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第一团队交接返回(1/2)
当晚,农场附近一家颇具当地特色的餐厅里,热闹非凡。
林真逸、赵毕强、王选坚以及第一团队的张玉峰、周民强、李梅、刘银生、李江等同事,围坐在摆满美食的长桌旁,一场轻松又热烈的聚餐交流,正在进行。
张玉峰率先举起酒杯,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林总和各位新加入的伙伴,欢迎你们来到悉尼!”
“今天这顿饭,一是给大家接风洗尘,二是咱们一起好好聊聊,为农场的发展出出主意。”
林真逸举起酒杯,微笑回应,“谢谢大家这段时间,在这边的辛苦付出,今天咱们就放松放松,畅所欲言。”
说完,大家纷纷举杯,碰杯声清脆悦耳,气氛瞬间变得融洽。
酒过三巡,李梅放下酒杯,认真地说,
“林总,我先说说最近废弃矿场调研的情况吧。”
“我们考察了好几处废弃矿场,发现其中有两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改造成农场。”
“不过,其中一处矿场周边居民,对我们的改造计划有些担忧,害怕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林真逸微微点头,“这确实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李梅,你和团队后续多收集一些成功的生态改造案例,做成图文并茂的资料,找个时间和当地居民开个沟通会。”
“详细给他们讲解,我们的改造计划以及生态保护措施,消除他们的顾虑。”
赵毕强补充道:
“可以在沟通会上,展示我们会采用的环保技术和设备,让居民们直观地了解到,我们对生态保护的决心和行动。”
李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这些建议认真记了下来。
这时,负责技术的李江,皱着眉头说:
“林总,目前农场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还是不太稳定。”
“虽然经过多次调试,但偶尔还是会出现温度和湿度失控的情况。”
“我担心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王选坚接过话茬:“我们可以联系设备的生产厂家,要求他们派遣更专业的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全面检测和维修。”
“同时,我们自己的技术团队也要加强学习,掌握系统的核心技术,以便日后能够独立解决类似问题。”
林真逸表示赞同:“王选坚说的和厂家沟通的事情,就交给你和李江负责,务必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在农场内部组织技术培训,提升大家的技术水平。”
李江和王选坚点头领命。
负责市场销售的刘银生,放下手中的餐具,一脸愁容地说:
“林总,这边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太激烈了。”
“我们的产品虽然品质不错,但品牌知名度低,很难打开市场。”
“而且当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我有点摸不着头绪。”
赵毕强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们可以先从本地的农贸市场和小型超市入手。”
“开展试吃和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先了解和认可我们的产品。”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和当地的农业推广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打造品牌形象。”
林真逸接着说:“刘银生,你可以组建一个本地的营销团队,他们更了解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制定一个详细的营销计划,预算方面不用担心,只要是合理有效的策略,公司全力支持。”
刘银生听后,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连忙点头,表示会尽快落实。
财务专员周民强,谨慎地说:
“林总,目前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总体良好,但随着后续改造工程和市场推广的开展,资金需求会大幅增加。”
“我们需要提前做好资金规划,确保资金链不断裂。”
林真逸看向周民强,认真地说:“你和国内的财务团队,保持密切沟通,根据项目进度,制定详细的资金预算表。”
“同时,积极寻找当地的金融机构,争取更优惠的贷款政策。”
“有任何资金方面的问题,及时向我汇报。”
周民强认真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要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餐厅里的灯光愈发明亮。
这时,一直认真倾听的张玉峰,笑着说:
“今天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和建议,相信在林总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一一解决,把农场建设得越来越好。”
“来,让我们再次举杯,为农场的美好未来干杯!”
众人纷纷举杯,在欢声笑语中碰杯声再次响起。
这次聚餐交流,不仅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为农场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大家充满信心,期待着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在热烈的碰杯声后,大家虽意犹未尽,但知道明日还有诸多事务,便纷纷起身返回住处。
林真逸回到宿舍,脑海里还在不断思索着今晚讨论的内容,他打开电脑,将各类问题与初步规划整理成文档,不知不觉已至深夜。
第二天一大早,王选坚和李江,就迫不及待地联系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生产厂家。
厂家起初态度有些推诿,声称已多次派人调试,问题或许出在当地的使用环境。
王选坚据理力争,详细阐述故障表现,强调对农作物生长的严重影响,终于说服厂家派遣顶尖技术人员前来。
等待技术人员期间,王选坚组织农场内部技术培训。
他从系统原理讲起,结合实际操作,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
培训中,年轻技术员张垒,提出一个独特的优化思路,王选坚深受启发,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初步形成一套辅助解决方案,准备等厂家技术人员,来了共同研究。
同一时间,刘银生着手组建本地营销团队。
他通过当地招聘平台,发布信息,吸引众多求职者。
面试时,一位曾在大型农业企业从事营销的澳洲小伙杰克,引起他的注意。
杰克不仅熟悉本地市场,还对新兴营销手段有独特见解,刘银生当场决定录用。
杰克入职后,和刘银生一同制定营销计划,先在悉尼市区,人流量大的农贸市场设立试吃摊位,主打新鲜有机蔬菜。
同时,联系本地知名生活类博主,邀请他们到农场体验,拍摄宣传视频。
李梅则带着团队,四处收集生态改造案例,跑遍当地图书馆、科研机构,还在线检索大量资料。
整理资料时,她发现一个美国废弃矿场改造成生态农场的成功案例,不仅实现经济收益,还极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她将这个案例重点标记,精心制作图文资料,准备在沟通会详细讲解。
周民强与国内财务团队,频繁视频会议,依据项目进度将后续资金需求,细分到每个环节,制定详细预算表。
同时,他穿梭于悉尼各大金融机构和银行经理们反复沟通,展示农场发展前景与规划。
一家本地银行,被他的诚意和项目潜力打动,初步同意提供一笔利率较为优惠的贷款,前提是提供更详尽的项目评估报告。
数日后,厂家技术人员抵达农场。
王选坚和李江,第一时间带他们检查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双方结合之前,讨论的辅助方案,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终于找到问题根源。
一个关键零部件,在当地高温环境下,易出现热胀冷缩导致接触不良。
更换零部件,并优化软件算法后,系统运行稳定,农作物生长重回正轨。
沟通会当日,李梅团队早早来到会场布置。
周边居民陆续到场,一开始大家表情严肃,充满质疑。
李梅先播放美国成功案例视频,接着详细讲解农场改造计划与生态保护措施,展示准备引进的环保设备模型。
居民们开始小声议论,一位白发老者站起来提问,李梅耐心解答。
随着交流深入,居民们的态度逐渐缓和,最终对改造计划,表示理解与支持。
随着一系列问题逐步解决,农场生产经营有序推进。
刘银生的营销团队成果初显,农贸市场试吃活动,吸引众多消费者,线上宣传视频播放量飙升,订单量开始稳步增长。
周民强也成功拿到银行贷款,为农场后续发展,注入强大资金动力。
在灌溉系统的改进上,林真逸联系了国内的农业科技专家,经过多次视频会议和数据模拟,最终确定了一套新的方案。
赵毕强和技术团队的成员们日夜奋战,对灌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安装了更精准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
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新的灌溉系统,成功解决了水分蒸发过快的问题,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明显改善。
在工人管理方面,王选坚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激励机制。
设立了月度优秀员工奖、季度创新奖和年度突出贡献奖,对表现优秀的工人,给予丰厚的奖金和荣誉证书。
同时,定期组织烧烤派对、户外拓展等团队活动,让本地工人更好地融入团队,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随着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林真逸开始着手探测废矿的新发现。
他带领着专业的地质勘探团队,深入废矿内部,运用先进的探测设备,对废矿的土壤、岩石和地下资源,进行全面勘察。
经过连续多日的艰苦工作,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