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星尘归序—M27星球的民生新生(2/2)
他早忘了那个多年前曾找到他,说要带他偷“2145年热点数据”,靠炒作流量赚大钱的神秘人。苏晓当年说的一句话,他记了一辈子:“好新闻,要沾着烟火气,要带着人情味,这样才能走进读者心里。”
罗建:2130·地产安居,让每个人都有家可住
2130年的水球区地产省,“家”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黑石地产垄断了所有优质地块,建的都是“千万星币一套”的豪华别墅和空中公寓,配套私人花园、智能管家,专供富豪阶层。而普通人,只能挤在几十年前建的老房子里,墙体开裂、屋顶漏水是常事,有的甚至一家五口挤在二十平米的小房子里,连转身都困难。
罗建的“建家小开发商”,是地产省的一个异类。他不想建豪宅,只想建普通人住得起的房子,手里攥着一张“保障房规划草图”,画了三年,却连一块小地块都拿不到——优质地块被黑石地产抢了,偏远地块要么没配套,要么价格被炒得虚高。
那天,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草图叹气。草图上的保障房,是两居室和三居室,公摊面积只有15%,客厅能放下一张餐桌,阳台能种花草,厨房和卫生间虽然不大,却五脏俱全。小区里规划了幼儿园、小花园和便民超市,靠近社区医院和学校,刚好够一家三口住。可这一切,都因为没地块而停留在纸上。
“罗总,有人找你。”秘书敲门进来,身后跟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穿着浅灰色工装,胸前挂着“星际安居推广中心”的证件,“他说能帮你拿到地块。”
男人走到罗建面前,递上一份厚厚的文档:“罗总,我叫陈默,这是《2050年保障房建设标准》。”
罗建接过文档,里面详细记录了2050年保障房的建设要求:用环保轻质建材,成本比普通建材低20%,还能隔音隔热;户型设计紧凑实用,杜绝浪费;价格控制在市场价的1/3以内,优先卖给低收入家庭、独居老人和残疾人。文档里的户型图,和他的草图惊人地相似。
“2050年,地产行业不是靠垄断地块赚钱,是靠薄利多销和社会责任。”陈默指着户型图,“你看这个两居室,建筑面积70平米,实际使用面积60平米,刚好满足一个三口之家的需求。当时的开发商建了十万套这样的房子,不仅没亏,还赢得了口碑,后来很多商户主动来小区周边开店,形成了成熟的社区生态。”
“可我拿不到地块,再好的标准也没用。”罗建苦笑。
“我们帮你。”陈默拿出一个全息投影仪,投射出一块地块的三维模型,“这是水球区东部的地块,靠近第三社区医院和阳光小学,配套齐全,之前被黑石地产弃用,因为他们觉得建保障房不赚钱。我们已经帮你对接了土地管理局,只要你承诺按《2050年保障房建设标准》建设,价格不超过十万星币一套,就能以低价拿到这块地。”
罗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抱着《2050年保障房建设标准》,跑了土地管理局,签了用地协议;陈默又帮他联系了“2025年环保建材供应商”,建材成本比他预期的还低20%。开工那天,罗建站在空地上,看着挖掘机破土,眼里满是希望——他终于能给普通人建一个像样的家了。
施工过程中,罗建亲力亲为,每天都在工地巡查,确保建材质量和施工标准。有工人想偷工减料,被他当场辞退:“我们建的是保障房,是普通人的家,不能有半点马虎。”
八个月后,第一期保障房建成了。米黄色的楼房整齐排列,小区里种满了绿植,幼儿园和便民超市也同步开业。社区的李阿姨第一个报名,她带着六岁的孙子来看房时,走进明亮的客厅,摸着阳台的栏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我和孙子挤在漏雨的老房子里五年,一到下雨天就到处接水,冬天冷得睡不着。现在好了,有阳台,有阳光,再也不用遭罪了。”
李阿姨的孙子跑到阳台上,指着远处的学校:“奶奶,以后我上学再也不用走半个小时了!”
第一期五百套保障房,三天就被抢订一空。住户们搬进来后,都夸房子住着舒服,价格实惠。罗建又紧接着开建了第二期、第三期,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住进了心仪的房子。有人给他送鸡蛋,有人给他送自家种的蔬菜,还有人联名给他送了一面“安居恩人”的锦旗,挂在他的办公室墙上。
2145年,罗建的“安居公司”已经在水球区、月球区建了五万套保障房,住了十五万人。每套房子的价格始终没超过十万星币,仅为黑石豪宅的百分之一。小区里配套齐全,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一应俱全,还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儿童乐园,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社区”。
罗建经常在小区里散步,和住户们聊天,听他们说生活的变化。他早就想不起,多年前曾有个神秘人找到他,说要带他偷“2140年城市规划图”,提前抢占优质地块,建豪宅赚大钱。现在的他,看着住户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比赚了千万星币还满足:“能让每个人都有家可住,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罗矿:2135·资源循环,让每块废矿都能重生
2135年的火球区资源省,罗矿的“开源小矿场”正面临关停危机。
矿场开在资源省的边缘地带,已经运营了十年。早年开采矿石时,技术落后,留下了满山的废弃矿石,堆得像一座座小山。这些废矿石渗透出的重金属,污染了周边的河流和土壤,村民们的饮用水都成了问题,每天都有村民来矿场抗议,举着“还我清水”“关闭矿场”的牌子。环保部门也下了最后通牒:三个月内不解决污染问题,就强制关停。
罗矿看着堆成山的废矿石,愁得头发都白了。他试过请环保公司处理,可处理费用太高,矿场根本承担不起;想转行,又不知道能做什么,几十名矿工还等着他发工资养家。
那天,矿场门口来了一辆淡绿色的悬浮车,下来一个戴着“星际环保技术推广中心”证件的年轻人,正是林野。他手里拿着一份《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手册》,走到罗矿面前:“罗矿长,我知道你现在的难处,这个或许能帮你。”
罗矿接过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2025年的废矿处理技术:把废弃矿石碾碎,用低能耗设备提取里面残留的稀有金属,提取率能达到30%;剩下的矿渣,加入环保粘合剂,压制成环保砖,硬度比普通红砖还高,能用于建筑施工;渗透出的重金属废水,用生物净化技术处理后,能达到饮用水标准,还能用于矿场灌溉和生产。
“2025年有个矿场,和你这里的情况一样,堆满了废矿石,污染严重。”林野打开手册里的流程图,用全息投影展示出来,“他们用了这套技术,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提取的稀有金属卖了钱,环保砖也成了抢手货,一年纯利润比之前开采新矿还高。”
罗矿抱着手册,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他立刻找环保部门,申请了“资源循环试点”,环保部门很支持,还给他提供了部分补贴。林野又帮他引进了“2025年废矿提取设备”和生物净化设备,这些设备都是模块化的,安装简单,成本只有传统设备的一半。
设备安装好后,罗矿和矿工们一起调试。第一步,把废矿石碾碎,送入提取设备,果然提取出了不少稀有金属——这些金属是制造民生AI和节能设备的核心材料,很快就有厂商上门收购;第二步,把矿渣做成环保砖,送到罗建的保障房项目工地,一下子就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第三步,用生物净化设备处理废水,处理后的水清澈透明,不仅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还能用来灌溉矿场周边的树苗。
三个月后,环保部门来验收,矿场的废矿石少了一半,河流的水质恢复了正常,周边还种上了耐旱的绿植。村民们再也不抗议了,反而有不少人来矿场上班,负责操作提取设备和制作环保砖。
“罗矿长,谢谢你啊,现在我们终于能喝上干净水了。”曾经带头抗议的村民组长王大叔,提着一篮自家种的水果来矿场,“之前是我们态度不好,对不起。”
罗矿握着王大叔的手,心里暖暖的:“该说对不起的是我,之前没重视环保,让大家受委屈了。以后我们一定好好保护环境,让矿场和村子和谐相处。”
从那以后,“开源小矿场”改名为“开源资源回收厂”,不再开采新矿,专门处理各地的废弃矿石。罗矿还主动联系周边的矿场,帮他们处理废矿,既解决了同行的难题,又扩大了自己的业务。
2145年,罗矿的“开源资源回收厂”已经成了火球区的“环保标杆”,每年能处理五十万吨废矿石,提取的稀有金属能制造十万台民生AI,生产的环保砖能建两千套保障房,处理后的废水能满足三个村庄的用水需求。矿场周边绿树成荫,河流清澈,还成了当地的一个小型生态公园,村民们经常来散步。
罗矿常对员工说:“资源不是用来垄断的,也不是用来浪费的,循环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创造价值,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他的办公室里,挂着《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手册》,旁边是一张矿场现在的照片——绿树环绕,河水清澈,和多年前的荒芜景象判若两地。
他早忘了那个多年前曾找到他,说要带他偷“2145年矿脉坐标”,垄断稀有金属开采的神秘人。林野当年说的一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环保不是成本,是责任,更是未来。”
无痕收尾:2145·M27星球的新生
2145年的M27星球,十大罗氏人物的“新生”,像十颗饱满的种子,在星球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出了公平与希望的花。
罗田生的“稻花省生态农业带”,覆盖了水球区的三分之一,改良后的稻种产量高、口感好,他把技术免费传给了十万农户,让水球区两千万人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罗修的“节能设备公司”,研发出的低能耗电机和太阳能转换器,帮中小工厂节省了30%的能耗,带动了三万工人就业,还减少了星球的碳排放;罗海生的“公平货运公司”,打破了黑石物流的垄断,开通了覆盖整个星球的货运航线,运费始终是垄断价的三分之一,服务了月球区两百万商贩,让小商品能快速流通到各个角落;罗晴的“普惠医院”,覆盖了水球区两百个社区,药品价格是垄断价的五分之一,还推出了免费体检和低价诊疗服务,让普通人也能看得起病;罗阳的“阳能共享社”,在火球区的一百个社区建了太阳能板和小型地热站,电费是黑石集团的四分之一,让每个家庭都能用得起清洁能源,不用再为电费发愁。
罗金的社区银行、罗科的民生AI、罗媒的百姓之声、罗建的保障房、罗矿的资源回收厂,更是像一张细密的网,把“公平”“温暖”“希望”送到了每个普通人身边。
没人记得罗默——那个曾想靠篡改时空、垄断资源,让罗氏家族独霸星球的人。罗田生以为自己的农业带是靠“2095年改良稻种”;罗修以为自己的节能设备是靠“1995年工业手册”;罗晴以为自己的医院是靠“1995年乡村医生日记”;罗金以为自己的社区银行是受“2050年案例集”启发;罗科以为自己的AI是靠“1995年研发笔记”……他们都以为,自己的成功是靠双手的努力和正当的机会,却不知道,背后有一群“时空守序者”,在他们人生的关键节点,悄悄递上了一盏灯,帮他们避开了“捷径陷阱”,找到了真正能造福他人的“正途”。
时间管理局的全息数据屏上,M27星球的各项数据越来越好看:九成人的收入比五年前翻了一倍,贫困率从90%降到了30%,垄断企业的市场份额从90%降到了30%,火球区的雾霾天数从每年200天降到了50天,水球区的水质达标率从40%提升到了95%。
叶天启站在时间管理局的天台上,看着下方的城市。水球区的稻田里,孩子们在放风筝,笑声清脆;火球区的社区公园里,老人们在太阳能板下下棋、聊天,脸上满是惬意;月球区的地摊街依旧热闹,商贩们在“百姓之声”的直播镜头前,笑着介绍自己的商品。
他拿出曾祖父叶云天的旧照片,照片上的老人站在第一台合规飞车上,笑容明亮,眼神坚定。风从耳边吹过,带着水球区稻花的清香、火球区清洁能源的温暖、月球区商贩的烟火气——这是M27星球的新生,是无数普通人的幸福日常,也是“时空守序者”最想要的答案。
“曾祖父,您看。”叶天启轻声说,“我们守住了时空的公平,也守住了普通人的日子。”
苏晓、林野、陈默走到他身边,看着远处的风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五年的“无痕修正”,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他们像园丁一样,修剪着跑偏的轨迹,浇灌着希望的种子,终于让M27星球挣脱了垄断的阴霾,迎来了属于每个人的光明。
天台上的风,带着新生的气息,吹向星球的每一个角落。M27星球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守护时空秩序、守护公平正义的路,也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