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744章 氢氧发动机

第744章 氢氧发动机(2/2)

目录

这就需要奥氏体不锈钢、特种铜合金等材料了,只有这些材料才能在低温下保持良好韧性,这些也都是需要研究的。

最后就是点火系统,这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算是前面的难题都解决了也没有用。

而它的核心难点在于发射前发动机预冷时会排出部分低温氢气,如果让这些在发射区积聚与空气混合,那么一旦遇到遇点火时候的火焰,或者是静电,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消氢点火装置了,它会在发动机主点火前几秒启动,利用特殊药剂燃烧产生的高温金属粒子流,将可能积聚的氢气提前安全消除。

这就必须要“准时、准确”,不要说一秒钟了,就算是差0.01秒钟都不行。

可以说整个点火过程的控制时序要求极为精确,必须达到毫秒甚至微秒级,这在后世或许不算什么,毕竟可以电子控制,进行各种设置,但想要在这个年代实现可十分困难。

所以只有解决了高性能涡轮泵、低温阀门和可靠点火系统这几个难题,发动机才能够制造出来。

而这还不算完。

低温推进剂技术也是一个问题,要知道实验室能够作出推进剂来,但不意味着能够量产,这中间需要氢液化器,而国内研究出来的氢液化器,每小时产率仅有10-14升。

其次就是如何研究出适合长期保温的大容量储罐,来防止推进剂快速蒸发,毕竟液氢极度易燃易爆,其蒸汽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星即可爆炸,这可是很危险的。

也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成功把发动机研究出来。

其次就是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了,顾名思义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控制火箭姿态,要知道在大型火箭发射的时候,发动机摇摆会产生复杂动力学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难点也不容易。

毕竟火箭发射后是不可逆,需应对极端环境,就比如振动、噪声、温度剧变等等,任何微小故障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所以就需要控制系统架构和软件高度可靠,具备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能力,甚至还要实现自主轨迹规划。

这些只是第一步。

还有就是要解决制导与控制问题,克服弹性振动、复杂动力学、风扰等因素,确保火箭姿态稳定并精确入轨,这就需要姿态控制算法了。

就比如例如采用横法向导引控制、迭代制导等技术。

最后就是多系统复杂协同,把推进、控制、结构等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精确控制,而想要解决这些,就需要先解决弹性体、耦合振动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比起第一个难题倒是要好解决一些,毕竟像是弹性体、耦合振动这些问题,在后世虽然无法找到关于长征三号完整的资料。

但这些问题单独去搜索如何解决,也是能够找到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