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通商人选确认(2/2)
可他又想起了自已耗尽半生人脉,才为儿子换来的那个安稳主事之位,想起了自已许给后辈的侍郎之位,换来的那句照拂的承诺。
路,已经铺好了,是一条需要熬资历,但比较安稳的路。
为何要在即将告老还乡的最后时刻,踏上一条布满荆棘与陷阱的险途?
刘侍郎的眼角余光,瞥向末席那个恨不得将头埋进地缝里的身影。
罢了。
这个蠢货,根本不是担起这份富贵的料。
给了他,只会害了他。
光宗耀祖也指望不上他了,还是等将来,看看孙子有没有慧根吧。
就是不知道自已一把年纪还能不能坚持的住。
短短几个呼吸间,刘侍郎心中的天人交战已经结束。
对安稳的渴望,最终死死压制住了那头名为贪婪的野兽。
他心一横,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终于将堵在喉咙里的话挤了出来。
他抬起头,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眼神里满是惶恐与为难。
“臣……臣举荐……”
他的声音干涩沙哑,像是两块粗糙的石头在摩擦。
“呃……”
老侍郎像是忽然得了口吃的毛病,嘴唇哆嗦了半天,每一个字都说得无比艰难。
“太后恕罪,臣……臣实在不知该举荐何人啊。”
此言一出,殿中响起几不可闻的抽气声。
他竟然……退缩了。
刘侍郎仿佛没有察觉到周围的异样,继续用他那诚恳到近乎卑微的语气解释道。
“臣虽为吏部侍郎,可吏部主管的是六部官员的人事考评与升迁。”
“这……这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军,向来独立于六部之外,其内部人事,官员调动,皆由指挥使一人定夺,从不向我吏部报备。”
“臣……臣实在是不甚了解啊。”
他将自已摘得干干净净,理由找得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终究,他还是选择了明哲保身。
高坐之上的太后,静静地看着这个头发花白,演了半天磕巴的老臣。
她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可那双凤眸深处,却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她当然知道这只老狐狸打的是什么算盘。
也大概能猜到他方才内心经历了何等的挣扎。
不过,无所谓。
一个棋子退缩了,自然有下一个棋子顶上。
“无妨。”
太后终于开口,声音依旧温和,听不出喜怒。
她轻轻挥了挥手,那动作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随意。
“刘侍郎所言,确有其理。你不了解锦衣卫,不知如何举荐,情有可原。”
“既然如此,那便退下吧。”
“谢太后体恤。”
这四个字,对刘侍郎而言,不啻于天籁。
他如蒙大赦,再次重重叩首,然后躬着僵硬的身子,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退回了自已的座位。
整个过程,他都没敢再抬一下头,仿佛多看一眼高处的凤座,就会被那无形的威压灼伤。
随着老侍郎的退场,大殿内再次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
空气沉闷得让人窒息,只有宫灯里的烛火在偶尔爆出一声轻响。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下一个发展。
太后的目光,如同一汪深不见底的寒潭,重新扫过殿中北奇官员的脸。
“诸位卿家,还有哪位,愿意为哀家分忧,毛遂自荐,或是举荐贤能啊?”
她的声音悠悠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在众人的心上。
这一次,殿中官员们只是交换着眼神,眼底深处藏着各自的算计,却无一人出列。
那群老狐狸想的,都和刚刚那位刘侍郎一样。
这趟浑水,谁先伸手,谁就可能将来被淹死。
就在这凝滞如固体的空气中,一个身影从末席,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动作很慢,带着几分吃力。
那人也穿着一身华贵的大红色官袍,但品阶不高,就是一个小官,和刚刚那个刘主事一样,没有资格来这次寿宴。
而且他也没有一个能带他进来的爹,本来是来不了的,但是经过运作,作为出头鸟,被那些老狐狸安排进来了。
他的面色,还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蜡黄,眼下两团浓重到化不开的青黑,昭示着主人长期的精力透支。
他的脚步也显得有几分虚浮,从座位到殿中的短短几步路,走得摇摇欲坠,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
一股混杂着酒气与脂粉气的味道,从他身上散发出来,让周围的几名官员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可以看出这人经常混迹风月场所,而且不知道稍加遮掩。
他强自挺直了腰杆,努力让自已走得稳一些,可那细微的晃动,依旧暴露了他身体被酒色掏空的亏空。
此人来到大殿中央,躬身行礼,动作倒是标准。
“太后,臣有话要说。”
他的声音有些发飘,中气不足。
“哦?”
太后看向他,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
“臣,有人举荐。”
“说来听听。”
那官员清了清嗓子,似乎想让自已的声音听起来更有力一些,可效果甚微。
“臣以为,方才刘侍郎所言极是。此次与南庆通商,对接的是南庆锦衣卫,若能由我北奇锦衣卫内部之人负责,必能知已知彼,事半功倍。”
他先是肯定了刘侍郎的“逻辑”,随即话锋一转。
“臣听说,沈重沈大人麾下,有一位指挥同知。”
来了。
殿中不少老狐狸的眼皮微微一跳。
正主儿,终于登场了。
“此人机敏聪慧,办事能力极强,常年跟随沈大人处理要务,对锦衣卫内外事宜了如指掌,深得沈大人信任。”
“如今沈大人告病,不能操劳国事。臣以为,不如就由这位指挥同知,暂代指挥使之职,全权负责此次通商事宜,最为妥当。”
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殿中很多人心知肚明,这不过是早就排演好的戏码,现在,不过是走个过场。
然而,太后却没有立刻同意。
她玉指轻点着扶手,陷入了沉吟。
片刻之后,她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明确的态度。
“你说的这位指挥同知,哀家也有所耳闻。”
“此人,确实是个机敏能干的。”
“这几日,哀家也交给了他几件事,办得都还不错。”
她的语气顿了顿,似乎在做最后的考量。
“嗯……此人,可先纳入考虑。”
“纳入考虑”四个字,就是信号。
太后话音刚落,立刻又有几人从席间站了出来。
这些人都是真正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举荐才真正能起作用。
其中有几个,与方才那名官员一样,同样是脚步虚浮,眼窝深陷,一副被掏空了的纵欲之相。
但这些人身上倒是没有胭脂的气味,还知道稍加遮掩。
还有几个,则是白发苍苍,满脸都写着“惜命”与“安稳”二字的老臣,他们显然是另一种被说服的势力。
“臣附议!臣亦举荐锦衣卫指挥同知大人!”
“臣也以为,指挥同知大人乃不二人选!既熟悉锦衣卫,又深谙通商关节,舍他其谁!”
为了不让这黑幕显得太过明显,也有人站出来,象征性地举荐了另外两名锦衣卫中的千户。
可那零星的几票,与指挥同知这边压倒性的支持声浪比起来,简直微弱得可以忽略不计。
那几个举荐了旁人的官员,话音刚落,便被淹没在更大的附议声中,只能尴尬地退了回去。
最终,太后看着这满殿“举荐”的臣子,看着这出由她亲手导演的大戏,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那笑容,如冰雪初融,却带着掌控一切的威严。
“好。”
她一锤定音。
一个字,终结了所有的议论和观望。
“既然这位指挥同知,能得如此多的卿家信赖与举荐,足见其才干与德行,都足以担当此任。”
“那这通商之事,便交由他全权负责。”
她的声音在宏伟的大殿中回响,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传哀家旨意,锦衣卫指挥同知,暂代指挥使一职,暂领锦衣卫,即刻与南庆使团对接通商事宜,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