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5 章(2/2)
年初的时候,王婉儿确实收到卓微的来信,那会儿小孙子还未出世,卓微说到时候同哥哥嫂嫂们一同南下。
信中确实这么说,王婉儿心里也拿不准,前几日就巴巴望着府门,到了今日喜宴,仍未见到孩子们的身影。
一晃多年过去,四个孩子都成家,还有了孩子。
去年八月时接到京城来信,长孙媳妇生下一名男婴。当时正逢王婉儿身子不适,否则老夫妻俩都打算上京看曾孙去了。
回想当初生下次子卓衡,与隔壁文氏商议,要讨她家芝芝做儿媳。许是儿时相熟一起长大,凌芝芝不管对卓彻还是卓衡都只有似是兄妹般的情谊,偏瞧上了沈家的公子。
文氏拗不过女儿,原以为与卓家结亲的希望从此破灭,凌晗自十六岁起,议亲不顺。后来遇到祖父祖母相继离世,说是要为二老守孝。等到二十一岁,孝期也过了,再给他物色姑娘,这个不要,那个也不行,说还想再等两年。凌书邺和文氏顿然火大,瞧隔壁卓彻还比他小两岁,人家孩子都有了,自家的儿子似乎一点都不着急。在父母几番说教下,凌晗道出实情,他想娶干爹家的女儿。
凌家夫妇俩闻言傻愣片刻,凌书邺缓过神来,当即给了儿子一顿板子。他们夫妻俩也是情投意合走到一起的,自然也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可当时卓微才到金钗之年,比凌晗小了整整八岁。也不知他何时起的这心思,二老都知道凌晗一直待卓微像亲妹妹似的,一来他们两家关系好,凌晗又是卓昱他们夫妇认的干儿子。二来两家这一辈孩子中,他原本就是最大的,对底下弟弟妹妹们都十分爱护照顾。
卓微从小得到家里长辈的偏宠,性子又娇气,家里就这一个姑娘,卓昱就差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给她。这连带着凌家也对微微格外宠爱,因此凌晗从小偏疼卓微,这在众人眼里也不足为奇。
文氏得知儿子的心思,来卓家来探探王婉儿的口风。
当时王婉儿正在给卓衡议亲,打算等阿衡成婚后,卓昱上请调任到临安,带着卓微卓徽回临安。卓微从小没什么心眼,读书马马虎虎,心思都在吃穿玩上。王婉儿想着带她回临安找婆家,不用远嫁,找个心善和蔼的婆家最好不过。她这性子要是遇到那些妯娌姑嫂多,勾心斗角的门户,估计被人当枪使了还不知道。
文氏说想来与她家结亲的,王婉儿当是玩笑话,“你可消停消停,芝芝和沈家哥儿的婚事都定下了。我瞧芝芝这丫头也是会挑人了,沈相的嫡孙,一举中第,陛下都夸的人,绝对不会差。这京城多少名门贵女,想攀都攀不上的亲,偏这沈家哥儿独喜欢你家姑娘,赶紧偷着乐去吧。”
她说了一连串,文氏在一旁欲言又止,话到喉咙口又憋了回去。
一听说王婉儿打算到临安给卓微找婆家,凌晗急了,祈求母亲帮忙,希望干爹干娘能在京城多呆两年。
凌家夫妇商议后,找到卓昱和王婉儿,提出想让卓微进凌家门的事。
王婉儿当即脑子嗡嗡的,她怎么也没想到,凌晗多年来议亲未成,原是惦记着卓微。
二人没有给出答复,王婉儿夜里左思右想,总觉得哪里不妥。她女儿未及笄,因为性子单纯,还想着在身边多留几年再嫁也不迟。而这边凌书邺和文氏是要等着媳妇过门早点抱孙子的,恐怕等卓微一过及笄礼,便是要上门提亲的。若不是因为这点,凌家这人口关系,到挺适合做卓微的婆家。
她又旁敲侧击问过卓微,这丫头觉得晗哥哥对自己好,比两位兄长对她还要好。虽然她还没到议亲年纪,王婉儿想问过她的意思,成不成给凌家一个答复,不好拖着凌晗一直等。她直接问道:“那等微微长大后,嫁给晗哥哥做娘子好吗?”
小丫头愣了下,顿时羞红了脸。
明白女儿的意思,王婉儿答应了这门婚事。
之后等卓衡和卓微都成亲了,卓昱王婉儿带着卓徽到临安。离开京城,王婉儿时不时在想女儿有没有受委屈,在婆家日子过得可好?
画楼云屏都觉得她是操心太甚,“且不说姑爷一直待姑娘好,隔壁就是住的就是二叔和兄长,婶婶又是姨母,他哪里敢欺负我们姑娘?”
……
快到中午,宾客都陆续落座,王婉儿看到门外无人再进来,心里有些失落。她转身准备去偏厅招呼人,这时卓徽从府门跑来高喊道:“娘!兄长姐姐他们回来了!”
王婉儿小跑着到大门外,看到眼前的一幕,眼泪夺眶而出。
到路边停靠着长长的一列马车,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
三房儿女都来了,儿媳女婿,还有卓昊和敏柔也带着孩子们前来祝贺。众人行礼,看到成群的子孙,卓昱和王婉儿喜极而泣,一大家子三四十口人,无一缺席。
卓彻让媳妇把孙子抱过来,王婉儿小心翼翼接着小曾孙,笑得眼角皱纹越加清晰。
“哎唷,小温廷,这模样真像长谙小时候!”
卓温廷,这名字是卓昊取的,孩子是在京城出生,卓昱和王婉儿不在身边,便将取名的事交给二叔。
后边肖氏把儿子抱过来,俩叔侄放一块儿,一家子其乐融融,说笑着朝大门内走去。
-
喜宴过后,一日风轻云淡,卓昱和王婉儿乘马车往屏山去。越往山顶走,路边的芍药越多,清香扑鼻而来。
下了马车,二人相扶往花丛深处走去,卓昱提着一壶喜酒,王婉儿挎着一个篮子。
走到一座双人墓前停下,夫妇俩在坟前摆放祭祀品。
这里面是沈忆城和江浔,那年江浔送沈忆城到临安入土,之后再也不曾离开坪山半步。离坟墓不远处有一间茅草屋,江浔住在那里,守着爱妻的坟墓,亲手种下漫山的芍药。
十二年前江浔病逝,夫妇俩找人重新篆刻立碑,把江浔和沈忆城合葬在一块儿。
还记得江浔临死前唤着沈忆城的名字,他们有夫妻之名,却未能有一日同寝。将他二人合葬,但愿他们来世还能找到对方。
祭拜过后,二人往回走,这条小路很长,虽曲折有泥泞,但有赏心悦目的芍药和淡雅的清香,还有相爱之人炙热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