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3章 光羽蝶·星辉星

第3章 光羽蝶·星辉星(1/2)

目录

第一节:光雾锁夜:沉寂的剧场

“星驰号”越野车的轮胎碾过M27星球月球区的枯草,发出“咯吱咯吱”的细碎声响,在寂静的暗夜草原上格外清晰。这片绵延400公里的草原,因紧邻月球轨道,常年无云层遮挡,千万年来都是M27最纯净的“星光圣地”——夜晚来临时,漫天星辉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将草原染成一片银白,故而得名“暗夜”。

叶云天坐在副驾驶位,指尖划过车窗,触到的是一片微凉的玻璃,窗外的景象却让他心头一沉。他想起联盟生态档案中的记载:春末夏初的繁殖季,暗夜草原会化作宇宙级的“星光剧场”,源自星辉星的光羽蝶是绝对的主角。这些翅展不足三寸的夜行蝴蝶,翅膀上覆盖着细密的鳞粉,每一粒鳞粉都是直径仅0.01毫米的微小硅晶体,能像棱镜一样将星光分解、反射。

当成千上万只光羽蝶同时振翅飞舞,鳞粉反射的星光会化作点点流动的光斑,红、蓝、绿三色交织,如同银河倾泻大地,璀璨得令人窒息。而它们的求偶,更是一场精准到纳米级的“星光对话”——雄蝶会循着650纳米波长的红光星辉,调整翅膀振动节奏(每秒12-15次),让鳞粉反射出独特的光纹,这道光纹如同“身份密码”,包含着物种、年龄、健康状况等信息;雌蝶的复眼上分布着专门感知红光的光感细胞,能在漫天光斑中精准捕捉同类的“密码”,从数万只蝴蝶中找到心仪的伴侣。

叶云天曾在联盟的星际档案馆里见过百年前的影像资料:暗夜草原的夜空下,光羽蝶的光带交织成网,如同流动的星河,雄蝶的光纹闪烁如信号灯,雌蝶循着光纹穿梭,双蝶相遇后,翅膀的光纹会同步闪烁,宛如一场无声的告白。那场景,被誉为M27“最接近宇宙浪漫的瞬间”。

可此刻,当“星驰号”驶入草原腹地,眼前的景象只剩下无边的寂寥与刺眼的光雾。

夜晚的草原本应漆黑如墨,唯有星光点缀,可此刻,地平线尽头的“月核工业城”灯火通明,如同一个巨大的发光体。霓虹灯的七彩光芒、工厂厂房的大功率白炽灯、公路上绵延不绝的车灯,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光网,将草原的夜空染成了淡橙色。这层光雾如同厚重的纱幔,彻底掩盖了星光,抬头望去,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光晕,连M27最亮的“极星”都失去了踪影,更别提那些微弱的星辉。

“光污染指数:28.7,远超生物生存安全阈值10.0。”林溪举着“星眸-Ⅱ型”便携式光污染检测仪,屏幕上的数字红得刺眼,如同警报。她调整仪器的检测模式,补充道:“这种强度的光干扰,属于‘重度污染’级别,别说星光了,连月光都被散射得无影无踪。检测仪显示,环境照度达到了80x,相当于黄昏时分的亮度,完全打破了光羽蝶的夜行节律。”

叶云天推开车门,一股夹杂着工业废气和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脚下的枯草枯黄发脆,踩上去一折就断,草叶间看不到任何昆虫的踪迹,连往日常见的夜光虫都消失了。“搭建临时观测点,架设高倍红外摄像机和光频记录仪,我们需要整夜观测。”

团队迅速行动起来,不到半小时,一个简易的观测点就搭建完成。三台高倍红外摄像机分别对准不同的方向,镜头能捕捉到500米范围内的微小移动目标;光频记录仪则能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光线波长和强度,与光羽蝶的光感基因需求进行比对。

夜幕渐深,观测设备持续运行,屏幕上的画面却让人揪心。整夜观测下来,红外摄像机只捕捉到了17只光羽蝶,它们的状态远比想象中糟糕:翅膀上的鳞粉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变得灰暗无光,部分鳞粉甚至出现了成片脱落,露出底下透明的翅膜,翅膜上还残留着细微的划痕,像是撞上了障碍物留下的痕迹。

它们没有了往日的轻盈灵动,只是独自在低空盘旋,飞行轨迹杂乱无章,时而撞上干枯的草丛,时而停在枯草上,久久不动,翅膀微微颤抖,仿佛在徒劳地寻找着什么。有一只雄蝶在空中振动了半个小时的翅膀,试图反射光线,可周围的白光太过强烈,它翅膀上微弱的光纹瞬间被淹没,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它们在找同类,但看不到彼此的光信号。”小陈放大摄像机的画面,指着屏幕上那只雄蝶,语气沉重,“光羽蝶的视觉系统对红光敏感,对白光却很迟钝。在这种光环境下,它们就像被蒙上了眼睛,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识别同类。”

接下来的三天,团队用红外探测器对整个暗夜草原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探测器的扫描范围覆盖了400平方公里的草原,最终统计出的光羽蝶存活数量让所有人沉默:128只。

这个数字比十年前的两万三千多只,缩减到了零头,种群数量下降了99.4%。更关键的是,林溪对采集到的3只光羽蝶样本进行了解剖检测后发现,这128只全部是成年个体,没有一只幼蝶或蛹的痕迹,甚至连雌性光羽蝶的卵巢中,都没有发现成熟的卵子。

“连续五年没有繁殖记录了。”林溪将检测报告递给叶云天,报告上的图表清晰地显示着光羽蝶种群的衰退曲线,“光羽蝶的寿命只有三年左右,现在存活的这些,大多是最后一批成功孵化的个体,年龄在2.5-3岁之间,已经接近寿命上限。再过一年,它们就会自然死亡,如果还不能交配产卵,这个物种就彻底从M27消失了。”

小陈看着屏幕上光羽蝶孤独的身影,忍不住叹了口气:“工业城发展太快,五年前才开始大规模扩建,没想到对草原的影响这么大。那些工厂为了夜间施工,安装了大量的强光灯,直接把草原的夜空‘照亮’了。”

“问题的核心一定和星光有关。”叶云天望着被灯光污染的夜空,若有所思,“资料里提到,它们靠特定频率的星辉求偶,现在星光被掩盖,光频也被干扰,它们无法识别同类,自然无法繁殖。我们需要找到它们的光感基因,定位母星星辉星,弄清楚到底需要哪种频率、强度的星光,才能帮它们恢复求偶行为。”

林溪立刻投入工作。她从一只光羽蝶的翅膀上采集了少量鳞粉,这些鳞粉中含有特殊的光感细胞——这是光羽蝶感知星辉的关键。她将鳞粉样本放入“星核-Ⅳ型”基因测序仪,启动了“靶向基因提取”功能,仪器的探针精准地分离出光感基因片段,屏幕上逐渐浮现出一段独特的基因序列。

这段基因的碱基排列呈现出独特的周期性,如同一个个微小的“光频接收器”,其中一段名为“P-650”的基因片段,与已知的光感基因都不同。林溪将这段基因序列输入星际联盟数据库,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匹配程序——数据库中存储着数千万颗星球的生物基因档案,尤其是那些有过星际迁徙生物记录的星球。

匹配工作异常顺利,仅仅两天后,基因测序仪就发出了清脆的提示音,屏幕上弹出了匹配成功的页面:

“星球名称:星辉星;坐标:银河系外旋臂,赤经23h12,赤纬-15°37′,距离M27星球约1.5万光年;生态类型:大气层富含硅晶体微粒,能折射特定波长星光,夜间地表照度稳定在120x,等同于白昼;核心特征:恒星‘赤焰星’发出的复合光,经大气层硅晶体微粒折射后,筛选出650纳米波长的红光星辉,成为星球夜间的主要光源;匹配基因相似度:98.1%,‘P-650’基因片段与红光星辉的光频完全适配。”

数据库中还附带了星辉星的详细生态资料和影像:这颗星球的大气层中,漂浮着大量由硅晶体构成的微粒,这些微粒直径约0.1微米,均匀分布在10-50公里的高空,形成了一层“晶体折射层”。当恒星“赤焰星”落下后,宇宙中的星光经过这层折射层时,会被分解、筛选,最终只有650纳米波长的红光星辉能穿透大气层,均匀地洒在大地上,让星球的夜晚呈现出温暖的橙红色,既不刺眼,又足够明亮。

光羽蝶的祖先正是依赖这种红光星辉进行求偶繁殖,直到一千万年前,星辉星遭遇一颗小行星撞击,大气层中的硅晶体微粒大量流失,部分区域夜间陷入黑暗,光羽蝶的生存受到威胁,才乘坐星际漂流舱,穿越1.5万光年的距离,最终抵达M27的暗夜草原——这里的星光纯净,且能接收到少量650纳米的红光星辉,与它们的原生环境最为相似。

“找到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林溪指着屏幕上的红光影像,“光羽蝶需要的是纯净的650纳米红光星辉,而不是工业城的复合白光。我们必须去星辉星,弄清楚红光星辉的作用机制,找到模拟这种光线的方法。”

叶云天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达指令:“小陈,检修‘云月号’飞船,重点检查超光速引擎和生命维持系统,这次的航程比之前更远,需要确保万无一失;林溪,整理光羽蝶的所有检测数据,带上光学检测设备、光频分析仪和精密仪器;其他队员,准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和实验耗材,我们三天后出发。”

第二节:红光星辉:星语之秘

三天后,M27星球的太空港口,“云月号”飞船缓缓升空,朝着银河系外旋臂的方向疾驰。这次的航程长达1.5万光年,需要穿越一片星际尘埃带,飞船启动了超光速引擎,周围的星空被拉成一道道光带,舷窗外的景象飞速变换。

七天后,“云月号”突破星辉星的大气层,缓缓降落在一片开阔的平原上。当舱门打开,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晶体气息,让人精神一振。

这里的白天和M27并无太大差别,天空是淡蓝色的,草原上覆盖着浅绿色的植被,植被的叶片呈细长的针状,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蜡质,能反射阳光。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山顶覆盖着淡红色的岩石,与天空相映成趣。

但当夜幕降临,奇迹发生了。

太阳落下后,天空并未变黑,反而逐渐亮起了柔和的红光。最初是淡淡的粉红,随着时间推移,颜色逐渐加深,最终变成了温暖的橙红色。无数细微的红光从大气层中倾泻而下,均匀地洒在大地上,将整个草原染成了一片橙红,宛如白昼,却比白昼更具梦幻感。这种光既不刺眼,又足够明亮,能清晰地看清地面上的每一根草叶、每一颗石子,甚至能看到草叶上滚动的露珠。

“这就是650纳米的红光星辉!”林溪立刻拿出“光谱星-Ⅴ型”光谱仪,对准天空中的红光。屏幕上的波长数值精准地停留在650纳米,强度稳定在120x,与数据库中的记录完全一致。“光线纯净度极高,几乎没有其他波长的杂光,完美适配光羽蝶的‘P-650’光感基因。”

更令人惊叹的是草原上的光羽蝶——或者说,是它们的近亲“金辉蝶”。这些蝴蝶的外形与M27的光羽蝶相似,但翅膀上的鳞粉颜色更深,呈金红色,在红光星辉的照射下,反射出璀璨的红金色光芒,比M27的光羽蝶更加耀眼。

它们的数量庞大到不计其数,成千上万只金辉蝶在空中飞舞,翅膀振动的频率整齐划一,形成了一片流动的光海。雄蝶们振动翅膀,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翅膀上的鳞粉反射出一串规律的光纹,这些光纹如同闪烁的密码,每一只雄蝶的光纹都不同,有的是连续的光点,有的是间断的光带,有的甚至能组成简单的几何图形;雌蝶们则在空中盘旋,复眼快速捕捉着这些光纹,循着特定的频率找到心仪的伴侣。

双蝶相遇后,它们会并肩飞舞,翅膀的光纹同步闪烁,形成一道连贯的光带,尾迹交织成绚丽的图案,如同一场无声的舞蹈。整个草原上空,仿佛铺展开一张流动的光网,红金色的光斑此起彼伏,壮观得让人窒息,比M27百年前的影像资料更加震撼。

“太神奇了,这才是真正的‘星光舞会’。”小陈举着摄像机,不停地拍摄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你们是来自远方的客人?”一个轻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如同星光碰撞般清脆悦耳。

叶云天等人回头,只见五道身影站在不远处的草丛中。这些生物的外形极为优雅,身材修长,平均身高在1.8米左右,四肢匀称,姿态轻盈。它们的皮肤呈淡银色,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半透明薄膜,薄膜能反射红光,在光线下泛着淡淡的光晕,如同披上了一层星光织成的纱衣。

它们的头发并非实体,而是由无数丝状的光带组成,颜色与天空中的红光一致,呈金红色,随着身体的移动轻轻飘动,仿佛有生命一般;眼睛是深邃的红色,瞳孔呈竖状,如同猫眼,能清晰地捕捉到光线的变化,仿佛能看透星光的本质。它们没有明显的口鼻,交流时,颈部的光带会发出特定频率的振动,形成声音。

“我们是星语族,星辉星的守护者。”为首的生物开口,颈部的光带微微波动,“我们感知到了你们飞船的能量波动,也感知到了你们带来的、属于光羽蝶的基因气息——那是我们星球原生生物的印记,不会错。”

叶云天上前一步,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微微颔首:“我们来自M27星球,是‘绿色时空联盟’的生态保护团队。在我们的星球上,光羽蝶正面临灭绝的危机,它们因为失去了合适的光环境,无法繁殖,我们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

他拿出全息投影设备,将M27暗夜草原的光污染情况、光羽蝶的濒危现状、检测数据一一展示给星语族。最后,他指着屏幕上光羽蝶杂乱飞行的画面,问道:“我们想知道,为什么红光星辉对它们的求偶如此重要?我们星球上的白光为什么不行?”

星语族的族长,一位头发呈深金红色、光带更加浓密的老者,抬手指向天空中的红光,颈部的光带振动频率加快:“光羽蝶的翅膀鳞粉,是专门为650纳米的红光设计的‘光频解码器’。每一粒鳞粉都是一个微小的晶体,能将红光分解成特定的光纹,这些光纹的频率、长度、间隔,都包含着雄蝶的身份信息——物种、年龄、健康状况、基因纯度。”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雄蝶振动翅膀时,会通过调整振动节奏(每秒12-15次),让鳞粉反射出独特的光纹,这是它们的‘身份密码’;雌蝶的复眼上,分布着大量与‘P-650’基因对应的光感细胞,这些细胞只能感知650纳米的红光,能在数万只蝴蝶中精准识别同类的‘密码’,忽略其他干扰。”

“而你们的白光,是多种波长的复合光,包含了400-760纳米的所有可见光。”族长的光带微微变暗,“这种光会干扰鳞粉的解码功能,让雄蝶的光纹被杂光淹没,变得模糊不清;同时,白光会刺激雌蝶的光感细胞,让它们陷入‘视觉混乱’,无法分辨哪些是同类的信号,哪些是环境光的干扰。就像你们在嘈杂的人群中,被各种声音包围,根本听不到同伴的呼唤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