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一百一十四(2/2)
晚上的时候,小满果然来送照片了,还带来了一本崭新的《植物图鉴》。“阿婆,这是书店新到的书,里面有好多橘子树的知识,您要是喜欢就拿着。”小满把书递给阿婆,阿婆接过,摸着书的封面,心里暖烘烘的。“谢谢你,小满,总是想着我。”阿婆拉着小满的手,让她坐在沙发上,又去厨房端了一碗橘子水:“刚煮的,喝点暖和。”
小满喝着橘子水,跟阿婆说起书店明天要办“邻里故事会”,想请阿婆去给孩子们讲巷子里的故事。“阿婆,您要是有空,就去看看吧,孩子们肯定喜欢听您讲故事。”阿婆点头:“有空,我明天一定去。”
第二天一早,阿婆特意换上了一件深蓝色的棉袄,还梳了个整齐的发髻。刚走到巷口,就看到小满在等她。“阿婆,您今天真精神!”小满笑着说,递过来一条浅灰色的围巾,“这是我给您买的,您围着试试。”阿婆接过围巾,围在脖子上,大小刚刚好,暖和又舒服。
两人一起往书店走,巷子里的街坊们都笑着跟阿婆打招呼。张师傅正在修表店门口擦玻璃,看到阿婆,笑着说:“阿婆,祝您今天讲故事顺利!”阿婆点头,跟他道谢。老周推着小推车过来,递了一块桂花糕给阿婆:“刚做的,您拿着路上吃。”阿婆接过,心里满是感动。
到了书店,里面已经坐满了孩子,苏曼正在调试相机,准备记录下今天的故事会。小满把阿婆领到讲台上,孩子们立刻鼓起掌来。阿婆看着台下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心里忽然有些紧张,不过很快就平静下来。她慢慢说起巷子里的故事——老槐树的故事,橘子树的故事,还有邻里们互相帮助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时不时会举手提问,阿婆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故事会结束后,孩子们围过来,有的给阿婆递画,有的给阿婆送小礼物。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把一朵纸折的橘子花递给阿婆:“阿婆,谢谢您给我们讲故事,这是我折的橘子花,送给您。”阿婆接过纸花,小心地放在口袋里,眼里满是欢喜。
苏曼把拍好的照片给阿婆看,照片里的阿婆正在讲故事,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画面温馨又动人。“阿婆,这张照片肯定能成为‘青瓦巷的邻里’系列里最棒的一张。”苏曼笑着说。阿婆点头,看着照片,心里满是满足。
从书店回来的路上,阿婆遇到了李爷爷和小远。小远手里拿着一副象棋,笑着说:“阿婆,我和爷爷正要去巷口下棋,您要不要来看看?”阿婆点头,跟着他们一起往巷口走。巷口的老槐树下,已经摆好了棋盘,几个街坊正围在旁边看热闹。李爷爷和小远坐下,开始下棋,阿婆坐在旁边的藤椅上看着,时不时会指点小远几句。
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丫,洒在棋盘上,也洒在阿婆的身上。阿婆看着棋盘上的棋子,又看了看身边说说笑笑的街坊,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虽然老伴不在了,但有这么多邻里陪着,有这么多温暖的小事围绕着,日子就像巷口的阳光,暖烘烘的,让人心里满是踏实。
傍晚的时候,阿婆回到家,把孩子们送的画和纸花,还有苏曼拍的照片,都小心翼翼地摆在八仙桌上。她看着这些东西,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拿出针线,继续缝补老伴的旧棉袄,银针在布上穿梭,红线慢慢把旧棉袄缝补好,也把心里的空缺一点点填满。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照亮了青石板路,也照亮了邻里们的心房。阿婆知道,青瓦巷的温暖,会像这灯光一样,一直亮下去,照亮每一个春夏秋冬。而她,也会在这温暖里,继续守护着巷子里的故事,守护着这份珍贵的邻里情。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深秋渐渐变成了初冬。巷子里的老槐树叶子已经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但巷子里的温暖却丝毫未减。阿婆依旧每天坐在巷口的藤椅上,看着巷子里的人来人往,偶尔会给邻里们送些橘子,教林秀织毛衣,或者听李爷爷讲以前的事。
冬至那天,巷子里的街坊们聚在一起,在阿婆家的院子里煮饺子。老周带来了刚做的桂花糕,张师傅带来了自己泡的药酒,小满带来了书店里的新书,苏曼带来了刚洗出来的照片,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画的画。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的桌子旁,吃着饺子,聊着天,笑声传遍了整个巷子。
阿婆看着眼前热热闹闹的场景,心里满是幸福。她举起酒杯,笑着说:“谢谢大家这么照顾我,有你们在,我这老太婆的日子过得比谁都开心。”街坊们也纷纷举起酒杯,说着祝福的话。院子里的灯光暖黄,饺子的香味飘满了院子,也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冬至过后,天气越来越冷,但青瓦巷里的温暖却越来越浓。阿婆的院子里,青菜长得绿油油的,邻居们会来摘些青菜回家做饭;巷口的老槐树下,依旧有人在下棋、聊天;拾光书店里的摄影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大家都想来看看这充满温暖的青瓦巷。
阿婆知道,这份温暖,会一直留在青瓦巷里,留在每个街坊的心里,也会一直陪着她,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而青瓦巷的故事,也会像巷子里的青石板路一样,永远延续下去,充满着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