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浊浪排空,洪水奔腾(1/2)
昨日傍晚一场暴雨,直下了一个时辰方歇,夜间又淅淅沥沥下个不住。
到了今日申牌时分,天色阴沉得紧,乌云压顶,仿佛要将人间万象都笼罩在晦暗之中。忽然间,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将下来,化作倾盆大雨。
此时袁易正在立身斋檐下观雨。
雨帘如幕,蔽天盖地。檐下飞水如练,溅玉碎琼。院中积水已成洼,雨点打在水面上,激起万千涟漪。
香菱静静侍立一旁,见袁易穿着一袭月白箭袖袍,负手而立,风拂动他的衣袂,更显得身姿挺拔。她心中暗叹:“四爷的气度真真是不凡,便是观雨也自有一番气象似的。”
忽见院门处转出几个人影,蒙雄携张若锦夫妇、林之孝夫妇或撑伞或披雨衣,冒着瓢泼大雨走来。几人见袁易站在檐下,忙快步上前要在雨中行礼。袁易抢先开口道:“雨大,进屋再行礼不迟。”说罢转身步入斋内。
五人跟进来,袁易在堂上黄花梨木太师椅上坐了,五人方行礼,袁易命他们起身。
蒙雄上前一步,恭声将今日捉拿吴新登夫妇及其家眷下人、查抄家产等事细细回禀。当说到吴新登夫妇百般抵赖,在城外起获两大箱金银财宝时,袁易眉头微蹙。
“好个刁奴!”袁易听罢,沉声道,“贪墨严重,抗拒阻扰清查,竟还藏匿家财,这般背主忘恩,罪恶甚大!”
他略一沉思,目光如电扫过堂下五人,当即下令:“你们召集荣国府所有有头脸的管家、管事、管事媳妇并清客相公,于后日巳时初刻,齐集荣国府正院。当众打吴新登四十大板,其妇二十大板!并当众宣布,要将这对夫妇发卖到偏远苦寒之地!此事仍由蒙雄主理,张若锦、林之孝两家协从办理。”
蒙雄等人领命:“谨遵四爷钧旨!”
张若锦夫妇与林之孝夫妇,俱是心惊。这般惩处,在世家大族中可谓极重了。不但抄没家产,当众受刑,还要发卖偏远苦寒之地,多半会惨死,纵然能侥幸活到老,也是一辈子不得翻身。
林之孝夫妇二人眼神交汇,都在暗自庆幸:好在见机得早,主动招认赔补,又尽心协助清查,否则今日吴新登的下场,只怕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林之孝家的想起不久前还与吴新登家的在一处说笑,不觉打了个寒颤。
张若锦心中也是波涛汹涌。他此番奉袁易之命,负责清查荣国府,虽总体算卖力,但难免顾及旧情,也有点手脚不干净。这一刻,他顿时暗下决心:往后定要更加清廉谨慎,马虎不得。
袁易又吩咐了几句后,蒙雄五人才恭声告退。
一行人穿过庭院,见雨似乎越下越大,天地间茫茫一片。
张若锦老婆沈氏撑着伞,对丈夫低声道:“好大的雨啊!这六月天,竟下得如秋雨一般凄冷。”
张若锦叹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沈氏道:“是啊,那吴新登两口子头里多么体面威风,如今竟沦落到这般下场!往后咱们可要越发小心了……”
话未说完,一阵风卷着雨点扑面而来,将她的后半句话都打散了。
张若锦夫妇与林之孝夫妇都忙加快脚步,各自心中都沉甸甸的,仿佛这雨水不是落在地上,而是砸在了心头。
……
……
翌日,六月十三。
这日一早就见阴云密布,天色晦暗如暮。才过卯时,便听得“哗啦啦”一阵急响,瓢泼大雨已是倾泻而下。
雨点砸在郡公府的琉璃瓦上噼啪作响,似万千珍珠滚玉盘。雨水顺着郡公府的飞檐流下,形成一道道水帘,在灰蒙蒙的天光中闪着冷冽的光泽。
这般大雨持续了大半个时辰,郡公府院中又已积水成洼。有几株芭蕉被雨水打得东倒西歪,残破的叶片在风雨中瑟瑟发抖。
渐渐地,雨势转小,化作绵绵细雨,如烟似雾,将整个郡公府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
谁知到了下午申时初刻,老天爷骤然又变了脸,又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乌云如墨,层层叠叠,仿佛要将人间万象都吞噬其中。紧接着,大雨又一次倾泻而下,其势不弱于早晨。
此刻袁易正身着一袭玄色箭袖袍,站在立身斋檐下,望着漫天雨幕出神,神色凝重,竟是呆呆地看了半晌雨景。
香菱侍立在一旁,见他这般模样,忍不住轻声唤道:“四爷。”
袁易缓缓转头,目光仍带着几分沉思:“何事?”
香菱抿嘴一笑:“奴婢斗胆,发现四爷近日对下雨格外在意,常常望着大雨出神。不知是何缘故?”
袁易闻言顿了顿,目光又转向院中积水,有处低洼之地,积水竟深达半尺。他沉声道:“我在寻思着,夏季洪涝频发,近日接连大雨,或许要出现水患了。”
香菱道:“四爷真不愧是天潢贵胄,便是观雨也想着这般民生大事。若是寻常富贵公子,此刻只怕还在赏雨作乐呢。”
袁易却不再言语,只凝神望着雨幕。雨点打在水洼里,涟漪一圈套着一圈。他心中暗忖:自上月以来,已是下了多场大雨,近三日更是大雨连绵,看来泰顺三年的直隶水灾多半要来了!
念及此,他转身回到斋内,取了一张直隶地图,铺在了紫檀木大案上。
虽是白昼,天色晦暗,斋内已点着灯火。此刻香菱见袁易在大案上铺开了地图,忙上前将灯盏移近。
地图上山川纵横,城池星罗棋布。袁易修长的手指在图上缓缓移动,目光在永定河、子牙河等处流连。这些河流如同血脉贯穿直隶,若有决堤,必会殃及周边州县……
……
……
果然,袁易所料不错。
就在六月十三这日,泰顺三年的直隶水灾真的来了!
因直隶地区遭遇罕见的强降雨,永定河、子牙河等河流,水位暴涨。而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积严重,排水能力不足,更加剧了洪涝灾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