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189章 试制香皂 赠汤宣城

第189章 试制香皂 赠汤宣城(2/2)

目录

既然他最先赶到,当下便也没先去包厢,只先在一楼的大堂闲坐休息。

接着等太阳落山,太白楼开始掌灯时,石万程与倪元珙这两个主人便先联袂赶来。

江河一直让书砚留意着外面,发现石万程与倪元珙赶来后,他立即赶出楼外相迎,向两人见礼。

石万程与倪元珙见到江河竟已最先赶到,都不禁大为惊讶,石万程立即担心问道:“江河,你怎么这般早到,可是睡庵先生已经来了吗?”

昨日两人在诗会上邀请汤宾尹时,汤宾尹便已向两人说了,要叫江河兄弟俩一起出席做陪。

而且他们也知道,因汤宾尹这次是受江流之邀而来,所以眼下也是下榻在江宅。

故而两人此时见到江河,便下意识以为江河必然是与其大哥江流及汤宾尹一起动身,也就误以为是汤宾尹已经来了。

汤宾尹是客,又德高望重,他们身为设宴的主人,居然贵客还晚到,自然是大大失礼,所以眼下才大为担忧。

“二位大人且放心,睡庵先生还未到。”江河也看出了两人是担忧什么,立即解释道,“学生是另行有事,从别处过来的,并未与家兄及睡庵先生同行。”

石万程与倪元珙听罢,都不禁立即松了口气,倒被这小子的提前出现吓了一跳。

三人当下略聊了几句后,石万程与倪元珙便邀江河一起先上楼进包厢,但江河则婉拒了,说自己身为晚辈,愿留下来替二人在此代为迎客。

他却是怕先跟这两人上去后,免不了要谈些诗词文章,自然是能躲就躲。

二人不知他这番心思,见他坚持要留下来在

石万程与倪元珙之后,是竹溪书院山长许志才与西山书院山长廖华先后赶到。再之后,则是紫阳书院山中曲应中与婺源晦庵书院山长曾友陶,以及休宁万山书院的山长于思承一起联袂赶到。

石万程与倪元珙说是请本地的乡绅作陪,其实主要仍是请了昨日诗会上的这几名书院山长。

这几人身为徽州各书院的山长,当然也都属于本地乡绅。

再之后,则是歙县五大商家中的吴家家主吴养春乘着马车赶到。在眼下的歙县五大商家中,除了江流,却是只有吴家家主尚在徽州。

其余江、鲍、许三家的家主,眼下都还尚在外地。不过竹溪书院山长许志才也是许家人,也算是代表了许家前来。

吴养春因其祖父吴守礼在万历年间出征朝鲜时,为朝廷输银三十万两,所以当时得赐了“徵任郎光禄寺署正”。吴养春父亲吴时俸,也被赐了“文华殿中书舍人”,连吴养春和他两个弟弟也都同时被赐官,被称作是“一日五中书”。

虽然只是捐官,但也算是官身,自然是本地的士绅代表。

吴家与江家还有姻亲关系,吴养春正是江流的岳父。所以见到吴养春前来后,江河自然更是执情相迎见礼。

而在吴养春正与江河在太白楼外说话时,江流也与汤宾尹恰在此时赶来。

远远瞧到吴养春后,江流便立即下了马车,赶来拜见岳父。

不过当随后汤宾尹下车后,吴养春自然也是连忙向汤宾尹见礼。

随着江流与汤宾尹最后赶来,今晚赴宴的客人便已全部赶到。当下江河便携了江流、汤宾尹、吴养春一起登楼进包厢。

石万程与倪元珙今晚所定的包厢,却也只是在三楼。主要也是考虑到汤宾尹年纪大了,不宜登高太累,所以只订在了三楼。

江河虽然还一直没上去,但自然也早已知道是哪间包厢。当下四人最后赶到包厢后,便又是与包厢中已经赶到的石万程、倪元珙、曲应中等人一番相互见礼。

席间谈论时,自然又不免提到昨日江河薪华社所办的那场薪华诗会的盛况。

众人都不免夸了江河几句,江河自是连连谦虚回应。

不过谈到后来,又是不免有人提议让江河作诗,弥补他昨日在诗会上没能参与作诗的遗憾。

听到这个提议,江河又不免想开口骂人。他没作诗哪是遗憾,是压根本就不想作。没想到昨晚的的太白楼聚会没能逃,今晚的太白楼聚会竟然还得作一首。

但他昨晚做的那首,却也不好直接拿来重新应付。毕竟他昨晚抄的那首黄景仁的《绮怀》是首情诗,昨晚作出后,也不名让当时在场的人都怀疑他是已有心仪的女子。

而眼下当着大哥江流在场,且其余诸人也皆是长辈,他就不好拿情诗来应付了。

当下十分无奈地搜肠刮肚一番,终于想到一首稍为应景的,江河开口道:“既如此,那学生就勉为其难献丑了。这首诗,便赠于睡庵先生。”

说罢,吟道:“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这首诗却不是清诗了,而是一乎近代诗。乃是一名抗日爱国将领赠给开国伟人的诗,汤宾尹虽然远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他此时一时想不到别的,便只能勉为其难地拿来应急了。

这诗的最后一句“万古云霄一羽毛”是点睛之笔,不过这句却也不是诗人的原创,而是借用了杜甫《咏怀古迹》诗中用来称赞诸葛亮的一句诗。

借用前人诗句增加表现力,本就是古代写诗的一种常见手法,称之为“化用”。

比如宋朝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化用了陆游《马上作》中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而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化用了宋代强彦《残句》中的“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这句。

就连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最后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也化用了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

有的化用会略作变化,有的化用便是直接引用。

此时众人听罢后,都不禁称赞江河这句“万古云宵一羽毛”化用的高妙。

汤宾尹也对江河拿杜甫称赞诸葛亮的这句诗来称赞他,也是十分自得赞许。不过当下还是谦虚了两句,称自己哪敢与诸葛卧龙相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