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214章 共商举荐江河 谁来上疏

第214章 共商举荐江河 谁来上疏(1/2)

目录

“凡事都无尽善尽美者,总有优缺点。”陈所闻听罢,含笑接过话道,“而且铅笔所写之字不耐久存,容易磨损,在潜夫你看来是缺点,但在我工部所有人眼中看来,却恰是优点。”

方孔炤闻言,不禁颇为不解地道:“哦,这是何意?”

陈所闻道:“因为若不小心画错了图纸,只需取一小块镘头,即可擦除画错部分,再重新绘制。岂不比以前若画错,就需整张重来好的多?”

他说罢忍不住叹了声,不等方孔炤回话,便自己接道:“其实我们工部,乃至民间的工匠,绘图时也多有用炭笔的。将细柳枝或木条削为笔形,再把前方烧焦为炭,即可用来书写绘制。但炭笔虽取才容易,却需不断烧制,颇为麻烦。”

“江河所制这铅笔的笔芯,据我儿所言,也是以炭粉所制,所以两者性质一样,皆可擦除。但皆是同样的东西,偏偏以前便不曾有人想到,能把炭粉制成笔芯,再制成此笔。而且这笔芯到底是如何以炭粉制成,我工部的诸多同僚,也是始终未能想通。”

方一藻听罢,接过话道:“这便是江汉生的巧思了,许多东西看似容易,但若不点破其中的窍门,许多人便想一辈子也想不出来。”

“是啊!”陈所闻与方孔炤闻言,都不禁生出感叹。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变,不点破其中关窍,确实是让许多人想一辈子也想不到。

就像江河所创的那标点符号,看起来便都是从读书人最常用的圈点引申发展而来。但千百年来,其他人却都未曾想到,把圈点多加些变化,居然便可以化为不同的符号用法,偏偏就江河想到了。

这就是江河的聪明巧思与过人之处了,若说江河所发明的金笔与铅笔还只是奇技淫巧,只是工匠类的小道,那这标点符号的创制,就对天下的读书人大有影响了。

江河在第一期《薪化月报》上声言要以此开启民智,教化百姓。若初听之人,只觉他是小小年纪不识天高地厚,大言不惭。

可若真看过第一期的报纸,看过那些标点符号后,就能知道,江河是真有可能通过这份报纸做到的,绝不是在说大话。

三人虽年纪更长,且都已高中进士,在朝中为官,却也不敢说能办成此事,故而他们对江河这个子侄辈,都是深为佩服的。

三人接下来又谈论了一番后,都不禁生出爱才之心,想要提携江河这个后辈,向朝廷推荐人才。

虽然他们也都认为,凭借江河的这般才学,要考中进士应该也并非难事。但科考之难,却并不全在于才学。有时候还会涉及到朝中的党争,以及需要一定运气成分。

就像当年的江南四大才子,个个都是才学过人之辈,却全都科考不顺。本来最有希望的唐伯虎,也因为被牵涉进了科场舞弊案,从此再无缘得中进士,之后便不禁有些愤世嫉俗,自暴自弃起来。

越是有名的大才子,其实越有可能科考不顺。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等,以及包括较近的徐渭徐文长,皆是现成的例子。

随着《薪化月报》在徽州及附近的宣城,以及包括松江、安庆等地发行后,江河及其薪华社的名声定会越来越大。说不定在未及二十岁前,便已能做到名扬江南,乃至传播到京城来。

毕竟据方以智、陈子龙、方光琛三人的信中所言,江河还把分社开办到了京城来,结识选中了一个叫沈练的京城学子。

只不过“沈练”这个名字,三人虽已在京城多年,却是都从未听闻过,估计应该不是什么有名的京城学子,也不知江河是如何结识,又为何对这个沈练这般信重,居然把京城分社交给此人来经营。

但不管如何,以《薪化月报》自身的吸引力,一旦那沈练赶回了京城,开始在京城正式售卖,也极有可能很快风靡京城。

而一到那时,江河以及薪华社的名声,便也会响彻京城。

可一旦江河的名声太大,就反有可能说不定科考便难了。自古以来,都从不缺嫉贤妒能之辈。

他们三人都是真实经历过科考,并从中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自然知道这其中,并不是真那么公平。

就像当年张居正担任首辅,权倾朝野之时,其次子张嗣修考中了万历五年丁丑科第一甲第二名,得中榜眼。到万历八年,其三子张懋修参加庚辰科科考时,则考中了状元。

二子榜眼,三子状元,敢说这其中没有半点首辅张居正的原因在内?

而且张懋修当年参加科考时,张居正还特请求回避,但万历皇帝不允,并特意将张懋修拔置为一甲第一名的状元。

所以科考看似公平,但也并不绝对公平,其中还是有不少门道在内的。

有些人被黜落,也并不是才学不及,而只是其观点不受主考官及朝廷喜欢。还有便是某些生员在参加科考前名声太高,被某些人嫉贤妒能,故意不取中。

就像文徵明九次乡试不中,真的就纯粹只是运气不好吗?

其曾孙文震孟考了十次方才得中,而且直接便高中状元。这样的状元之才,那前面的九次不中,又真的全都是发挥失常?

正因为有这种担忧,所以方孔炤三人此时才想直接向朝廷举荐江河。尤其是在眼下朝中魏阉弄权,阉党当政之时,更有可能发生这种事,出些嫉贤妒能的小人。

不过他们在商量过后,想要向朝廷举荐江河,却也并不是真的纯粹出于爱才之心与提携后辈,还有些都避而不谈的私心。

因为他们三人的儿子,眼下都已加入了江河的薪华社。所以江河与薪华社越为有名,便也等于他们的儿子会跟着沾光。固而他们这么做,实际上也等于是替他们各自的儿子扬名。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江河与薪华社若真的太过扬名的话,其实最吸引火力的也是江河这个社首。

就像原历史上的复社,在当时声势最盛之时,其首领张溥被人暗中下毒害死了。

方孔炤、陈所闻与方一藻三人当然都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眼下自是不可能知晓此事。但这个道理,他们却都是懂的。

但这个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他们却都保持了默契地谁都未提。

这世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免不了有些私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