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司马懿的风评(2/2)
诸葛亮坐在主帅的位置上,见众将到齐后,方才缓缓开口道:“诸位,司马懿坚守函谷关已有半月,任凭本相如何挑衅,他都坚守不出,我们不能再继续等下去了,必须重新拿回战场主动权...”
“而且昨日斥候来报,北方的数万魏兵及粮草辎重开始大量往洛阳城集结,如果没有阴谋的话,魏军怕是准备坚守洛阳城,与我军打持久战。”
诸葛亮环视诸将,继续说道:“两国会战,说白了打得就是粮草辎重,魏军有河北和中原这两大粮仓之地作为后援,我军倘若真跟他们打消耗战,局面怕是对我们不利。”
“因此本相决定,大军暂时回撤潼关。”
撤军?
众将面面相觑,脑袋有些发懵。
要知道这场战事从开始到现在,两军一直处于对峙的状态,就算是打,顶多搞搞摩擦,抢占一两个关隘。
两军的主帅都是老狐狸,都在相互试探中寻求对方的破绽,谁都不肯轻易发动大规模的战事。
因此,那种大规模的攻城战和歼灭战,从来没有发生过。
在这种毫无建树的情况下,诸葛亮竟然要撤军不打了?
众将心中甚是疑惑。
诸葛亮起身走到沙盘前,将军们纷纷围了上来。
“此时的函谷关内至少有两万魏军,此关地势险峻,关隘狭窄,我军不可能全部展开攻城战,若是一队一队的组织攻关,那便成了添油战术,此乃兵家大忌,仗不能这么打...”诸葛亮指着沙盘上的函谷关说道。
众将军认真听着诸葛亮的分析,他们神情专注,又有些拘谨,没有一人敢出声打断。
“既然司马懿选择坚守不出,那函谷关我们便暂时不取了。”
紧接着,诸葛亮拿起一支绿色的旗子,旗子在他手中摩挲。
“想要逆转这场战事,拿到主动权,我们必须改变战术……”
“大军回撤潼关只是本相向司马懿施展的障眼法,十日前,赵云将军已经拿下了宛城,并生擒宛城守将戴陵,南阳郡的形势逐渐明朗……”
诸葛亮看向一旁的魏延,轻声唤道:“魏延将军。”
魏延一怔,连忙抱拳道:“末将在!”
“命你率五千轻骑南下取武关,亮所料不错的话,此时的武关已经是一座空城,拿下武关后,铁骑一路狂飙往东而行,直奔……许昌!”
说完,诸葛亮将手中的旗子,重重插在许昌的位置上。
众将呼吸一滞。
就连魏延也瞪大了眼睛,诸葛亮这一手奇袭,是要釜底抽薪啊!
其实,赵云拿下宛城之后,整个战场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蜀汉这边倾斜,此时的南郡几乎无险可守,新野、邓县、西峡这种弹丸小城,完全扛不住蜀军的围城。
“末将得令!”魏延抱拳领命。
诸葛亮盯着沙盘看了半晌,随即捋须道:“据前线斥候禀报,张合的军队就驻扎在博望坡,若奔袭许昌,博望坡是必经之地,文长啊,你所面对的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你可有信心击败张合?”
魏延拱手道:“末将定不辱使命,提张合的人头来见!”
“好,那接下来的战事,将围绕将军缓缓展开。”诸葛亮继续指着沙盘说道,“将军击败张合后,铁骑直奔许昌即可,到时赵云将军会接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