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中原震动(2/2)
以往,田完对此心存感激,认为是互利共赢。但近年来,尤其是察觉到燕国在北方悄无声息地鲸吞了箕子朝鲜之后,他心中的感激逐渐被一种冰冷的警惕所取代。
“燕人……所图非小啊。”田完喃喃自语。他回想起最近一次与燕国秘密使者的会面,对方虽然依旧客气,但言谈举止间,那股隐藏的优越感和若有若无的胁迫之意,已然不同往日。燕国支持田氏,真的只是为了一个亲燕的齐国邻邦吗?
恐怕未必。
田完敏锐地意识到,燕国很可能是在养蛊!他们扶持田氏掌控齐国,待到时机成熟,或许会以“助田氏正位”为名,行吞并齐国之事。一个内部被渗透得千疮百孔、军政大权几乎被田氏架空的齐国,在已然强大的燕国面前,有何抵抗之力?届时,他田完辛辛苦苦谋划十数年,岂不是为燕国做了嫁衣?
“驱狼引虎……”田完的指尖微微发凉。他现在面临的困境是,田氏代齐已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刻,离不开燕国的支持,至少是默许。但继续依赖燕国,无异于与虎谋皮。
“必须加快步伐了!”田完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不能再满足于缓慢的渗透和掌控,必须在燕国彻底消化北方成果、将主要精力南移之前,完成田氏代齐的最后一步,真正掌握齐国的完整权柄,整合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来自北方的威胁。
同时,他也需要寻找新的平衡力量。南方的汉国异军突起,或许……是一个可以接触和利用的对象?汉国与楚国大战,必然无暇北顾,但若能与之建立联系,哪怕只是虚张声势,也能对燕国形成一定的牵制。
“来人!”田完沉声唤道。
一名心腹悄然入内。
“加派人手,严密监视与燕国接壤的所有关隘、市集,燕国使臣、商队的一举一动,都要详细记录,随时报我!”
“另外,”田完压低了声音,“选派精明可靠之人,持我的密信,南下去……接触一下汉国的商人,了解一下汉国的态度。”
“是!”心腹领命,无声退下。
田完走到窗边,望向北方漆黑的夜空。那里,一个庞大的阴影正在成型,而齐国的内部,一场关乎国运的嬗变也即将到来。东方的局势,因燕国的悄然崛起与田氏的警觉,而产生了些许变化。
然而田完不知道,燕国国内的变化可不仅仅是疆域的变化。
田完的警惕并非空穴来风,但他对燕国变化的认知,仍停留在疆域扩张和国力增强的层面。
他远远没有意识到,燕国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其内部发生的、远超这个时代常规路径的科技与制度跳跃。
燕国,蓟城。 表面的平静下,暗流远比齐国临淄更为汹涌。
老燕侯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昔日开疆拓土的锐气已被暮年的昏聩与对权柄的恋栈所取代。
权力的真空和继承问题,使得几位成年公子纷纷拉拢朝臣,结交将领,明争暗斗日趋白热化。
其中,风头最盛的当属公子尚。
他战功赫赫,曾率军西破时常扰边的韩侯国(指当时存在于燕国附近,非战国七雄之韩的小诸侯国、部族联盟),东征并最终吞并了箕子朝鲜,在军中威望极高,也被许多朝臣视为燕国未来继续扩张的不二人选。
然而,真正让公子尚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并不仅仅是他的军功。
朝野上下隐隐流传着一个消息:公子尚身边有一位极其神秘的谋主,此女足智多谋,算无遗策,公子尚近年来许多关键的决策,背后都有她的影子。因其总是一身醒目的红裙,无人知其真实姓名与来历,故被知情者敬畏地称为——红夫人。
蓟城,公子尚府邸,密室。
与外界想象的奢华不同,这间密室陈设简洁,甚至带着一种冷硬的秩序感。墙壁上悬挂着大幅的、绘制精度远超同时代水平的东北亚及部分中原地区舆图,上面以不同颜色的朱砂标注着势力范围、资源点和可能的进军路线。
一位身着赤色深衣长裙的女子正背对着门口,凝视着地图。她身姿挺拔,乌黑的长发简单地挽起,仅以一根玉簪固定。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散发出一种掌控全局的冷静气场。
公子尚推门而入,他身形魁梧,面容刚毅,经过这十数年的洗礼,他早就没有当初年少时的轻狂和浮躁,在面对那抹红色背影时,眼神中却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敬重与依赖。
“夫人,刚收到消息。汉国姬子越已攻破楚国申城,天下震动。”公子尚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红夫人缓缓转过身。她的面容并非绝色,但一双眸子却深邃如寒潭,仿佛能洞穿人心,看透世事迷雾。
她的年龄似乎是个谜,既有少女的清冽,又有历经沧桑的沉静。
“申城陷落,比我们预估的早了三个月。”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姬子越,果然是一把锋利的刀。姬长伯有此王叔,当真是如虎添翼。”
“对我们而言,这是好事。”公子尚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中原,“楚国疲弱,中原诸侯惊恐,正是我们南下的良机。齐国田氏……”
“田完已经开始警惕我们了。”红夫人打断了他,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他最近加强了对边境的监控,还试图派人接触汉国。小聪明罢了。”
公子尚皱眉:“田氏在齐国根基已深,若不能为我们所用,恐成南下障碍。是否要……施加些压力?”
红夫人轻轻摇头,走到一侧的案几旁,上面摆放的不是竹简,而是几册以奇特方式装订的纸质书卷,以及一些绘制着复杂图形的绢帛。
“对付齐国,尚未到动用武力之时。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他们无法理解的力量。”
她拿起一张绢帛,上面绘制着一种结构精巧的双轮马车草图,注明了轴承、减震等远超时代的设计。
“新式的马车和道路修筑法,能让我们的物资调拨和军队机动速度快于齐国三成以上。”
她又指向另一份关于高炉炼铁技术的简要说明。
“更优质的钢铁,意味着更锋利耐用的兵器,更坚固的甲胄。我们的斥候,已经开始配备初步改良的弩机,射程和精度非齐弓可比。我们的正规军中,也已经装备了汉国一样的火炮和枪支!”
公子尚看着这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些正是红夫人带给他的,最宝贵的财富——超越时代的见识与技术。
“然而,技术只是其一。”红夫人放下绢帛,目光再次变得深邃,“制度的变革才是根本。我们推行的‘军功授爵’,打破世卿世禄,让寒门子弟有晋升之阶,军中效死之力非旧制可比。在新占领的箕子朝鲜之地试行‘郡县编户’,直接掌控民力赋税,效率远高于分封。这些,才是我们未来横扫六合的基石。”
她看向公子尚,语气严肃:“你的几位兄弟,还在为拉拢几个老旧氏族而争斗不休。他们的格局,太小了。你的对手,从来不是他们,也不是齐国的田氏,而是刚刚崛起的汉国。”
“那夫人的意思是?”公子尚虚心求教。
红夫人转身,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那广袤却尚未被完全开发的东北平原乃至更北方。
“想要对抗未来的汉国,与天下诸侯逐鹿中原,我们必须扩大我们的根基,重点在于彻底消化和整合这片被中原忽视的广袤土地!积蓄力量,革新制度,推广技术。待中原诸国在互相征伐中耗尽力气时,我们再以雷霆万钧之势,携碾压之势南下!届时,无论是内部倾轧的齐国,还是陷入楚地泥潭的汉国,谁能挡我?”
她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莫测的光芒。
“至于田氏……暂且让他们以为我们只是想扶持一个亲燕的齐国吧。让他们去和齐公残余势力,去和可能出现的汉国使者周旋。我们需要时间,也需要他们……帮我们稳住东线。”
公子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深深一揖:“尚,谨受教!”
红夫人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铁骑南下、席卷天下的壮阔画面。
这个悄然崛起的北方巨人,在其内部跳跃式发展的驱动下,以及这位神秘红夫人的谋划下,正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默默积蓄着改变天下命运的力量。
而中原的诸侯们,对此却仍懵然不知,或仅仅停留在模糊的警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