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 > 第513章 小花泪(1O)

第513章 小花泪(1O)(2/2)

目录

“我跟她们说了,”刘媒婆放下水杯,眼神亮得很,“惠娥你呢,不用搬去曹家窑,就在王家窑住着,把环宇娘伺候到老,给她养老送终。二蛋呢,白天在公社卫生院上班,晚上就来王家窑住,俩家的活计一起干,俩家的地一起种,不分你我。”

她顿了顿,看着俩人的脸色:“等环宇娘百年之后,小花也长大了,能自个儿做主了,你们再搬到曹家窑去,给曹大娘做伴。这样一来,王家有人养老,曹家有后,俩娃也不用分开,你们说中不中?”

惠娥和曹二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松快。这主意既顾全了王家的脸面,又给了曹家台阶,最要紧的是,俩老人都能照顾到,俩娃也不用遭分离的罪。

“中!就按刘大姐说的办!”曹二蛋先表了态,声音亮得很,“我没啥意见,在哪住都一样,只要能跟惠娥和娃在一块儿。”

“我也中。”惠娥红了脸,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娘把我当亲闺女待,我伺候她是应该的。”

事情就这么定了。环宇娘听了,抹着眼泪说:“刘大姐是能人,这主意周全。”曹二蛋的娘也点了头:“只要能让俩娃好好的,我老婆子没啥不乐意的。”

婚礼定在麦收后的第一个黄道吉日。村里人都来帮忙,张大爷带着后生们把王家窑的院子扫得干干净净,二婶子领着妇女们在灶房里忙活,蒸馍的麦香混着炖肉的油香,飘得半条街都是。

惠娥坐在炕沿上,环宇娘正给她梳辫子,把那支银簪稳稳地插进发髻。“环宇要是在,看见你今天这么俊,不定多高兴呢。”老人的声音有点哽咽,却带着笑。

惠娥摸着头上的银簪,眼眶湿了。墙上,环宇的遗像擦得干干净净,照片上的人笑得依旧憨厚,像是在说“惠娥,恭喜你”。她忽然觉得,那些逝去的人从没有真正离开,他们就像这银簪,这老窑,这黄土坡上的风,一直都在,看着她把日子过成该有的样子。

曹二蛋来接亲时,穿着件新做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牵着曹勇,曹勇旁边是穿着红布小袄的小花,俩娃手里都攥着束野菊花,是清晨去后山摘的。

“爹,娘!”曹勇脆生生地喊,喊得惠娥心里一暖。小花也跟着喊“爹”,声音怯生生的,却像颗小石子投进曹二蛋的心湖,漾起圈圈涟漪。

拜堂就在王家窑的院子里,简易的礼台搭在老梨树下,上面铺着红布,放着秤和镜子。村支书当证婚人,清了清嗓子说:“曹二蛋同志,李惠娥同志,今天喜结连理,要互敬互爱,孝敬老人,抚育子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好!”乡亲们的喝彩声差点掀了屋顶。

曹二蛋牵着惠娥的手,对着环宇娘鞠了一躬,又对着赶来的曹大娘鞠了一躬,最后俩人对着乡亲们鞠躬,脸上的笑像院里的向日葵,灿烂得晃眼。

酒席开了二十多桌,院里院外都坐满了人。男人们端着酒碗划拳,女人们抱着娃说笑,曹勇和小花端着糖水碗给长辈们敬酒,俩娃的小脸通红,像熟透的苹果。

惠娥看着眼前的热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她想起刚嫁过来那年,环宇也是这样,在院里摆了酒席,给她夹她爱吃的肉;想起赵建国转身离去的背影,那句“日子是过出来的”;想起秀兰没绣完的虎头鞋,曹二蛋红着的眼眶……原来所有的相遇和离别,都是为了最终的团圆。

傍晚时分,乡亲们渐渐散去,院子里安静下来。曹二蛋帮着收拾碗筷,惠娥坐在门槛上,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窑里从未有过的踏实。曹勇和小花趴在炕桌上,用手指头划着算珠玩,嘴里念叨着老师教的算术题。环宇娘坐在一旁,眯着眼睛笑,手里还在给曹勇缝书包。

曹二蛋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递过来一块没吃完的喜糖。“甜不?”他问。

惠娥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点了点头。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散开,顺着喉咙往下淌,暖了胃,也暖了心。

小溪还在村西头潺潺流着,梧桐树叶在晚风中沙沙响,像是在唱一支古老的歌谣。惠娥知道,往后的日子不会一直是甜的,或许会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或许会有鸡飞狗跳的争执,但只要身边有这个踏实的男人,有这两个懂事的娃,有这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她就什么都不怕。

月光爬上梨树枝头,把院子照得亮堂堂的。曹二蛋牵着惠娥的手,走进窑里,窑门“吱呀”一声关上,把所有的风霜都挡在了外面。炕桌上的煤油灯明明灭灭,映着满炕的欢声笑语,像首唱不完的歌,在这黄土坡上,轻轻地,暖暖地,一直唱下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