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214章 共商举荐江河 谁来上疏

第214章 共商举荐江河 谁来上疏(2/2)

目录

而且除了这点外,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此事,搏一搏进身之阶。

他们要想举荐江河,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把手中的这两份《薪化月报》呈上。相信以其中的标点符号,定然会吸引到今上的注意。

后世曾有野史中言,说天启帝朱由校是个连字都不认识的皇帝,只喜欢钻研木工活,所以才会被魏忠贤给轻易唬弄。

但就算万历年间时,朱常洛这个太子当的担惊受怕,朝不保夕,以至也缺失了对儿子的培养与教育。但再是如此,也不至于会缺到让朱由校连接受基本的蒙学都不能。

事实证明,朱由校这个木匠皇帝不但认字,而且在某些事情上也颇有见解,做皇帝也算有些手段,至少比后面的那个崇祯强。

不过朝中的诸多官员却也都知道,朱由校虽然识字,但在学识方面却也一般,并未有多么高明,在诵读某些稍为晦涩的文章时,颇有些犯难。

所以以天启皇帝的学识水平,江河所创制的那标点符合,以及发行的《薪化月报》,便可谓正合帝意。

这两期的《薪化月报》若被呈上去,绝对会吸引皇帝的注意与兴趣,甚至也让其心生喜爱。

如此一来,皇帝一高兴,呈送这两份报纸的人,自然便也极有可能简在帝心,获得提拔。

凡是做官的,基本没人不想往上爬。

不过这件事里,却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魏忠贤极其阉党,极有可能从中作梗。

毕竟这两期报纸上最后连载的那篇《射雕英雄传》,颇有以古愈今之嫌。就连他们读到后,也很容易把熊廷弼眼下的遭遇跟小说里提到的岳飞联系起来。

而且不止他们,大部分人都有这种见解。甚至连方以智、陈子龙三人的信中也有提及此事。

《薪化月报》能够大卖,跟报纸最后连载的这篇小说不无关系,甚至居功至伟。

他们也都怀疑过,写这篇小说的黄山逸客,很有可能就是江河本人。但偏偏方以智三人在信中却是都未有提及,都没说这个黄山逸客到底是谁。

这也是江河后来意识到这篇小说的以古愈今问题,怕有可能会引起某些不必要的误会,导致魏忠贤有可能会针对他,所以曾特意叮嘱过所有知情者,严防再把此事泄露给任何人。

哪怕在这之后,也有人能猜到或推测,黄山逸客就是江河,他们所有人在外面也坚决不能承认。反正不管外人怎么猜,他们全都坚持不认,不给落人口实的机会。

而江河的这点担心,也正是现在方孔炤、陈所闻与方一藻三人的担心。如果魏忠贤及其阉党中人接触到这两份报纸,在读过最后的那篇《射雕英雄传》后,也极可能以古愈今地联系起熊廷弼来。而熊廷弼若是岳飞,那现在最希望尽快处决熊廷弼的魏忠贤,就是秦桧。

魏忠贤其实也很清楚自己是什么货色,但纵观历史上的那些大奸臣,就算明知自己是奸臣,却也不准任何人这般公然评说,以及暗中讽刺,反而要在皇帝及所有人面前,做出一副忠臣的模样。

魏忠贤同样也不例外,这并不是单纯某种心理,而是一旦外面有人说的多了,他又不加禁止,便极有可能传到皇帝耳中。而皇帝一旦听的多了,也就有可能相信,对其生出怀疑。

许多奸臣的得势,大都是仰赖皇帝信任。而皇帝一旦对其失去信任,往往便是这个奸臣倒台之时。

所以对于这些不利的严论,必须严防控制。

而江河最初在决定选择这部《射雕英雄传》时,虽然绝无此意,只是想以此来为报纸吸引人气,同时也借助小说中的宋金对抗,来稍带警示下现在的大明百姓,激发些对后金的同仇敌忾之气。

但偏偏发出来后,就很巧合地契合了现在的熊廷弼案,很容易被人这般误会。

所以一旦被魏忠贤与阉党中人也解读出这点,那么方孔炤他们的举荐非但不可能成功,反而还有可能引来魏忠贤的针对,让他们反而因此遭殃。

三人眼下已是都同意了,要通过向今上呈递报纸,来推荐江河。

天启帝现在虽然也有些怠政,经常不上朝,但每逢月初,还是会召开那么几天朝会,做做样子,也是不想真的对朝廷失去掌控。

眼下是四月初,正处于天启会上几天班的时间点内,所以他们三人要想直接向皇帝呈送奏章,当庭发言,这就是机会。

若错过了这个时间,他们的奏章就需要经过魏忠贤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之手,会有可能被拦下。

只有在皇帝上朝的这几日,他们才有机会当堂启奏。

明朝规定,凡是京城中六品及以上官员,都必须参加朝会。所以他们三人都有资格列席朝会,并有奏疏发言权。

六品以下的官员,有时也能上朝,但只能列席,却没资格发言。

他们三人眼下的官职虽然都不算高,但却恰好都有这个权利。尤其是陈所闻和方一藻,刚好止在这个六品官上。

这件事既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三人眼下商量的便是,明日由谁去上疏启奏。

商量了几句后,方孔炤当仁不让地道:“眼下我等三人中,以我的官职最高,便由我来吧!而且我与那魏阉,之前也有些嫌隙,他本就已视我为眼中钉,所以也不怕更受其所恶。此事若成,魏阉便暂时不能动我;此事若败,我也不过是被其寻个借口罢官罢了。”

对于方孔炤所说的与魏忠贤之间的嫌隙,陈所闻与方一藻也都清楚。却是因辽东战事频繁,许多武将竞相把此视为畏途,所以凡选任边帅的,许多人都去走魏忠贤的门路,希望不要把他们调往辽东。

方孔炤正在兵部任职,得知此事后,便向皇帝上疏揭发检举了此事。还有则是魏忠贤打算封其侄子魏良卿为伯爵,希望能给魏良卿身上安几个军功,好方便操作,方孔炤对此也是坚决反对,两件事加起来,便已是惹怒了魏忠贤。

只不过眼下魏忠贤正忙着对付东林党,暂时还没顾上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