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老同学的麻烦(1/2)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快速生长”词条。
他设想,这种能力将使原本需要数月才能成熟的秋葵,在短短几天内就能达到采摘标准,大大缩短了生长周期,提高了产量。
接着,李旭考虑到了秋葵在口感上的短板。
尽管秋葵营养丰富,但其平淡甚至略带“青涩”的口味,以及特有的黏液,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因此,他赋予了种子“风味提升”词条。
这将彻底改变秋葵的味觉体验,使其从一种普通的蔬菜,升华为令人愉悦的美食。
他想象着,未来的秋葵将拥有更加丰富、浓郁的口感,甚至带有淡淡的鲜甜,让人食指大动。
第三个词条是“黏液固化”。
李旭深知秋葵黏液的营养价值,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对肝肾健康和美容养颜大有裨益,是其不可或缺的精华所在。
然而,这种黏液的黏腻感也正是许多人不喜欢秋葵的原因。
他希望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既要保留黏液的营养,又要消除其令人不适的口感。
经过深思熟虑,他设想的“黏液固化”并非在生长过程中就将黏液凝固,那样会影响秋葵的正常发育。
他的构思是,在切开秋葵的瞬间,黏液物质会迅速凝结成一种类似“果冻”状的固体,既不会黏手,也不会流得到处都是。
这种巧妙的固化方式,搭配上风味提升词条,他相信秋葵必将赢得大众的喜爱。
最后,李旭还赋予了秋葵种子“水培适应性”词条。
这项能力将使得秋葵能够在家中通过水培方式种植,无需土壤,方便快捷。
这意味着家家户户都可以轻松种植秋葵,大大降低了推广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这种改良后的超级蔬菜。
准备妥当后,李旭唤来秘书,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先把这些种子种下,水培种植即可。”他打算先进行小范围的试验,观察改良后的秋葵效果如何。
如果一切顺利,他将正式启动大规模的推广计划。
……
与此同时,在邻近的城市。
周广宇刚刚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
时钟指向六点,但因为下班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当他终于把车开到自家小区地下停车场时,已是七点多。
然而,他并没有立刻上楼回家,而是独自在车里呆坐了足足半个小时。
这种习惯,已经持续了一段日子。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挂着一丝苦涩的笑容,显然,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归家方式。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突然打破了车内的沉寂。
周广宇拿起手机,看到来电显示,脸上的苦笑愈发明显,但他知道,这个电话他不得不接。
电话刚一接通,听筒里便传来妻子带着怒气的咆哮声:“周广宇,你到底在干什么?怎么还不回家?”
周广宇急忙解释道:“路上堵车,我才刚到家门口。”
妻子显然不买账:“少骗人了,我刚看到咱家车停在楼下了!”
周广宇无奈:“我刚到,马上就上去。”
挂断电话,周广宇再次重重地叹了口气。
他极不情愿地推开车门,慢吞吞地往家里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