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诸卿奉觞辞故相(2/2)
这一杯饮下的,是横亘在两人之间数十年的隔阂与争斗,是咸阳权力场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过往。
宦海沉浮数十载,最终一笑泯恩仇,亦是人生一大幸事。
接着是蒙骜、蒙武父子。
蒙骜虽未着戎装,仍有一股铁血之气,他声音洪亮:“文信侯,蒙骜一介武夫,不擅言辞。老夫只敬你一杯,多谢文信侯这些年对军中粮秣、器械、兵源的鼎力支持,愿文信侯一路平安。”
话语直率铿锵,是军人特有的豪迈与感恩。
其子蒙武亦躬身敬酒:“末将蒙武,敬文信侯。”
吕不韦面对这对父子,心中感慨良多:“蒙老将军为国征战,戎马一生,功勋卓着,蒙氏一门忠烈,国之干城。不韦唯愿老将军身体康健,蒙氏代代忠良,永保大秦江山稳固。敬老将军,敬郎君。”
他郑重回礼,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嬴永、嬴辉也上前敬酒,他们神色凝重,话语不多,只道:“文信侯珍重。”
吕不韦从微微点头,语气平和:“二位大人勤勉任事,乃宗室之幸。”
随后,吕不韦的目光,带着一种特殊的期许与感慨,落在了李斯、王绾、甘罗三人身上。
这三人,意义格外不同,都曾与相府有着或深或浅的渊源。
李斯,虽出身稷下,却是在他吕不韦的相府中崭露头角,得其赏识提拔。甚至可以说,是他将李斯引入了秦国的权力核心,如今他已掌管刑狱监察、深得嬴政信任;
王绾虽非直接出自相府,却也是他当年向初登王位的嬴政举荐的干才;
甘罗,则更是其门下少年英才,十二岁拜上卿的传奇,饱含他吕不韦的慧眼与提携。此刻的甘罗,少年意气犹在,但眉宇间已多了几分沉稳。
看着眼前这三位代表着秦国未来的年轻才俊,吕不韦心中感慨万千。
他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当年招揽英才、编纂《吕氏春秋》时的雄心壮志。
这三人,某种程度上,正是他政治理想和人才战略的结晶。
三人见吕不韦目光投来,齐齐躬身行礼:“吾等,拜送文信侯!”
“都起来吧。”
吕不韦微微抬手,目光在三人脸上缓缓扫过,语气带着长辈的期许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看到尔等如今皆在朝堂各展所长,尽心辅佐大王,老夫心中甚慰。”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为深沉,如同最后的嘱托:
“尔等皆当世俊杰,大秦的未来,在你们肩上。望尔等尽心竭力,辅佐大王,切莫辜负了大王的期许与信任,也莫负了…这大秦的江山。”
他没有提自己的提携之恩,只将期望与国家未来相连。
这既是叮嘱,也是他政治理想的最后寄托。
李斯深深一躬,声音沉稳有力:“斯谨记文信侯教诲,必竭尽驽钝,报效大王,不负社稷。”
王绾、甘罗亦齐声应道:“谨记文信侯教诲,定当尽心竭力,不负所望。”
吕不韦看着他们,欣慰地点点头,接过三人依次敬上的酒,一一饮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