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1070章 师炮兵和骑兵建设

第1070章 师炮兵和骑兵建设(2/2)

目录

兵站的仓库里堆着小山似的弹药: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还有几箱没开封的掷弹筒。

小鬼子的守兵躲在仓库深处,正往麻袋里塞文件,想点火烧掉。宋诗论端着枪大喝:“放下!”那些小鬼子手一抖,火柴掉在雪地里,滋地灭了。

清理战场时,宋诗论在仓库的角落里发现个地窖。掀开盖子往下看,黑黢黢的深处传来呜咽声——是十几个被抓来的老百姓,蜷缩在草堆里,冻得直发抖。

战士们赶紧扔下去几件羊皮袄,把他们一个个拉上来,有个老汉上来就哭:“小鬼子说要把我们拉去填炮楼……”

宋诗论没说话,转身对通信兵道:“给师长发报,山阴拿下了。弹药太多,得派马车来拉——顺便告诉炊事班,多煮点姜汤,给老乡们暖暖身子。”

夕阳西下时,怀仁和山阴的捷报同时传到大同,胡子师长站在城楼上,望着西北方的雪野,那里的炊烟正袅袅升起——是怀仁的老乡在做饭,还是山阴的战士在烤火?

他不知道,但他清楚,这两座县城的雪,从此再也不会被鬼子的血染红了。

秦夏生牵着乌云走过来,手里捧着块烤红薯:“师长,尝尝,老乡给的。”

胡子师长接过来,烫得直换手,红薯的甜香混着雪的寒气,在嘴里化开,暖得人心里发颤。

“告诉王尚戎和宋诗论,”他咬了口红薯,声音裹着热气,“让他们在山阴和怀仁各自休整三天,然后将那些武器装备全部运输到大同,同时各自留一个营的兵力驻扎在山阴和怀仁县城。”

乌云仿佛听懂了,在雪地里刨了刨蹄子,发出一声清亮的嘶鸣,像在回应这场未完的征途。远处的草原上,120师的军旗在风雪里舒展,红得像团燃烧的火,把晋北的天空,烧得格外明亮。

正说着,通信兵又带来个好消息:怀仁、山阴两县的战斗结束,缴了12门火炮,其中九二式步兵炮8门,四一式山炮4门。

“加上大同的,现在有26门步兵炮、16门山炮了!”军需官笑得合不拢嘴,“组一个炮团绰绰有余!”

胡子师长却摇了摇头:“不够,聂师长刚又送了18门九二式、18门四一式山炮,说要让120师再组两个炮团。”

他望着远处操练的战士,忽然提高了声音,“告诉炮团团长,明天开始从全师挑人,要眼神好、会算数的,哪怕是炊事员,只要够格就调过来!”

115师分来的36门火炮,是用卡车拉进大同的。九二式步兵炮的炮管裹着油布,四一式山炮的炮轮上还沾着张家口的雪,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卸在校场,像捧着稀世珍宝。

炮团团长郑光荣蹲在地上,用手指量着山炮的炮管长度,嘴里念念有词:“四一式比九二式长两尺,射程能远三里地,就是调准星费劲……”

他忽然抬头对胡子师长道,“师长,我在367师的庄春生团长说过,炮兵得‘一专多能’,会操炮,还得会修炮、会看地形。我打算从各团抽些懂点机械的,跟着庄团长派来的教官学。”

“就这么办。”胡子师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你一个月,第二个炮团要建设起来,届时至少第二个团得会架炮、装弹。”

校场很快成了炮兵的天下。战士们围着九二式步兵炮,听教官讲瞄准镜的用法;老郑则带着人拆山炮的炮架,零件在雪地上摆了一地,像摊开的积木。

一个叫小马的炊事员蹲在旁边看了半天,忽然说:“团长,这炮轮的轴承跟咱们马车的差不多,缺油了就转不动。”

老郑眼睛一亮:“你懂轴承?”

“俺爹是铁匠,俺从小就跟铁疙瘩打交道。”小马红了脸,“俺能试试修不?”

三天后,小马真把一门卡壳的山炮修好了,当炮弹出膛,精准地落在三里外的雪堆上时,老郑拍着他的肩膀大笑:“好小子,从今天起,你就是炮团的人了!”

与此同时,骑兵团的训练也热火朝天,秦夏生把3个骑兵团的团长叫到一起,指着校场里的木桩:“看到没?那是小鬼子的骑兵靶,每天劈一百下,什么时候能一刀劈断,什么时候算过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