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恪守天规辞青案(2/2)
“臣此番确有所微功,然,巨灵山一役,守军将士十不存一,血染焦土,山河破碎,仙胞受损。此等惨重伤亡,岂能视而不见?此岂为‘无瑕’?”
“臣身为首座,统筹全局,虽有克敌之功,然未能护得麾下周全,未能保全巨灵山完好,此乃臣谋划不周、力有未逮之过,岂敢以‘功’掩‘过’?”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原则性:
“若今日因臣一功而破此古例,他日是否亦可因他人之功而破他例?法度之威严,在于其不容动摇!今日为臣破例,便是开了徇情枉法之先河,损的是天庭法度之公信,动摇的是三界秩序之根基!”
“故此,”他再次强调,声音铿锵有力,“此例,不可开!此誉,臣,决不敢受!”
“臣非谦逊,乃守律耳。功过自有天条评定,赏罚当依律例而行。臣之所求,非破例之殊荣,乃律法之公乎!”
言罢,他躬身一礼,不再多言。
整个凌霄宝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所有仙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那道玄袍身影,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位天枢院首座。
他们想过他或许会谦让,却万万没想到,他竟会如此公然、坚决、甚至不留余地地拒绝!
而且理由是如此的正直,如此的……不近人情,却又让人无法反驳!
破例授誉,本是美事一桩,却被他上升到了动摇天庭法度根基的高度!
这已非简单的谦逊,而是对其心中某种原则的极致坚守!
震惊、错愕、不解、乃至一丝钦佩,种种复杂情绪在仙班之中蔓延。
这杨十三郎,果真如传闻中那般……铁面无私,律法重于一切!
玉帝端坐于宝座之上,祥光笼罩,看不清具体表情,唯有那深邃的目光,在杨十三郎身上停留了许久。
最终,一个平和却蕴含无上威严的声音缓缓响起:
“既然杨爱卿执意如此,朕,准奏。”
“青案之议,就此作罢。”
“然,卿之功绩,天庭铭记,赏赐依常例而行。”
杨十三郎再次躬身:“臣,谢陛下。”
凌霄宝殿内,依旧一片寂静。唯有杨十三郎那玄袍身影,挺直如松,仿佛任何荣耀与风波,都无法动摇其分毫。
当庭拒授青案子!此事,必将以更快的速度,震撼整个天庭!
凌霄宝殿内的死寂持续了数息之久,方才被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所打破。众仙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与复杂难言的情绪。
当庭拒授青案子!
这在天庭漫长的历史中,也堪称绝无仅有之事!更何况,拒绝的是如此一份泼天的大功与殊荣!
许多仙家看向杨十三郎的目光,已然从最初的赞赏、羡慕,变为了深深的不解甚至质疑。在他们看来,此举未免太过不近人情,太过固执己见,甚至有些……不识抬举。毕竟,这是玉帝与众仙的一片美意,更是他应得的。
但也有少数仙官,尤其是那些掌管天条律令、或性情刚直之辈,眼中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激赏与钦佩。他们深知维护法度威严的重要性,杨十三郎此举,看似拒绝了荣耀,实则是在用行动扞卫比个人荣誉更重要的东西——天庭的规则与秩序!
宝座之上,玉帝的声音再次响起,平和依旧,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杨爱卿恪守天规,律己至严,朕心甚慰。赏赐便依常例,另行颁下。若无他事,便退朝吧。”
“臣等告退!”
众仙压下心中波澜,齐齐躬身行礼。
朝会散去,仙官们三三两两离去,但交谈的话题,无一例外,全都围绕着方才那石破天惊的一幕。
杨十三郎面色平静,仿佛刚才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随着仙流走出凌霄宝殿,并未理会身后那些各异的目光和隐约的议论。
他并未立刻返回天枢院,而是驾起云头,径直朝着南天门外而去。
穿过了重重仙门,掠过了无数仙岛楼阁,他最终又回到了那片刚刚经历浩劫的土地——巨灵山。
眼前的景象,比数日前并未有太大改善。焦黑的山体,断裂的河流,弥漫的硝烟与淡淡的魔气余烬,以及那无处不在、仿佛渗入泥土中的血腥味。
临时搭建的营地里,伤员们的呻吟声依旧断续传来。远处,仍有天兵在默默收殓着战友的遗骸,进行着最后的清理工作。一片悲凉与压抑。
几位公主已然返回天庭养伤,岳大仙也率领残余的龙仙回转到执法如山。只剩下朱风等少数伤势稍轻的将领,还在带着残部处理善后。
朱风看到杨十三郎去而复返,有些意外,一瘸一拐地迎了上来:“首座,您怎么又回来了?天庭那边……”
“无事。”杨十三郎打断了他,目光扫过疮痍的大地。
“还是找不到七把叉任何踪迹吗?两位无上仙的消息也没有吗?”
杨十三郎缓缓问道。
朱风摇了摇头,“还是没有,天枢院所有还活着的千里眼,顺风耳,包打听全撒了出去,没有一点消息……”
他缓步行走在焦土之上,脚步很轻,仿佛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英灵。
他走过曾经摇光阵矗立的地方,走过雷部将士死战的阵地,走过仙胞光柱升起又黯淡的核心区域。
最终,他停在一处较高的断崖上,这里可以俯瞰大半片战场。
残阳如血,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与这片焦黑的大地融为一体。
他从怀中,再次取出了那两件东西——被层层封印、依旧微微悸动的“浊世尊主”本源魔核,以及那半截焦黑冰冷的焚天枪残骸。
魔核代表着罪魁祸首的伏法,残骸代表着战友的牺牲。
他低头看着它们,久久沉默。
玄袍在带着焦糊味的山风中轻轻摆动,上面的血迹已然发暗。
拒绝了青案子的殊荣,他心中并无丝毫后悔。法度就是法度,原则不容交易。更何况,与眼前这片土地的惨状和逝去的生命相比,任何荣誉都显得轻浮。
真正的重量,在于责任,在于铭记,在于前行。
他缓缓抬起头,望向那逐渐沉入地平线的血色残阳,目光仿佛穿透了虚空。
和平从来都只是暂时的。眼前的胜利,并未终结所有的挑战。
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且布满荆棘。
但他目光沉静,并无畏惧。
只是将手中的魔核与残骸,握得更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