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不装了摊牌了(1/2)
朴熙载这人在朝鲜时师从大儒学习经典,平日里最是仰慕大梁,此前在悯忠寺不过是因为立场不同,所以才对大梁的士人做出些刁难的举动来。
但他的那些小伎俩,只三两下就被陈凡化解的干干净净,一来二去,这让朴熙载对陈凡这个状元的兴趣更大了。
这不,他在同文馆听说了黄会筹办送行三甲同年的聚会,知道陈凡肯定也会到场,于是便紧赶慢赶过来了。
谁知刚到,就听见陈凡刚刚吟诵的那首诗。
朴熙载的母亲到三十五岁才怀孕生下了他,他虽然出身朝鲜大家族,但父亲在他六岁时早亡,自小就是母亲将他拉扯长大。
临出使前,他的母亲眼睛已经不能视物,虽然他找了几个合用的仆人伺候,但自从离家之后便一直挂念。
刚刚突然听到陈凡那句“此时有子不如无”,便立马想到在临行前,母亲拉着他的手,摸索着抚摸他的脸,依依不舍担心的样子,于是泪崩如雨,不能自已。
大梁这帮人正沉浸在陈凡的诗中,谁知道突然来个人“┗|`O′|┛嗷~~”的一嗓子,顿时将大家吓了一跳。
陈凡也很意外,却见朴熙载来到陈凡面前恭敬深深施了一礼道:
“陈状元,熙载此前在悯忠寺多有冒犯,实乃井蛙之见,今日特来赔罪。方才闻君‘此时有子不如无’一句,如惊雷击心——家母目盲多时,熙载出使前,她摸索抚我面颊,哽咽道‘儿行千里,母如失明复失魂’。此刻闻诗方知,天下孝子之痛,竟如此相通……
状元公以诗道尽人子愧疚,熙载感同身受,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众人没想到陈凡一诗威力若斯,竟让堂堂的朝鲜使臣不顾使臣体面,在众人面前痛哭流涕。
但细细一想,人心都是肉长的,想到自己的母亲,众人又有谁不哽咽呢?
陈凡轻轻将他搀扶起来道:“熙载兄请起,朱子曾言‘孝者,百行之源’,其本在于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兄台既负才学,远渡重洋,若能以所学济世安民,使朝鲜闻中华上国之教化,便是对高堂最大的告慰!”
朝鲜读书人最是信服朱子,陈凡的话让朴熙载心中好受的不少,他又是一礼道:“谨受教。”
有了朴熙载这个小插曲,黄会知道今天他想要落一落陈凡面子的打算没戏了,正准备转开话题,让别人表现表现,冲淡陈凡刚刚那首诗的威力。
谁知一直谦恭有礼,如同“甘草”的陈凡这时却道:“刚刚第一首作完,思如泉涌,第二首竟也得了。”
不是,刚刚是谁一脸为难,半推半就来着?
这时候你牛逼了?
这时候你硬扎了?
不要啊,我真不想让你装下去了啊!
黄会心叫“要糟”。
可不就要糟了嘛,只见陈凡踱步上前,站在他和蔡万等一帮狗腿对面吟诵道:
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
春帆二水外,蓁蓁六朝余。
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
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
又是一首,又是一首让人头皮发麻的诗。
脚下的路途已经进入古称维扬的金陵一代,这片土地的星宿分野正对应天上的牛宿和斗宿。
你的船帆将行驶在秦淮河与大江之外,春草繁茂,依然留存着六朝古都往昔的痕迹。
希望你为官清廉,心境如官舍中生成的冰雪般澄澈;同时也预想你将为国事不辞辛劳,谏书会伴着风尘急速传递。
自古以来,凡是治理国家、担当重任的人,有哪一个能不心系普通百姓的生计呢?
这……
这是送别诗嘛?
这分明是陈凡送别自己的诗,分别是展露自己心迹的诗啊。
表面上这首诗好像是在写送别去金陵上任的好友。
但结合刚刚黄会口中,说陈凡即将被贬去松江府。
都是南直隶,你说你说你送三甲同年去金陵?
开什么玩笑?
谁家三甲能去南都为官,大家伙没那么好运气好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