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天人幽冥 > 第172章 结盟。

第172章 结盟。(1/2)

目录

青鸟执筷的手微微一顿——太子和颖王怎会与这几位玄门前辈一同现身?他们又是如何聚在一处的?他们来找自己所为何事?

蓉姐儿已悄然移至他身侧,低声道:这般阵仗,怕是来者不善。稍后你当见机行事。

她转头轻声吩咐姚掌柜:采买之事有劳您代为费心。

姚掌柜会意,立即招手唤来伙计强子仔细交代。

片刻后,阿生上楼禀报。蓉姐儿镇定吩咐:请贵客们至后堂中堂用茶,我们即刻便到。

待阿生的脚步声消失在楼梯尽头,蓉姐儿伸手为青鸟轻轻理平衣襟的褶皱,眼底藏着难以化开的忧色。“前日玄门大会上,你的身份刚刚公之于众。渊空大师、司徒掌门、瑶光真人这几位玄门前辈虽对你有回护之意,但太子乃当朝储君,其态度实在难测……稍后务必谨言慎行。”

裴婉君连忙附和,语气里带着几分凝重:“这话在理,青鸟如今还在朝廷缉拿名录上,行事确实要多加小心。”

清韵代却蹙着眉提出不同看法,眼神里满是疑惑:“我随青鸟从长安一路辗转至此,途中虽遇过镇灵使,却并非为捉拿他而来。依我看,他们此次前来,反倒像是有事相求于青鸟,或许不必太过忧心。”

蓉姐儿与裴婉君听罢,低头沉吟片刻,相视一眼后都缓缓点头 —— 清韵代心思单纯,不掺半分杂念,反倒能勘破表象。这般通透的见解,倒让她们暗自佩服。

青鸟微微颔首,目光沉静,轻声安慰道:“姑姑放心。此前在雾隐庄与太子相谈,观其言行,并非固守陈规之人,似有励精图治之心。若能争取到他的理解,或许对我们日后行事大有裨益。”

蓉姐儿闻言,微微颔首:“既如此,我们且见机行事。”她随即转身,对裴婉君和清韵代温言道:“两位娘子先回房稍作歇息,外间之事不必挂心。”

接着,她示意石胜、樊铁生、张问一同随行,“你们随我与青鸟去中堂,会见贵客。”

一行人穿过回廊,脚步声在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青鸟深吸一口气,朝中堂走去。

晨曦顺着敞开的门扉漫入,在青石板地面上淌开一片暖亮,投下斑驳交错的长影。

后院中,颖王与太子的随从皆静立等候。见青鸟一行人到来,众人纷纷拱手行礼。青鸟目光扫过,见大多是在雾隐庄见过的熟面孔,却唯独不见颖王麾下一众玄门之人。

另一侧,拂渺峰司徒掌门的几名弟子与栖霞观的几位女冠也聚在一处。栖月立于人群之中,眼神却与他人迥异,透着几分审视与复杂。她见青鸟朝自己微微一笑,竟不由自主地脸颊微红,悄然垂眸。

待青鸟一行人进入中堂,张问肃立在中堂门外,身姿挺拔如松,警惕留意着往来动静,杜绝旁人贸然打扰。

青鸟携众人缓步踏入后院中堂,抬眼便见 —— 太子与颖王端坐于上首主位,气度雍容;李德裕与渊空大师、司徒掌门、瑶光真人分坐两侧客座,神色皆肃穆沉稳,周身透着几分凝重。

颖王与太子及几位前辈身后,各自侍立着随行人员与门下弟子。净悟手持渊空大师的禅杖,静立一旁。闻得脚步声近,他侧首见是青鸟,并未移开目光,只是合十一礼,微微颔首。青鸟亦在远处点头回应,彼此心照,一切尽在不言中。

青鸟一现身中堂,令人意外的是,满堂贵客竟齐齐起身相迎,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青鸟身上,带着审视与期许,一时之间,堂内气氛愈发沉凝。

青鸟心头一震,忙疾步上前,躬身长揖到底:“诸位前辈、太子殿下、颖王殿下、李世伯,万万不可如此!青鸟不过一介晚辈,实在当不起这般隆重礼遇。”

颖王含着笑意未曾开口,太子已率先朗声笑道:“青鸟君何须过谦?玄门大会上你临危不乱、力挽狂澜的事迹,我早已听闻,这份胆识与担当,足当得起我等这一迎。”

一旁的李德裕抚着颌下长须,颔首赞许,声音洪亮如钟:“此言甚是。那日你与玄门群雄以理力争,言谈间沉着有度,自有一番风骨,果然不负太原盛家之后的名头!”

青鸟直起身来,脸上带着几分谦逊的愧色,语气诚恳:“殿下与李世伯谬赞了,实在折煞青鸟。玄门大会之上,我虽尽力周旋,却终究未能促成各派联盟,反倒让大会不欢而散,想来心中满是惭愧。”

他微微垂眸,神色间难掩遗憾:“未能化解各派成见、凝聚玄门力量,这是我能力不足,实在当不起‘胆识担当’的夸赞。” 说罢,又对着众人微微躬身,姿态依旧谦和。

渊空大师双掌合十,宣了声佛号,眉目间满是慈和:“阿弥陀佛。青鸟小友能于纷扰中持守本心,不偏不倚,这份慧根与定力,贫僧深感佩服。” 他目光掠过青鸟时,眼底藏着几分赞许与深意。

司徒掌门随即接过话头,语气干脆利落,不带半分虚饰:“老夫素来不喜繁文缛节,但今日这一礼,是真心敬你 —— 明知身世坎坷,却仍愿挺身而出,担起守护人间的道义,这份担当,比许多年长修士都强。”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宽慰道,“玄门各派积怨已久,固念深重,若仅凭小友三言两语便能促成联盟,今日我等也不必特意前来,与你共商对策了。”

瑶光真人亦温声补充,语气平和却带着十足的诚意:“小友不必过谦惶恐。今日我等登门,并非以长辈自居,而是要与你平辈论交,共抗幽界。”

青鸟闻言,连忙侧身拱手,腰身微躬行了一礼,语气谦谨而诚恳:“三位前辈谬赞了。晚辈不过是顺本心而行,既知幽界为祸之险,自当尽力而为,担当二字实不敢当。”

他抬眼时,目光扫过三位前辈眼中的赞许,又补充道:“玄门联盟之事,晚辈本就知晓非一日之功。能得诸位前辈信任,愿与晚辈共商对策,已是晚辈之幸。”

说罢,他直起身,侧身抬手示意堂屋中的胡凳,语气愈发恭敬:“晚辈言辞粗疏,还请太子、颖王、李世伯与诸位前辈先落座奉茶,我等再细细商议。”

一旁的蓉姐儿见状,也连忙上前一步,默契地引着太子和颖王坐回主座。随后又引领渊空大师、司徒掌门与瑶光真人重新坐回原位。

众人纷纷落座,堂内一时只余衣料摩挲的窸窣声。

青鸟面向殿中诸位贵客,身姿挺拔如松,先向太子与颖王拱手为礼,继而转向渊空大师、司徒掌门、李德裕与瑶光真人,一一欠身致意,动作从容规整,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周全的谦敬。

礼毕后,他才缓缓转身,玄色衣袍轻拂过椅面,在右侧主位上从容落座,颔首间目光扫过众人,沉静气度自显。

阿生随即领着几名伙计低眉顺目地进来,手脚麻利地为宾客们奉上香茗。

蓉姐儿亲自从阿生手中的托盘里端起一只青瓷盏,步履轻稳地走到青鸟身旁,将茶盏轻轻搁在他手边的茶几上。动作行云流水,自然又恭谨,仿佛这不过是她日日践行的本分。

放下茶盏的刹那,她微微驻足,与青鸟有过一瞬无声的眼神交汇,那眼底藏着的关切与隐晦提醒,唯有二人能懂。

太子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目光掠过退至青鸟身后侍立在侧的蓉姐儿,转头对青鸟低声笑道:“青鸟君身边这位婢女,倒是个心思通透、玲珑心窍的妙人。”

青鸟指尖轻叩茶盏边缘,迎着太子的目光淡笑颔首,语气平和得不见半分刻意:“太子殿下过誉了。我见她其行事稳妥,便留在身边打理琐事。”

一旁的石胜与樊铁生交换了个眼神,随即默契地退到青鸟身后三步之处,不动声色地戒备着,护住他的周全。

阿生带着一众伙计悄无声息地退出中堂,轻轻掩上格扇门。室内彻底恢复了宁静,只余袅袅茶香在空气中缓缓弥漫。随后,又机灵地快步去后厨传讯,让人备上上好的茶点。

太子适时朗声一笑,“今日在此,只论江湖情谊,共商抵御幽界之事,我与王叔亦是同道中人,诸位尽可坦诚直言切莫拘礼。”

青鸟身体微向前倾,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贵客,恭敬地开口,声音清朗而沉稳:“不知太子、颖王与诸位前辈今日联袂莅临,寻青鸟所为何事?”

太子看向青鸟,语气沉稳而恳切,先将话头落在前事上:“青鸟君,此前玄门大会的情形,我已然尽数知晓。虽最终未能达成共识,不欢而散,实属遗憾。”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位玄门高人,神色愈发郑重,话锋转而切入正题:“不过,我与王叔已同几位前辈详谈过——幽界狼子野心,入侵绝不会就此止步。玄门各派虽暂未达成结盟共识,但我等断不能坐视危局蔓延,任其肆虐。”

说到此处,他稍作停顿,目光重新落回青鸟身上,清晰道出此行目的:“所以我们今日前来,便是想与青鸟君商议——由朝廷牵头,联合愿结盟的玄门门派,凝聚力量,共同对抗即将到来的幽界之祸。”

太子话音刚落,司徒掌门语气坚定地附和:“太子殿下所言极是!玄门大会之上,各派成见已深,各怀心思,即便再争辩数月,怕也难有定论。与其空耗时日,不如早日与朝廷携手,放下门户之见,为应对幽界入侵做好万全准备,这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

蓉姐儿在一旁适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审慎的考量:“想来诸位也清楚,我家郎君正被遭朝廷通缉,行事多有掣肘,如今谈合作……怕是仍有不便之处。”

她话音刚落,颖王便朗声笑了起来,语气爽朗又带着几分笃定:“娘子这话便多虑了!先前那道通缉令,不过是朝廷为安抚彼时的异国使团,暂避风波才出的权宜之计。说句实在的,自通缉令发出后,朝廷可没派过一兵一卒,真去追缉青鸟君一行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补充道:“便是此前史元忠带兵剿灭叛贼,不也对青鸟君一行秋毫无犯吗?这其中的分寸,朝廷始终记着。”

蓉姐儿心头微微一怔,着实没想到清韵代的想法,竟与朝廷不谋而合。她暗自思忖,人有时反倒如此,思虑过甚、顾虑太多,反倒会束手束脚,不如这般纯粹直接的心思,更能切中要害。

青鸟也是心头一动,暗自回想——自离开长安后,沿途确实没遇过朝廷的追兵;就连莲姐那拨人,目标也只是江州圣灵教,从未针对过自己。这般一想,颖王的话竟无半分虚言。

不等青鸟开口,颖王又接着道:“更何况,玄门大会之前,朝廷已正式撤销了对青鸟君的通缉。如今你我之间,再无旧日芥蒂,尽可安心商议合作之事。”

渊空大师双手合十,宣了声佛号,语气沉稳而通透:“阿弥陀佛。此次玄门大会,贫僧倒窥得几分端倪 —— 幽界之人虽法力深不可测,却并非无懈可击。”

他话锋一转,眉宇间添了几分凝重:“只是贫僧心中有一疑惑,当年地皇年间,人间与幽冥两界的通道已然崩毁,这些幽界之人究竟从何而来,眼下尚无从查探。但他们迟迟未敢正式举兵入侵人间,足见其目前在人间的势力仍显薄弱,人数有限,尚未形成足以撼动天下的气候。”

太子适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探询,却不失沉稳:“青鸟君既与幽界有所牵扯,不知可否查到,幽界之人究竟是如何踏入人间的?”

这话正戳中满堂人心头最关切之事,众人当即收敛起神色,齐刷刷将目光投向青鸟,连呼吸都不自觉轻了几分。

青鸟迎着众人的目光,缓缓摇头,坦诚道:“诸位想必也有所耳闻,家母虽为幽界天行王,可在下至今未得幽界太初帝正式接纳,这般关乎两界往来的核心机密,我确实无从知晓。”

他话音稍顿,指尖轻叩桌面,目光扫过殿中诸位,语气愈发恳切:“依在下之见,眼下最紧要的,并非急着追查此事。幽界之人法力远胜常人,当务之急,是先促成各方合作,让人间拥有与之抗衡的实力 —— 唯有站稳脚跟,后续查探两界通道之事,方能稳妥推进。”

他话音刚落,司徒掌门便点头附和,神色凝重却透着坚定:“青鸟小友所言极是!玄门大会上现身的幽界之人,其修为已远超寻常修士,单凭各门各派如今的实力,怕是难以抗衡。依我之见,唯有集齐各派镇派之宝,再请出隐居多年的几位前辈高人,方能凝聚足够力量,与幽界一战。”

“正是此理。” 瑶光真人当即接话,语气中难掩急切,“如今仅是遇上几位幽界之人,我等便已难以招架。若不先寻得抗衡之法,即便仓促联盟,怕也只是徒有其形,难挡幽界锋芒。”

她话音刚落,渊空大师便转向颖王,双掌合十缓声问道:“颖王殿下,玄门大会当日,殿下麾下的玄门修士曾以一物退敌 —— 那黑色奇物引爆时威力惊人,贫僧瞧着幽界众人对其颇有忌惮。不知那会炸裂的黑色之物,究竟是何神物?”

话音落下,满堂目光皆转向颖王,那日奇物退敌的场景众人仍有印象,此刻听闻大师点破幽界之人的忌惮,更添了几分探究。

颖王闻言,目光转向身侧的李德裕,微微颔首示意。

满堂视线瞬间聚焦在李德裕身上,只见他缓缓起身,先是对着众人拱手一礼,随即开口道:“诸位玄门高人慧眼如炬,竟能一眼洞悉此物不凡。”

话音刚落,他却轻轻长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那黑色之物名为霹雳珠,是从圣灵教手中夺得。可惜,我等钻研多日,仅知其由白明石粉末、硫磺及磷粉混合制成,其中最关键的一味药石,至今仍未探明。那日玄门大会上所用的,便是从圣灵教缴获的成品。”

太子旋即接话,语气沉凝中带着几分郑重:“朝廷已查明,圣灵教正从粟特人处采买大批白明石粉末,用途正是炼制霹雳珠。且据粟特人供称,他们贩卖的粉末杂质甚多。“” 然,工部曾经试过,若换用纯度更高的白明石粉末,霹雳珠威力还能倍增。”

说到此处,他眉头骤然拧紧,语气添了几分无奈:“只是这样的霹雳珠,不但能轻易杀伤寻常人,还能破土开山,威力惊人。可对上玄门修士的无形盾墙与法力,便如泥牛入海,不值一提。”

话音忽顿,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色,前倾身子补充道:“但圣灵教的霹雳珠截然不同!它们不仅威力骇人,更能轻易撕裂玄门护盾、冲散修士法力,这等特性,实在诡异特殊。”

渊空大师合十的双手猛地一紧,慈和的眉目瞬间凝起惊色,喉间低宣一声 “阿弥陀佛”,语气里满是震动:“竟有此等异事?能破法力、裂护盾,此珠已非寻常器物!”

瑶光真人指尖微微颤抖,方才还带着急切的神色全然化作惊惶,目光扫过身旁二人,声音发紧:“这不可能…… 法力护盾乃修士根基,寻常器物如何能破?圣灵教究竟得了何种诡异法门!”

司徒掌门按在茶几上的手掌青筋微显,素来沉稳的面容此刻满是凝重与惊悸,他猛地前倾身子,沉声道:“若圣灵教当真掌控此等利器,非但对朝廷是心腹大患,对我等玄门而言,更是灭顶灾祸!我等修士的护身法门岂非同虚设?”

司徒掌门的话音刚落,瑶光真人忽然眸光一闪,像是陡然拨开了迷雾,她一拍桌案,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的恍然:“日前我等在龙泉客栈遭圣灵教突袭,那伙人中,分明有一名幽界之人相助……”

话到此处,她骤然顿住,瞳孔微微收缩,像是骤然洞察了关键,语气里满是笃定:“莫非 —— 霹雳珠能破法力的关键,竟与幽界之人有关?”

此言一出,堂内瞬间静了半拍。樊铁生与张问下意识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清晰的惊讶 —— 方才众人还困在 “霹雳珠特性诡异” 的迷局里,瑶光真人竟能瞬间将圣灵教、霹雳珠与幽界串联起来,这般敏锐思路,实在令人叹服。

青鸟端着茶盏的手指微不可察地一顿,脸上随即露出恰到好处的讶异,眉头轻蹙似在思索,仿佛也是首次听闻这层关联。他心中却早已清明:霹雳珠的核心确与幽界灵力相关,只是如今玄门与朝廷的联盟尚未稳固,各方心思难测,这等牵涉幽界核心的隐秘,贸然透露只会徒增变数,唯有暂且藏起底细,方能稳控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