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秦哀歌 > 第577章 心折雄主

第577章 心折雄主(1/2)

目录

他与这三位后起之秀的告别,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交接。

最后,他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了始终静立在后方的秦臻身上。

秦臻上前几步,拱手为礼:“老相邦。”

吕不韦脸上露出真诚而略带讶异的笑容:“少上造竟然也会来?不韦深感意外,亦…深为感激。”

秦臻神色平静,开门见山:“奉大王之命,特来为老相邦送行,并转达大王口谕。”

“不韦恭聆王命。”闻言,吕不韦神情一肃,微微躬身。

秦臻的声音,清晰而郑重:“大王言:‘《吕氏春秋》,寡人已阅。其文采斐然,包罗万象,实乃煌煌巨着。其法天则地之序,天文地理人事之论,求贤安民之道,皆含治国安邦之至理,寡人甚为嘉许。

此书已命刘高收存于金匮石室,置于兰台高阁,妥善珍藏。

待天下一统,海内承平,宇内再无兵戈烽烟之时,寡人或取其精要,择其善者而用之,以为治国之鉴。

后世自有公论,其中微言大义,亦自有后人品评。

望老相邦归隐洛邑封地,颐养天年,静观风云,莫问咸阳之事。’”

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吕不韦耳中。

他闭上了眼睛,身体似乎微微颤抖了一下,仿佛要将每一个音节都刻入心底。

嬴政的评价,比他预想中要高得多。

不仅肯定了其价值,点出了具体的闪光篇章,甚至给出了“金匮石室,兰台高阁”的至高待遇,更留下了未来“取其精要,择善而用”的可能性。

这几乎是他能想到的,在嬴政的铁腕法家路线下,《吕氏春秋》所能得到的最好归宿。

非是弃如敝履,而是珍藏以待未来;

非是全盘否定,而是承认其有“治国之鉴”的价值。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巨大的释然冲击着他。

毕生心血,终究没有被辜负,至少没有被彻底否定,没有被历史尘封。

它被郑重地保存起来,等待着一个更合适的时代去发掘其光芒。

嬴政此举,不仅给了他个人最大的体面,也给了他倾注毕生心血的着作一个存续的希望。

少顷,吕不韦睁开眼,眼中精光湛然,之前的暮气似乎被驱散了几分。

他对着秦臻,也对着章台宫的方向,深深一揖:“大王圣明!不韦,谢大王隆恩!大王能珍视此书,珍视其中治国安邦之道,不韦心愿足矣。

定当谨遵王命,于洛邑静思己过,静养天年,遥祝大王早日成就一统大业。大秦万年!”

就在这时,吕不韦忽然又上前一步,凑近秦臻,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极低声音问道:“少上造,临别之际,不韦心中尚有一惑,不知当问否?”

“老相邦但讲无妨。”秦臻神色不变,微微点头道。

“渭阳君......”

此刻,吕不韦的声音更低,几近耳语:“骤然擢升为相邦,此等乾坤妙手,是你之谏言,还是……大王自己的决断?”

他虽远离权力中心,但刻在骨子里的政治嗅觉依旧敏锐,已从这突兀的人事安排中嗅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他甚至能隐约窥见这盘棋局的下一步走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