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三一三章 身后名?要它作甚?不介意杀个血流成河!

第三一三章 身后名?要它作甚?不介意杀个血流成河!(1/2)

目录

吴印乘坐在马上,内穿僧服,外套官衣。

整个人的神色,都带着郑重与些许的兴奋。

本来按照陛下给他们的时间,他们是不用走这么早的。

过了初五再动身也不迟。

但吴印,却不准备等了。

清丈田亩之事,越早进行越好。

而且,他也迫不及待的想要过去看一看,山东那边是一个什么情况。

那可是千年孔家!

他这边先前,就是已经在江西那边和龙虎山的有了一些争斗。

事实证明,龙虎山那边的人也不过如此,没有多强硬。

还没有怎么动作呢,就缩了脑袋。

以至于让他这边的满身力气,都无处使。

这一次,希望孔家这个千年的家族,如今已经被捧到了天上去的存在,能稍稍的有些骨气。

能强硬一些,别和龙虎山张家那样跪的那么快。

能让他和他们好好的斗一斗,如此才有趣!

什么龙虎山,什么千年的孔家,他倒是想要看一看,他们的脑袋硬不硬。

他握住了腰间的刀,神色带出了一些凌厉。

他是不介意来到山东这边清丈田亩,多杀一些人,血流成河的。

至于身后名……他并不在意。

他一个和尚,都已经脱下僧衣为官,操起了刀,办起来江西那边的事儿了。

还在意什么身后名?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罢了。

只要这个时候能过得安稳,将一些自己想要办的事给办了,那也就足够了。

至于其余的……倒是不必考虑太多。

这可是千年孔家,能和这样的人交交手。

能让这样的存在,在自己这里变得干净,那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儿。

宋朝不遏制土地兼并,至于元朝,那不知道比宋朝粗放到了哪里去。

那些草原蛮子,根本就不会治理国家。

各方面做的实在是太糙了。

先有宋,又有金,接下来又有元朝,而孔家的地位又非同一般,

种种相加之下,这孔家的财富,土地,都早已变得啊,特别惊人。

根深蒂固,树大根深,乃是一个活脱脱的庞然大物。

但这样的庞然大物斗起来才有意思。

孔家也好,别的家也罢。

抛开外面的光鲜华丽,神圣的外袍,里面大多都是不堪入目的藏污纳垢的污秽之地。

高门大户之间,肮脏事不知有多少。

这也就罢了,更为重要的是,吴印可记得,如今这看起来格外神圣的衍圣公这边,当年都干出了什么事儿。

金人来了投降金人,蒙元人来了投降蒙元。

那是格外的顺服,骨头特别的软。

干出这等事情来,很难让人对他们产生多少的尊重和敬意。

他们的日子,过得太好了。

如今可以适当给他们清理清理一下,感受一下国朝的新气象!

……

衍圣公孔希学,此时也在朝着山东这边快速的赶路。

以往,每次来京师参加正旦大朝会,孔希学都要出了正月才会动身往回返。

毕竟孔家地位本身就高,而他身为衍圣公,那地位也就愈发的崇高了。

不知有多少人想要与他相交。

这还是他每年都要拒绝很多人的情况之下。

不然的话,他一年都走不出这京师来。

可这一次则不同。

这一次,他连在京师这边多停留片刻的功夫都没有了。

只想赶紧赶回去曲阜去。

就这个事儿,再进行一番交待,免得再出现什么样的差错。

虽然他觉得,有了他先前的那些布置和安排,这一次朝廷这边清丈田亩,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可是这等大事,他这边不回去坐镇,终究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安心。

这次的事儿很重要,可不能让有什么人犯了傻。

虽然他觉得不会有人犯傻,但是,小心一点总是没错的。

……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就过了正月十五。

元宵佳节过后,体验了一把超长假期的洪武朝移动官员,再度开始上班。

很多人的精气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头一天开始工作,总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这就是典型的假期综合症了。

而头一天开始工作,各方面的事情,那是一点都不少。

大多还都是大事儿。

比如往将往西南等地运送粮草物资,再比如山东和福建那里的清丈田亩……

重要的事情太多,以至让在北平那边,创建军事学院这一件事,儿都变得不怎么显眼了。

不过刘伯温却从这件事情里,觉察到了很多的不同来。

一方面,军事学院是一件关乎根本的事。

打破了以往只有儒学才能有学校进行教授相关知识,武学只有家传和自学的界限。

由官府出面,建立了正式的学校。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从这件事情里,看到了一些别的方面。

不少人都觉得,上位将军事学院设立到北平,是因为大将军徐达,常年在北平那一线进行驻守。

而且,今年又进一步的要在北平那边修建长城,将东面的长城直接给修建到海里面去。

将军事学院弄到北平那边,有利于大将军徐达,及其一些人进行教学。

也有利于军事学院的那些人,能更好的去学习。

毕竟北面那边是经常有战事的。

但是刘伯温在这件事情上,却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他总觉得,上位在这件事情上,有更有深意的用意。

很有可能是想要将都城,给迁徙到北平那边去。

他觉得,很有可能自己的想法是真的。

上位对于都城在应天这边,一直不太能看上。

觉得应天这边风水不太好。

历朝历代,在应天进行建都的王朝,寿命都不太长。

而且,在应天这里建都,对于北面的大片土地不容易进行统治,容易偏安一隅。

而这些年来,上位也一直在想着迁都的事。

比如考察开封,包括之前在中都凤阳那边修建皇城,都是一个明证。

如今上位要将军事学院往那边建立,而且在治理黄河的同时,还让薛祥来顺道梳理了一些京杭运河。

看样子,今后是一直要梳理到北平那边去了。

而且,往北平那边去还可以直走海运。

几者相加之下,他觉得上位往那边迁都,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样的想法,他也只是在心里面想一想。

别的人谁都没有说。

宦海沉浮多年,他可不是杨修那种人。

很多事儿可以看透,但并不能太过于张扬……

对于上位准备在北平这边建都这事,刘伯温从心里面是很支持的。

其实,在北平建都,他老早之前就有考虑过。

觉得相对于关中洛阳开封等这些古都所在地。

北平更适合建都。

地方宽阔,后面又有大片的平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