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50章 继续赶路

第450章 继续赶路(1/2)

目录

苏瑶闻言,拿起一株山麦冬,轻轻拨开根部的泥土:“您说的是。山麦冬的根须肥厚,呈纺锤形,炮制后入药,能养阴生津。但它的炮制最讲究火候,得先用清水浸泡半个时辰,待根须变软,再放进竹笼里蒸,火候不能太急,否则药性会散。” 她边说边取来陶盆,将山麦冬放入清水中,水面立刻浮起细小的气泡。

阿竹蹲在盆边,看着山麦冬在水中舒展的根须,忽然发现有几株根部带着细小的虫蛀痕迹,连忙提醒:“苏瑶姐,这几株好像被虫子咬过了。” 苏瑶凑近一看,果然有细微的蛀孔,她挑出那几株放在一边:“这些得弃用,药材一旦生虫,药效就打了折扣,还可能滋生霉菌。”

这时阿石已歇够了,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背上竹篓就要起身:“苏大夫,要是还需要什么药材,您尽管说,我明天再上山。” 他手腕上的旧伤还隐约可见,那是上次采悬崖边的紫花地丁时留下的。

苏瑶从抽屉里取出几串铜钱,又额外拿了一小包用棉纸裹着的金银花,递到阿石手中:“这金银花是去年炮制的,泡茶喝能清热解毒,你带回去给爹娘尝尝。” 她特意叮嘱道,“下次上山别去太险的地方,采不到药材没关系,安全最重要。”

阿石攥着温热的铜钱和金银花,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挠着头嘿嘿笑道:“知道啦苏大夫,我下次一定小心。”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指了指后山的方向,“那边山腰有片野菊花快开了,等开了我给您采些来!” 说完便大步流星地走了,竹篓在背上轻轻晃动,留下一串轻快的脚步声。

看着阿石的背影消失在竹林里,苏瑶转身继续处理药材。她将山麦冬从水中捞出,沥干水分后放进竹笼,架在炭火上慢慢蒸。药庐里渐渐弥漫开麦冬的清香,混合着鱼腥草的腥香,形成一种独特的草木气息。

阿竹坐在一旁,借着日光整理笔记,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她忽然发现之前画的紫花地丁简图有些细节不对,连忙拿起新鲜的植株比对,重新补画叶片的锯齿纹路。陈婆婆坐在门槛上择菜,偶尔抬头看看忙碌的苏瑶和认真的阿竹,嘴角噙着笑意。

“阿竹,你尝尝这个。” 苏瑶忽然递过一小片炮制好的麦冬,“炮制后的麦冬味甘微苦,带着清润的口感。” 阿竹接过放进嘴里,先是淡淡的苦味,随后便有清甜在舌尖蔓延,喉咙也觉得润润的,她连忙在本子上补充:山麦冬,炮制后甘苦,养阴生津。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孩童的嬉闹声,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娃娃蹦蹦跳跳地跑进来,围着陈婆婆喊 “奶奶”。看到案上的鱼腥草,最小的娃娃好奇地伸手去碰,被陈婆婆轻轻拍开:“这是苏姑娘给你们煮水喝的,可不能乱碰。”

苏瑶见状笑了笑,取来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分给孩子们:“这个可以含在嘴里,凉凉的。” 孩子们接过薄荷叶,含在嘴里立刻睁大眼睛,叽叽喳喳地喊着 “好凉”,药庐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婆婆带着孩子们走后,苏瑶掀开竹笼的盖子,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面而来。山麦冬已经蒸得通体透亮,根须饱满水润。她小心翼翼地将麦冬取出,摊在竹席上晾凉:“等晾透了,还要放在阴凉处阴干,这样药效才足。”

阿竹看着晾在竹席上的麦冬,忽然想起阿石说的野菊花,好奇地问道:“苏瑶姐,野菊花也能入药吗?” 苏瑶点点头,一边整理药柜一边说道:“野菊花清热解毒的功效比家菊更强,晒干后泡茶喝,能治风热感冒。等阿石采来,我教你们怎么炮制。”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药庐,将晾在竹席上的麦冬染成暖黄色。苏瑶将处理好的鱼腥草挂在屋檐下,风一吹,翠绿的叶片轻轻晃动。阿竹收起笔记本,看着满室的草药和记录满满的纸张,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