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大氏门中恩怨长(2/2)
兄弟二人相互望了一眼,同时起身。
“范大人稍后,我严令其人过来与你道明原委,本官与尚书大人一行还有要务相商,暂且失陪。”
他们要走,自然无人敢留。
范希文已经做好了枯坐半夜的准备。
心中暗想:若是无人来管,便收了大名府的生意,等北上回来后,再想办法搬弄是非,惩治恶人。
如今第一桶金还没赚到,小煤球和炭炉的相关技术,越晚公布越好。
蔡翛与蔡仍同僚深情,同坐一车。
“兄长,可是汴京形势有变?”
蔡翛面露忧色。
“官家或有起复家翁之意。”
“什么?!伯父古稀已过数年......还真是圣眷犹在。”
蔡家不睦乃是朝堂尽知之事。
一开始或许只是蔡家相互间做出的一种政治作秀,即表现出不和谐的样子,免得遭人妒忌。
但时间一长,似乎出了什么意外。
先是蔡京与蔡卞两弟兄政见相左,而后蔡京大儿子蔡攸搬出了蔡府,三儿子蔡翛也搬出了蔡府。
年迈的蔡京辞官隐退之际,唯有四子蔡绦始终不离不弃,好生安慰。
“如今关键命我去北地宣恩,用意深沉。
大哥与我说了一些,大致认为是官家的示好之举,也是安抚之举。
对于我等而言,最不想看到的无非是家翁重回朝堂。”
与蔡仍父子一样,蔡攸蔡翛不愿意看到他们父亲再回朝堂。
并非是认为蔡京祸国殃民,纯粹是因为蔡京阻碍了他们施展抱负。
并且,攸、翛二人仕途正旺,蔡攸助童贯伐燕,因功拜少师、获爵英国公,下一步便要向郡王挺进。
蔡京再回汴京,对羽翼已丰的蔡攸而言,打击最大。
无端多出一本家人分走官家厚爱,且事事都要压蔡攸一头。
“我一个知府能做什么?”
大宋北京知府,算得上封疆大吏。
但蔡仍所说并非无病呻吟,他这一脉已经日渐凋敝。
作为王安石的外孙,不但得不到王家一脉臂助,甚至还隐隐受到牵连抑制。
“仍弟何必自谦?以你之才干,一向简在帝心,否则能知北京?”
蔡翛撩帘看看外面,此时街上已经灯火通明,行人只顾其他,根本不会在意这辆马车。
“大哥准备与家翁死磕到底。”
一句话如巨石投进蔡仍心湖。
读书人向来知礼守节,而蔡攸与蔡翛,竟然要忤逆其父。
“放心,不是明面上的死磕,我蔡家子弟怎能不顾门庭脸面。”
蔡仍这才放下心来。
“那二位兄长准备如何做?”
“先探探王相口风,此外童贯、梁师成、高俅三人也要接触接触。
最近郓王与太子之间似乎有些隔阂,此事你我千万不可站队,只心系官家一人便可。”
蔡仍点头,既然得了提点,往后的事便在守正、守拙的基础上再行变通。
反正天塌了,由两位兄长顶着,不必慌张。
范希文等人在府衙坐得屁股冒烟,闲来无事,谈起了知府大人。
赵构如数家珍,将蔡仍的老底都抖了出来。
“先生这下该信了吧?蔡知府算是你的徒曾孙一辈。”
他这是拿范希文的名字打趣。
范仲淹算是王安石的长辈,王安石的外孙当算范希文曾孙,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