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幕年华 > 第354章 战计

第354章 战计(2/2)

目录

不远处,弓弩营的士兵正将弓弦浸在温热的油脂里,防止低温脆裂。几匹战马被牵到背风处,马夫用麻布仔细擦拭着它们冻得发红的口鼻,又往食槽里添了些混着碎豆饼的草料。

“哥,”慕容旭踏着薄霜走来,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各营的清点结果出来了。黑风口折损了三十七人,狼牙关坠崖十二人,冻伤两百一十三人,目前能随时作战的,还有四万七千六百余人。”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每一个数字都像冰碴子,硌得人心头发紧。南霁风接过册子,指尖划过“冻伤两百一十三人”那一行,墨字在晨光里泛着冷意。

“冻伤的士兵,让军医优先处理。”他合上册子,声音没有起伏,“把备用的火盆都给他们送去,伤药不够就从本王的私库里取,务必让他们三日内能拿起兵器。”

“行。”慕容旭应道,又补充道,“辎重营清点出的箭矢还剩十二万支,长矛五千余柄,投石机完好的有十九架,只是……御寒的毡毯不够了,昨夜有几个新兵冻得缩在一块儿发抖。”

南霁风沉默片刻,转身走向自己的营帐:“把本王帐里的那几床羊绒毯送过去,再传令各营将官,将多余的御寒物集中起来,优先分给伤兵和新兵。”

“哥,那你……”慕容旭迟疑道。

南霁风的营帐里本就只有一床旧毡毯,还是去年在北境戍边时用的。

“本王不冷。”南霁风的声音已近帐门,“让阿弗备马,半个时辰后,随本王去临城见李副将。”

半个时辰后,三匹快马踏着晨光,朝着临城的方向疾驰而去。南霁风一身常服,只在腰间悬了柄短剑,慕容旭和阿弗分立两侧,都换上了普通士兵的装束,马鞍旁的箭囊里却鼓鼓囊囊,藏着淬了毒的短箭。

临城的城门只开了一道缝隙,守城的士兵见是南霁风的令牌,忙不迭地放行。城门口的积雪被扫到两侧,露出的青石板上结着薄冰,几处箭垛的缺口用新砖补上了,白灰的痕迹在斑驳的城墙上格外显眼。

“李副将倒是个细心人。”慕容旭勒住马缰,瞥了眼城墙上新钉的木栅栏,“这些栅栏看着不起眼,真要是有骑兵冲门,能挡上一挡。”

南霁风没说话,目光落在城墙内侧的斜坡上。那里铺着一层薄薄的黄沙——是为了防止结冰打滑,方便士兵快速登城。细节见真章,这位李副将,确实如阿弗所说,是个经验老道的宿将。

李副将早已带着几名亲兵候在府衙门口。他约莫六十上下,须发半白,身上的甲胄却擦得锃亮,腰杆挺得笔直,不输年轻将领。见南霁风下马,他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如钟:“末将李冠霖,参见王爷!”

“李将军免礼。”南霁风回礼,目光落在他右手的指节上——那里布满了老茧和疤痕,是常年握刀留下的印记,“路上听闻将军已在此镇守三十年,临城能固若金汤,多亏了将军。”

李冠霖哈哈一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了沟壑:“王爷谬赞!末将不过是守着本分罢了。倒是王爷,敢走黑风口、狼牙关这两条绝路,三日便从雁门关赶到临城,这般魄力,让末将佩服!”

他侧身引着南霁风往里走,府衙的青石板路上洒着融雪,湿漉漉的泛着光。穿过前院时,南霁风瞥见廊下晒着几捆草药,叶片上还带着水珠。

“那是治冻伤的药草。”李冠霖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解释道,“前几日刚下过雪,不少新兵手脚冻裂了,用这草药煮水泡泡,能好受些。”

南霁风点了点头。走进正厅,李冠霖让人沏上热茶,又屏退了左右,只留一名贴身亲兵伺候。茶盏里腾起的热气模糊了窗外的寒风,厅内的气氛却渐渐凝重起来。

“王爷,”李冠霖呷了口茶,率先开口,“朔方城破的消息,末将已经知道了。南灵军能在三日之内拿下那座铁城,程阳和楚铄的能耐,倒是比传闻中更胜一筹。”

“更胜一筹的,是刘珩。”南霁风放下茶盏,瓷碗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轻响,“朔方城西侧的城墙有处暗裂,是二十年前地震留下的旧伤,知道的人不超过五个。南灵军偏偏就从那里破城,若说背后没有高人指点,本王不信。”

李冠霖的眉头拧了起来:“南灵的太子?不应该在南灵郯城?”

南霁风的声音冷了几分,“她不仅来了边关,还成了南灵的主帅。这次朔方之战,分兵牵制、侧翼突袭,步步都是他精心为营。”

厅内陷入沉默,只有风卷着雪粒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李冠霖捻着花白的胡须,手指微微发颤:“这么说来,南灵军下一步……很可能会攻临城?”

“不是可能,是必然。”南霁风走到墙边悬挂的地图前,指尖落在朔方城与临城之间的官道上,“临城是北辰边境的最后一道屏障,拿下临城,南灵军就能直逼雁门关,到时候整个北境都会震动。刘珩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李冠霖站起身,走到地图旁,目光在“临城”二字上停留许久:“末将麾下有三万兵力,可正如王爷所知,大多是去年刚征召的新兵,别说上阵杀敌,能握紧长矛就不错了。真正能指望的,只有五千亲兵。”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苦涩:“这几日末将让人加固城墙,又在城外挖了三道壕沟,可若是南灵军真的来攻……末将不敢说能守多久。”

“本王带了四万七千精兵过来,加上将军的五千亲兵,总共有五万余人。”南霁风的指尖从临城向北移动,落在一处标注着“狼山余脉”的地方,“南灵军在朔方城的兵力,撑死了四万。只要我们应对得当,未必没有胜算。”

李冠霖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随即又黯淡下去:“可南灵军刚打了胜仗,士气正盛。我们的士兵……刚经历黑风口和狼牙关的生死考验,怕是……”

“怕的是没饭吃,不是怕死。”南霁风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传本王命令,从今日起,各营的口粮加三成,每日一餐肉,伤兵加倍。告诉弟兄们,守住临城,本王奏请和皇上,每人赏银百两,战死的,家属终身受官府供养!”

李冠霖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百两银子,对普通士兵来说,足够一家三口一年的嚼用。他知道南霁风一向吝啬赏赐,这次却如此大方,显然是铁了心要守住临城。

“王爷……”

“将军只需照做便是。”南霁风的目光回到地图上,指尖重重敲在临城西侧的一片密林里,“南灵军若来攻,必然会分兵。程阳性子急躁,会从正面强攻;楚铄擅长迂回,大概率会选西侧的密林作为突破口;至于刘珩……”

他顿了顿,喉结滚动了一下:“他心思缜密,定会坐镇中军,随时准备支援各处。”

慕容旭忽然开口:“哥,我有一事不明。南灵军若攻临城,补给线会拉得很长,我们为何不派一支骑兵,绕到他们身后截断粮道?”

“因为刘珩一定也想到了。”南霁风摇头,“他在朔方城缴获了不少粮草,短期内不愁补给。而且狼山余脉有她的游骑兵在游荡,我们的骑兵刚过狼牙关,疲惫不堪,若是贸然出动,只会中了他的埋伏。”

他转向李冠霖,眼神锐利:“将军,临城的护城河冬季水位如何?”

“回王爷,护城河是引狼山的活水,冬季虽有结冰,但冰层不厚,不堪重负。”季冠霖答道,“末将已让人在河底埋了不少尖木桩,若是敌军想从冰面过河……”

南霁风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很好。再让人往冰面上洒些水,夜里一冻,会比铜镜还滑。”他又指向城墙内侧,“城墙上多备些滚油和火折子,南灵军擅长攀爬,热油比滚木礌石更管用。”

李冠霖一一记下,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王爷,末将昨日收到斥候回报,说南灵军在朔方城举办庆功宴,夜里篝火通明,还唱了半夜的战歌。”

“庆功宴?”南霁风眼中闪过一丝嘲讽,“刘珩向来谨慎,不会这般张扬。他是故意让我们看到,想让我们以为他们放松了警惕。”

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寒风裹挟着雪粒灌了进来,吹得烛火摇曳不定。“传令下去,全军戒严,白日里不许有任何异动,夜间加强巡逻,尤其是西侧密林和城北的开阔地。”

“是!”慕容旭和阿弗齐声应道。

李冠霖看着南霁风挺拔的背影,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这位年轻的王爷,虽性情冷僻,却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决断力,或许……临城真的能守住。

“王爷,”李冠霖抱拳道,“末将这就去安排。只是……要不要给京城送封信,让皇上再派些援军?”

南霁风转过身,目光落在他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京城?如今皇兄病重,太子和二皇子斗得正凶,哪还有心思管边境的死活?我们能指望的,只有自己。”

他拿起挂在墙上的佩剑,剑柄上的缠绳还是秋沐当年换的,草木的微凉透过指尖传来。

“将军,三日之内,让你的新兵熟悉守城的步骤。三日后,南灵军的先锋,就该到临城下了。”

李冠霖心中一凛,抱拳应道:“末将领命!”

离开府衙时,已近午时。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给临城的城墙镀上了一层淡金色。

南霁风勒住马缰,回头望了一眼这座饱经风霜的城池,城头上的北辰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一只不甘蛰伏的鹰。

“哥,我们现在回营?”慕容旭问道。

“先去城西看看。”南霁风调转马头,“本王倒要瞧瞧,那片密林,究竟有多适合打埋伏。”

三匹快马踏着融雪,朝着城西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雪沫子落在枯草上,很快又被北风抚平,仿佛从未有人经过。

中军帐内,炭火盆里的木炭烧得正旺,映得帐壁上的地图暖融融的。南霁风站在地图前,指尖沿着临城的轮廓缓缓移动,慕容旭和阿弗分立两侧,大气不敢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