。
姜维点头,目光扫过易水两岸的地形,发现河东岸有一片芦苇荡,芦苇长得十分茂密,足以隐藏士兵。“张翼,你率领五千步兵,携带斧头与绳索,从下游的浅滩处渡过易水,绕到蓟城的西侧,在那里搭建浮桥,吸引城墙上士兵的注意力。”
“末将遵命!”张翼应道,立即率领五千步兵向易水下游进发。
姜维又转向魏延派来的副将:“你率领一万骑兵,在木桥对岸列阵,做出要从木桥进攻的姿态,配合张翼的行动,让王浚误以为我们要从木桥与西侧同时进攻。”
“末将遵命!”副将应道,率领一万骑兵向木桥对岸行进。
安排完这些,姜维对身边的将领道:“我们率领剩余的四万大军,在易水南岸隐蔽待命,待张翼搭建好浮桥,吸引了城墙上的大部分兵力后,再从木桥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易水防线!”
“末将明白!”将领们应道。
当日午后,张翼率领五千步兵在易水下游的浅滩处渡过易水,随后立即在蓟城西侧搭建浮桥。城墙上的士兵发现后,连忙向王浚禀报,王浚果然上当,认为蜀汉大军要从西侧进攻,立即调派五千士兵前往西侧防守。
姜维见时机成熟,立即下令:“进攻!”
一万骑兵率先冲向木桥,城墙上剩余的五千士兵见状,连忙向骑兵射箭,箭矢如飞蝗般落下。骑兵们手持盾牌,抵挡着箭矢,快速通过木桥,冲到河东岸后,立即向城墙上的士兵发起进攻,用长枪将城墙上的士兵挑落。
随后,四万步兵也陆续通过木桥,向蓟城城墙发起猛攻。士兵们推着攻城车,撞击着城门,城墙上的士兵则向下投掷石块与滚木,试图阻止蜀汉大军攻城。激战持续了一个时辰,蜀汉大军终于攻破了蓟城的城门,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王浚在城中得知城门被攻破的消息后,顿时慌了手脚,他试图率领剩余的士兵抵抗,却发现士兵们早已军心涣散,纷纷放下武器投降。王浚见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身边的侍卫拦住:“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还是投降吧,或许还能保住性命!”
王浚望着城中混乱的景象,心中满是绝望,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剑,被蜀汉士兵俘虏。
姜维率领大军进入蓟城后,立即下令安抚百姓,禁止士兵烧杀抢掠。他来到蓟城的议事厅,坐在主位上,看着被押上来的王浚,沉声道:“王浚,你身为曹魏旧臣,本应顺应天意,归降大汉,却执意抵抗,如今被俘,还有何话可说?”
王浚抬起头,眼中满是不甘:“我身为曹魏臣子,自当为曹魏尽忠,如今战败被俘,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姜维看着王浚坚定的眼神,心中有几分敬佩,他沉吟道:“你虽抵抗大汉,但也是一位忠臣。我不会杀你,会将你送往洛阳,交由陛下处置,至于陛下如何决定,就看你的造化了。”
随后,姜维派人将王浚关押起来,同时派人前往涿郡与平州,告知魏延与段匹磾蓟城已被攻克的消息,让魏延率军返回蓟城,让段匹磾停止进军,驻守平州。
第三折 蒙山设伏截退路
蓟城被攻克的消息传到晋阳时,刘琨正在府衙内与匈奴左贤王刘豹商议军情。“刘大人,蜀汉大军已攻克蓟城,王浚被俘,如今正向晋阳进军,我们该如何应对?”刘豹身材高大,满脸胡须,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话,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刘琨放下手中的茶杯,面色凝重:“蜀汉大军势头正盛,如今蓟城已破,我们失去了王浚的支援,形势对我们十分不利。不过,晋阳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我们手中还有三万士兵,只要坚守不出,再联合匈奴部落的骑兵,或许还能与蜀汉大军周旋一段时间。”
“可是,蜀汉大军若久攻不下晋阳,定会绕过晋阳,进攻匈奴部落的领地,到那时,我们的家人与财产都会受到威胁。”刘豹担忧地说,他深知匈奴部落的实力远不如蜀汉大军,若蜀汉大军进攻匈奴领地,部落根本无法抵挡。
刘琨沉默片刻,道:“你放心,我已派人前往凉州,请求凉州刺史张轨派兵支援,张轨与曹魏素有交情,定会出兵相助。只要我们能坚守一个月,等到张轨的援军到来,便可与蜀汉大军决战。”
刘豹闻言,心中稍安:“好!我这就返回匈奴部落,率领三万骑兵前来支援晋阳,协助大人防守。”
随后,刘豹起身告辞,返回匈奴部落调集骑兵。刘琨则立即下令加固晋阳城墙,囤积粮草与武器,准备抵御蜀汉大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廖化率领三万陆军已在晋阳西侧的蒙山隐蔽多日。蒙山地形险要,山高林密,山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道,是晋阳通往匈奴部落的必经之路。廖化站在山顶,望着山下的小道,对身边的副将道:“刘琨若想与匈奴部落联系,定会从这条小道经过,我们只需在此设伏,定能截断他的退路。”
副将点头:“将军,我们已在小道两侧的山坡上布置了弓箭手与滚石,还在小道上埋下了绊马索,只要刘琨的军队进入埋伏圈,我们便能一举将其歼灭。”
廖化满意地点头:“好!你再派斥候前往晋阳城外探查,密切关注刘琨的动向,一旦发现他派人前往匈奴部落,立即回报。”
“末将遵命!”副将应道,转身派人前往晋阳城外探查。
三日后,斥候返回蒙山,向廖化禀报:“将军,刘琨已派其弟刘舆率领一万步兵,前往匈奴部落迎接刘豹的骑兵,如今已离开晋阳,正向蒙山方向行进,预计明日便可抵达蒙山小道。”
廖化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终于等到他们了!你立即下令,让山坡上的士兵做好准备,待刘舆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先放箭射杀前排士兵,再推下滚石,阻断他们的退路,最后派步兵冲锋,将他们全部歼灭!”
“末将遵命!”副将应道,立即下去传达命令。
次日清晨,刘舆率领一万步兵来到蒙山小道前。“将军,蒙山小道地形险要,恐有埋伏,我们是否派斥候先探查一番?”一名将领勒住马,望着前方幽深的山道,语气中满是警惕。
刘舆却不以为意,挥了挥手道:“不过是一条山间小道,蜀汉大军主力都在蓟城,哪有多余兵力在此设伏?况且我们要尽快与刘豹的骑兵会合,耽误了时间,晋阳若有闪失,你我都担待不起!”他一心想着尽快完成兄长交代的任务,根本没将潜在的危险放在心上。
将领还想再劝,刘舆却已策马向前,身后的士兵见状,也只能紧随其后,沿着小道缓缓进入山中。山道两侧的树木枝繁叶茂,阳光难以穿透,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只有士兵的脚步声与马蹄声在山谷中回荡。
当队伍行进到山道中段时,突然听到山顶传来一声清脆的号角——“呜——”
号角声刚落,两侧山坡上顿时箭如雨下!“不好!有埋伏!”刘舆惊声喊道,连忙翻身下马,躲到一棵大树后。可他身后的士兵毫无防备,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瞬间响彻山谷。
“推滚石!”山顶上,廖化手持长枪,高声下令。早已准备好的士兵们立即合力将身旁的巨石推下,只见数十块巨石顺着山坡滚落,砸向山道中的魏军,不少士兵被巨石砸中,连人带马被碾成肉泥,山道瞬间被堵得严严实实。
刘舆躲在树后,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又惊又怕。他知道自己中了埋伏,想要下令突围,却发现前后的山道都已被滚石阻断,队伍被截成三段,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抵抗。
“杀!”此时,山坡上的蜀汉士兵手持刀枪,顺着山坡冲了下来,与魏军展开近身厮杀。蜀汉士兵皆是常年征战的精锐,又占据地形优势,而魏军早已军心大乱,哪里是对手?只见一名蜀汉士兵长枪一挑,便将一名魏军士兵的兵器挑飞,随即长枪刺入其胸膛;另一名士兵则挥舞着大刀,左劈右砍,魏军士兵纷纷倒地。
刘舆见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一名蜀汉士兵从身后一脚踹倒,随即被绳索捆绑起来。“将军,我们被俘了!”身旁的将领绝望地喊道,手中的剑“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选择了投降。
半个时辰后,战斗结束。此次设伏,蜀汉大军共斩杀魏军三千余人,俘虏七千余人,其中包括主将刘舆,缴获刀枪五千余件、战马两百余匹。廖化走到被捆绑的刘舆面前,沉声道:“刘舆,你兄长刘琨负隅顽抗,如今你被擒,还有何话可说?”
刘舆低着头,沉默片刻后,咬牙道:“我既然被擒,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休想让我劝降兄长!”
廖化却笑了笑:“我不杀你,也不用你劝降。你只需老老实实地待着,等我们攻克晋阳,自会将你与你兄长一同送往洛阳,交由陛下处置。”随后,他下令将俘虏的魏军士兵集中看管,受伤的士兵则由军医进行救治,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前往蓟城,向姜维禀报蒙山设伏的战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