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要醒的人,在江南!(2/2)
更关键的是,配药之人竟是张大夫曾提携的徒弟,此人现已被万富贵收买。
陈皓冷笑一声,”
陈皓立刻推断,周文远并未真死,而是被秘密转移。
那封“自劾疏”或许是他唯一留下的真话。
他迅速将这个发现告知了沈瞎子,两人商议后,决定趁势出击。
沈瞎子在京南破庙设坛讲书,新段《换命灯》悄然流传。
故事讲述了一位官员烧了衙门逃命,火中却走出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穿着他的袍,念着他的判词,连咳嗽都一般模样。
百姓问:哪个是真的?
盲者答:都不真,真人在井底。
这段故事迅速传遍了顺天府,万富贵得知后暴跳如雷,下令全城禁说评书。
然而,禁令越严,私底下传得越疯,连狱卒都在牢房里低声哼唱“假官儿穿紫袍,真魂儿困地牢”。
陈皓决定趁势出击,他命断喉燕伪装成乞丐,潜入周府废墟,在焦木堆中寻得一块未燃尽的账册残页。
上面记录着每月初五由“义丰号”商行转出的一笔银钱,收款人为“内廷供炭局”。
他立刻联想到老黄曾言:皇宫偏殿暖炉所用炭料皆由专人调配,掺有特制药粉以控人心神。
陈皓命柱子带人摸查该商行背景,竟发现其幕后东家是李老爷的表亲!
至此,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周文远多年被药物操控,所谓“密语传达”,实为服药后产生的幻听。
夜深了,北岭的晒谷场上,寒风依旧吹拂,陈皓站在场中央,目光坚定地看向四周。
他低声对柱子说道:“今晚,我们在这里密议。”
话音未落,他转身走向晒谷场中央,周围的黑暗中,众人纷纷悄声响应,一场新的行动即将展开。
好嘞,这就给您安排上一段情节跌宕起伏的爽文续写!
晒谷场上,篝火噼啪作响,驱散了夜的寒意,却驱不散众人心头的阴霾。
陈皓将那染血的残页与临摹的《影官录》拓本重重拍在地上,粗粝的纸张摩擦声,像一把锉刀磨砺着在场每个人的神经。
“下一个!”他指尖点在“壬十”二字上,目光如炬,扫视众人,“要醒的人,在江南!”
话音未落,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
柳三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奔至近前,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好了,掌柜的!北岭通往县城的老桥……昨夜塌了!”她顿了顿,似是竭力压抑着恐慌,又补充道:“桥墩的石缝里……卡着一只靴子……是吴捕头常穿的那种……”
瞬间,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空气仿佛凝固,只剩下火焰燃烧的噼啪声。
陈皓猛地站起身,脊背挺得笔直,如同一棵扎根于山间的劲松。
他深邃的目光穿透夜幕,望向笼罩在黑暗中的西山。
风卷残云,将一轮明月撕扯得忽隐忽现,光影交错间,更显诡谲。
“桥可以修,”陈皓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敲击在众人心头,“路……不能断!”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吴捕头若还活着……他会走哪条道回来?”
话音未落,远处寂静的林间,突然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竹哨声。
那哨声飘忽不定,若有若无,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那是一种特殊的暗号,行内人称之为“哀七转”,此刻响起的,正是这哀乐般的七转哨声中的第一折——“孤雁离群”。
陈皓的眼中精光一闪,他向众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纵身跃下高台,如同一只矫健的猎豹般,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黑暗中,只留下他低沉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柱子,带人跟上……”
风声呼啸,竹影婆娑。
陈皓循着那若有若无的竹哨声,身形如鬼魅般穿梭在山林之间。
他放轻脚步,屏住呼吸,将自己的身形完全融入到夜色之中。
终于,在一条蜿蜒的溪畔,他停下了脚步。
溪水潺潺流淌,冲刷着岸边的鹅卵石,发出轻柔的声响。
陈皓的目光紧紧锁定着一块巨大的岩石,那岩石表面长满了青苔,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幽幽的绿光。
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巨石,然后缓缓地探出头去……
巨石之后,赫然出现一个隐蔽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