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 > 第453章 人脉广的好处

第453章 人脉广的好处(1/2)

目录

来的时候,霍生不认识林祖辉是谁,只是听说过他。

走的时候却是霍生亲自送林祖辉出门。

还说欢迎他随时来拜访,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可以随时打给他。

林祖辉也很满意。

人脉这不就建立起来了吗?

能不能合作且不论,至少以后需要帮忙,也知道门朝哪开了。

至于刚才聊了半天的话题?

聊天就这样,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

霍生要是真有兴趣,借他点子,自己去投资也挺好,赚钱的行业多的是,不差这一个。

不过他倒是从霍生嘴里知道了一个消息。

邱老板不是没想法,而是去了印尼,他在那边的产业似乎有点问题。

应该只是没顾上他这点事。

鲨胆彤也不让他联系司机,很热心的给他送了回去。

路上一直在聊投资实业的事,林祖辉也从他嘴里理解了此时这群港岛大亨的困境。

不是他们不知道实业兴国。

这群人很多都是当初沪市过来的,那时沪市占全国工业产值近三成。

沪市可是在 29、30 年就能手搓装甲车的。

后来抗战爆发,很多人都来港岛避祸,或者送家中子侄带一部分资产过来保留火种。

这批人到港岛之后,初期也是以手工业、制造业为主。

船王、制衣巨头、影视娱乐,这些行业的老板都是一时瑜亮。

可后来随着地产行业的发展,加上制造业销售全靠出口,原料又需要进口。

整个制造环节就像走钢丝,原料能不能及时到,工期是否能按时完成,甚至能不能收到尾款。

开公司确实不怕有风险,但肯定害怕风险太大。

港岛工业就一直没能完成从小作坊到大工厂的转型,一群大亨开始往低风险的行业发展。

影视、地产、航运、贸易中间商。

加上地价不断上升,股市也蓬勃发展,那一代工业人也渐渐凋零。

就形成了这么一个以地产商为尊的现状。

而且制造业赚钱很慢,你开工厂一件件生产,利润能有多少?

三年能回本,都算做的不错了。

人家做地产,投资靠银行贷款,建成就销售。

拿几千万拿地,两年建成卖出去,除去银行的利息,赚几倍都不止。

有一个人赚了,其他人怎么能不跟进?

-----

林祖辉在浅水湾下了车,跟鲨胆彤约好过几天再约。

这位彤叔似乎真想投资传呼机、手持电话。

不过说不准真行,现在的大哥大还真没多难。

它功能单一,加上有实物做参照,仿造比发明简单多了。

不过现在想这些还早,他还一堆事没做呢。

短期他没精力再管别的产业了,先投个研究所无所谓,正式投产怎么也得一两年。

回了家,王凤仪正在看电视。

跟她说了下自己跟鲨胆彤一起见了霍生,随便聊了会天。

又解释了下跟赌王的纠纷。

王凤仪也没说什么,这事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赌王以势压人。

哪有不合作就翻脸的?

这么喜欢翻脸,那你要翻脸的人太多了。

只说会跟王冬提一下,让王冬找赌王聊几句,问问赌王到底想怎样。

林祖辉也没拒绝,有背景干嘛不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