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周王的医术(1/2)
返回宗人府后,福王朱常洵便联合信王朱由检、秦王朱存极、晋王朱求桂,给大明境内各藩王下发公文。
先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大明立国已二百余年,各藩宗室人口日益庞大,朝廷已经养不起了。
但陛下与朝廷,还有我们这几个老朱家的当家人,也不忍心让朱家子孙上街讨饭。
如今朝廷正在海外开疆拓土,若是有心,便积极响应朝廷号召,主动削减各藩爵位,同时将名下产业登记造册,向户部报备,统一向朝廷缴纳赋税。
将来朝廷会在海外给你们分封一块好地方,恢复麾下三护卫,允其军政自专,到时候做个海外诸侯,也比窝在大明境内混吃等死强。
要是不愿意去海外,朝廷也不勉强,只是往后自个儿珍重些,别触犯大明律法,不然的话,朝廷和宗人府也不会客气。
随后,他们派遣三万皇明卫火速出京,给各藩王传达朝廷公文。
与此同时,江宁也赶忙从西山调集人手前往河南,帮助左光斗制作水泥以加固河堤。
毕竟郭允厚不久后要跟着自己下江南,河南的事便全落在左光斗和周王朱恭枵身上了。
为加快河南工程进度,朱由校又下旨从全国各地选派一批水利专家前往河南,统一归左光斗调遣。
此时身在河南的左光斗,自然不知道朝廷的这些举动,仍在一心一意地推动工程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新任河道总督周王朱恭枵表现异常积极,虽然专业有些不对口,但问题不大,左光斗制定具体施工方案、把握大方向,朱恭枵则负责监督工程进展。
这一日,左光斗又来到河道上视察施工进展,只见工地上架着几十口大锅,熬着浓郁的药汤,散发出奇特的香气。
左光斗略感疑惑,嗅了嗅,随后走上前,见周王朱恭枵正在往铁锅里加药材,时不时还凑上去闻一闻。
左光斗赶忙上前打招呼:“殿下,这是在忙什么?”
朱恭枵笑着道:“原来是左大人!
本王把提神醒脑汤重新改良了,加大了药量,想着赶紧试试看效果如何。”
左光斗闻言,顿时脸色一沉,疑惑问道:“那殿下还未曾试过?”
朱恭枵摇了摇头:“有这些和尚和缅军俘虏,让他们先尝尝。”
左光斗一听大惊失色,赶忙道:“殿下,还请慎重!
这些人虽罪有应得,但都是免费的劳动力,若是把他们毒死了,朝廷可要损失不少。”
朱恭枵笑道:“左大人这说的是什么话?
本王的医术是祖传的,怎会治死人?
你放心便是。”
说着,命人给和尚和缅军俘虏发放药汤。
只见一群和尚和缅军俘虏个个无精打采,打着哈欠,眼泪鼻涕不自觉地往下流,排队领药,端着瓷碗一饮而尽。
之后,他们整个人显得十分亢奋,更有甚者大胆请求再来一碗,却被士兵当场拒绝,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开始做工。
看到这一幕,左光斗只觉大脑宕机——这吃的是药还是毒?
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这些和尚和缅军俘虏,似乎已经离不开周王的“提神醒脑汤”了。
随后,周王朱恭枵拉过一名和尚,询问具体感受。
那和尚沉思片刻后道:“浑身充满了劲儿,心情十分激动,亢奋异常,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
朱恭枵满意点头,让人将他带下去继续干活。
只见工地上的和尚和缅军俘虏仿佛不知疲倦一般,都在拼命干活。
左光斗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忽然觉得自己可以把河南境内所有工程安排妥当后,全交给这位周王殿下,自己则赶去陕西规划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与植树造林之事。
于是他便与周王朱恭枵商量,朱恭枵听完后异常兴奋,拍着胸膛道:“左大人尽管安排,河南这边有本王盯着,谁要是敢不好好干活,本王就把他的药停了!”
左光斗点头应下,毕竟朝廷如今缺人手,北方诸省工程量浩大,自己不能一直耗在河南。
随即他开始详细规划河南境内所有工程,一一交接给朱恭枵,自己则准备前往陕西。
河南洛阳府的向风、孙云鹤、李老鸭等人,原以为郭允厚年后便会返回洛阳,谁知等待许久,只等来一封任命向风为钦天监副监的公文和一块关山太保的金牌。
郭允厚在公文里明确指出,由向风统帅一千多名关山太保成员,继续在河南境内进行考古,并对诸多事务一一详细叮嘱。
向风激动万分,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能独当一面,还成功“上岸”,吃上了朝廷俸禄,于是立马干劲十足,带领手下一千多名关山太保成员,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考古工作。
与此同时,身在陕西延安府的杨安,这段时间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滋润了。
整日待在驿站,吃喝全由朝廷报销,又有大表弟李自成隔三差五请客吃饭,还有新任延安府总捕头张献忠时常来找他喝酒。
杨安有时会产生一种错觉。
自己不是来延安办差的,而是来享受生活的。
不过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