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新郑城破(2/2)
“随我杀进去!”褒英抽刀一指城门,身后骑兵们呼号应诺。
此时的城门乱成一团,想要进城躲避灾祸的百姓拥挤着想要进城。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新郑那厚重的城门发出“吱呀呀”的巨响,竟在混乱中始终无法关上,城外的百姓和城中的士卒互相角力,城门竟然缓缓打开了一道缝隙!
城门附近争相涌人的百姓和溃兵瞬间看到了生的希望,更加疯狂地向内挤去,同时也将城门越挤越开。
褒英眼中精光爆射,天赐良机!他毫不犹豫,一夹马腹,战马如离弦之箭般射出,手中长刀划破空气,发出慑人的呼啸。
“城门已开!随我夺门!”
“杀——!”
身后的汉军骑兵爆发出震天的呐喊,如同决堤的洪流,紧随着褒英,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那道越来越大的城门缝隙。
城头上的守将看得目眦欲裂,嘶声咆哮:“挡住!快挡住他们!关上城门!”然而,下方的人潮为了活命,拼死向城内涌入,反而阻碍了守军关闭城门的企图。
几个试图上前推开人群、关闭城门的郑军士兵,瞬间就被恐慌的人潮淹没、踩踏。
“砰砰砰!”
冲在最前面的汉军骑兵已然抵近,对着城门洞内和城头上试图组织抵抗的守军又是一轮火枪齐射。
硝烟弥漫,铅弹横飞,惨叫声中,城门口短暂的抵抗瞬间瓦解。
褒英一马当先,如同烧红的尖刀切入牛油,瞬间冲入了城门洞的阴影之中。
刀光闪处,几名试图持矛刺来的郑军士兵惨叫着倒下。
战马撞飞了挡路的溃兵,马蹄践踏着泥泞和不知是谁遗落的物品,瞬间冲破了那最后的阻碍!
光明大放!
褒英冲出了城门洞,正式踏入了新郑城的街道!
眼前是更加混乱的景象:四散奔逃的百姓、惊慌失措的守军、丢弃满地的杂物……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汉军铁骑的洪流。
更多的骑兵跟着褒英涌入了城内,他们迅速以什、队为单位,如同水银泻地般沿着街道向内城方向猛冲猛打。
火枪的轰鸣声、马刀劈开战甲血肉声、战马的嘶鸣声、汉军的喊杀声、郑军的哀嚎和百姓的尖叫,在新郑城的街巷间回荡、混合,奏响了一曲亡国的悲歌。
“抢占城门楼!控制甬道!”褒英勒住战马,厉声下令。一队精锐骑兵立刻下马,沿着登城马道向上冲杀,必须彻底掌控这座城门。
褒英自己则带着主力,沿着主干道继续向内城压迫。
他知道,必须趁敌人彻底混乱、未能组织起有效巷战之前,尽可能扩大战果,直捣核心。
王老汉和郑伯躲在土坡后,目瞪口呆地看着汉军骑兵如同神兵天降,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冲破了他们眼中固若金汤的新郑城门。
那面残破的“汉”字大旗,已然在城头上飘扬。
“进…进去了?”王老汉结结巴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郑伯也是浑身发抖,不知是恐惧还是激动:“完了…城破了…郑国…完了……”
城内,烽火四起,哭喊震天。
褒英率领的汉军骑兵如同闯入羊群的猛虎,一路势如破竹。
抵抗是零星的,更多的是跪地乞降的士兵和躲在家中瑟瑟发抖的百姓。
褒英的目标非常明确——郑国王宫!
只要拿下郑伯(郑国国君)和宗庙,此战便可谓大功告成,不仅能彻底瓦解郑国的抵抗,更能极大震慑周边仍在观望的诸侯。
此时的郑国王宫内,早已乱作一团。宫人、侍女如同无头苍蝇般乱跑,内侍们面无人色,官员们或惊慌失措,或面如死灰。
郑伯本人瘫坐在大殿的王座上,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喊杀声和越来越近的火枪声,脸色惨白,手中的玉圭“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天亡我郑啊……”他发出一声绝望的悲鸣。
褒英的铁骑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便冲到了王宫门前。
宫门守卫眼见大势已去,纷纷丢弃兵器,跪地投降。
“撞开宫门!”褒英下令。
几名膀大腰圆的汉军士兵抬着临时找来的巨木,狠狠撞击着华丽的宫门。
“咚!咚!咚!”
每一声撞击,都像是敲在郑国最后的心脉上。
终于,在一声巨响中,宫门轰然洞开!
褒英策马,缓缓踏入这郑国的权力核心。
他目光冷冽地扫过跪满一地的宫人、侍卫,最终定格在那大殿之上,那个瘫软在王座的身影。
他翻身下马,按刀大步上前,甲叶铿锵作响,在死寂的宫殿中回荡。
来到殿中,褒英昂首,声如洪钟:
“吾乃大汉右庶长!首辅鲍季平麾下,上庸镇守将军褒英!郑君,尔国大势已去,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王座上的郑伯身体剧烈一颤,艰难地抬起头,看着殿下那名浑身浴血,如同战神般的汉军将领,以及他身后如狼似虎、杀气腾腾的汉军士兵,最后一丝抵抗的意志也彻底消散。
他颤抖着,在内侍的搀扶下,艰难地站起身,然后,缓缓屈膝,向着褒英,向着那面猎猎飘扬的“汉”字大旗,跪伏下去。
“郑…郑国…愿降……”微弱而绝望的声音,宣告了一个国家的终结。
城外,王老汉看着城中升起的几处浓烟,以及渐渐平息下去的喊杀声,茫然地拾起一个滚落到脚边的红薯,用粗糙的手掌擦去上面的泥土。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一丝对未来的迷茫:
“仗打完了……这红薯,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换成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