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天津(2/2)
他在说谎。溥仪心里清楚。但这话语编织的梦境太美,他仿佛已经看见自己重新坐在龙椅上,百官朝拜,山呼万岁。
“可是……”溥仪犹豫着,“国人会怎么看我?他们会骂我是汉奸……”
土肥原贤二向前一步,声音压得低沉而恳切:“关东军之心,无非是援助满洲人民,建立王道乐土。是满洲人民选择了您,您就是他们的主人,这怎能算是背叛?”
好一个“王道乐土”。好一个“人民选择”。土肥原的汉语太流利,流利到能把最肮脏的政治阴谋包装成最动听的诗篇。
溥仪沉默了。他看向窗外——天津的夜空被霓虹灯染成诡异的紫色,早已不是记忆里紫禁城上那片纯净的墨蓝。
溥仪心里其实已经意动,但是出于自己皇帝的威严,没有表态当即说道“:“让我想想。”
土肥原贤二也不逼迫,只是深深一躬的说道:“静候佳音。不过陛下要快,国联的人就要来了。有些事,必须在既成事实之后才更好谈。”
退出去时,袍角不带起一丝风声,土肥原贤二自己明白溥仪已经动心了。而川岛芳子最后一个离开的时候在关门时,对溥仪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瞥。
灯光下。溥仪的目光重新落回《南巡图》上。画中的康熙皇帝正骑在马上,目光炯炯地望向远方——那个他再也回不去的江南。
那场深夜密谈,像一剂精心调制的毒药,缓缓注入了溥仪枯寂已久的心。土肥原贤二的每一句承诺,都精准地敲打在他最深的执念上——“恢复祖业”、“重建大清”、“帝国制度”。这些词语在他脑中反复回响,编织成一个无比真实、触手可及的帝王梦。疑虑虽未完全散去,但复辟的渴望,如同燎原之火,已将理智的藩篱烧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溥仪便在自己的书房里召见了他的几位心腹,向几位心腹遗老(如陈宝琛、郑孝胥等)透露他此意时,静园内顿时掀起波澜。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陈宝琛须发皆微,跪伏于地,声音带着沉痛的说道,“日本人狼子野心,岂会真心助我恢复大清?此乃引狼入室,恐成千古罪人啊!还请皇上三思!”
郑孝胥的态度则更为暧昧现实,他沉吟的说道:“皇上,日本人之力或可借助,然名分、权柄必须厘清,切不可受制于人……”
然而,此时的溥仪,已什么都听不进去了。溥仪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身着龙袍,在盛京皇宫接受百官朝贺的景象。土肥原描绘的“王道乐土”与“帝国蓝图”,彻底淹没了一切反对的声浪。
“朕意已决。”溥仪拂袖转过身去,只留下一个冰冷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