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211章 宁夏镇驿卒 还真是李自成

第211章 宁夏镇驿卒 还真是李自成(1/2)

目录

驿站因属于半军事化机构,所以许多大的地方驿站,都是按照堡寨式来修建的。

宣城乃是富庶大县,修筑驿站自然不差钱。这座驿站不但是堡寨式的结构,而且大门外还专门建了座望楼,每晚都有驿卒轮班值守。

值守的驿卒若瞧到是有外人接近,便立即会向驿站里发出警戒,遇到是自己人,也会提醒里面开门。

“好骑术!”

此时望楼上的值守驿卒瞧到门外那名当前的外地驿卒精湛的控马之术后,也是不禁高声称赞了一句,随后便转头向里面喊道:“是自己人,快开门!”

院子里值守的驿卒们,此时也都纷纷称赞了江河“好箭法”,而且都是发自肺腑地真心称赞与佩服。

没想到这个江公子看起来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且还是个少年,身体也不见有多么强壮,只是比寻常同龄人显的更高大一些,居然箭法这般出众,当真有“百发百中”之声。

方才射固定的箭靶,虽只才三十步远,却是四箭接连射中靶心。单只这点,他们宣城驿站里能够做到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而射固定箭靶就已这般精准了,刚才仰射外面被惊起的飞鸟,更是难度大增。

但江河却仍能准确射中,而且看起来还是显的气定神闲,显然是尚游刃有余。

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他们宣城驿站里,那是一个也没有了。

移动的目标可不比固定靶,而且那还是天上的飞鸟,速度更快,且体积还更小,那些鸟也就差不多一个巴掌大。

但这种难度,江河却仍能准确射中,这就当真是百发百中,甚至称得上百步穿杨了。

里面的众驿卒纷纷称赞过后,听到望楼上的值守驿卒向内大喊外面来的是自己人,当即便过去打开寨门。

此时这座驿站的郑驿丞也还没睡,而且他刚才也有被外面驿卒们的喊声惊动,出来察看,也发现了居然是江河一时兴起,练习射箭。同时他也有瞧到江河后面的两箭,以及仰射飞鸟的这一箭。

对于江河这般惊人的箭法,他也同样佩服。

这座城外的宣城驿站距宣城并不远,所以这些时日,郑驿丞也有听说与买到这两期的《薪化月报》,也从中知道了徽州薪华社之事,并且知道江河便正是社首。

本来他也只以为江河是个文采俊秀的富家公子,而且才华过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已办成了这许多大事,把薪华社发展的红红火火,已然成势。

却没想到此时见识过江河的箭法后,才知这位江公子居然是文武双全,比他之前所以为的更加优秀。这种人物,也难怪这般了得了,让知府与知县大人都敬为上宾,果然非是凡俗。

此时随着驿站的大门被打开,郑驿丞路过时向江河打声招呼,告罪一声,便连忙赶了过去。

眼见外面有人深夜赶来,江河自是也没再继续射箭,同时也颇为好奇,这般深夜都仍在赶路送信,也不知送的是什么紧公文。

至于是发生军情,他则觉着可能不大。因为自从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后,江南已是承平许久,基本没什么战事发生。偶尔有些情况,也不过是山匪、强盗之类的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而且若真是边关的军情,也只会往京城送,绝不会送到江南来。至于西南的夷乱,传递军情的路线,也不会拐到宣城来。

若真是与军情有关的,最有可能的,也就是京城派下来调兵的。

但按照江河前世记忆中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天启五年似乎并没发生什么大的战事,需要到江南来调兵北上。

一边心中暗自猜测着,江河一边也往大门口望去。他对于门外的来人,也颇有些好奇。

而且他刚才若没听错的话,门外那人高声称赞他的那一句,似乎是还带着陕西口音,至少也是西北地区的口音。

若真是京城派下来调兵的,似乎也用不到西北籍的驿卒。

此时随着大门先打开条缝隙,郑驿丞先派了一名驿卒出去,验看门外那两名外地陌生驿座的令牌与身份公文。

验看无误后,郑驿丞这才一边命手下的驿卒们大开寨门,一边忍不住惊讶地问道:“你们两个宁夏镇的驿卒,怎么还跑到我们宣城来了,这不是送公文吧?”

“驿丞果然高明,一猜即中。”方才在外面赞了江河的那个焦黄脸宁夏镇驿卒开口道,“驿丞果然高明,一猜即中。我们两个是为宁夏河西兵备道的韩大人,为其湖州老家送封家书。韩大人上一次收到家书时,说中家中老母亲病重,因此催促的急了些,我们这才没黑没白地连夜赶路。”

此时后面的江河听到这两个外地驿卒居然是来自宁夏镇后,立即便忍不住心中一动。

他记得李自成做驿卒时,就是在银川做的驿卒。虽然他不太清楚李自成最开始做驿卒的具体时间,但以眼下的天启五年算来,估摸着应该也是差不多。

如果李自成此时已经在宁夏做了驿卒,那这两个驿卒又正是来自宁夏的话,那便有一定机率,很可能是李自成当面。

想到这个可能后,江河忍不住呼吸都急促了起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门外,同时也往前迈了几步,双耳更是支楞起来,认真听着他们接下来的对话。

“唉!”此时郑驿丞听罢之后,立即忍不住叹了一声,对这两名宁夏镇驿卒的遭遇表示了番同情。

不过眼下各地的驿站,公器私用者比比皆是,利用本来是用以传递公文和军情的驿站系统,来给官员们送各种私信,已经属于是一种半公开的寻常事了,也没人去计较,更没人去管。

驿卒们除了私下抱怨外,也是别无他法,只能是上面的老父们吩咐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院子里值守的驿卒们,此时也都纷纷称赞了江河“好箭法”,而且都是发自肺腑地真心称赞与佩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