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70章 李继迁寨培训新手 古城重建袄儿都司

第170章 李继迁寨培训新手 古城重建袄儿都司(2/2)

目录

离开了李家站,一行人快马加鞭来到榆林,在榆林城外找到了大部队,派人打听了一下侯世禄的情况。

在得知侯世禄还未返回老家之后,程风也不愿在榆林耽误时间。

在榆林守军提心吊胆的期盼中,带着一路上收拢到了流民八千多人,加上近三千护卫队伍,一万多人浩浩荡荡离开了榆林,直接出关奔向原袄儿都司所在地,古开平城。

队伍靠近红碱淖,就有牧民发现了这支队伍,他们知道这是去年来过的那支商队。

牧民们很想上前搭讪,但也知道去年有蒙古部落联合女真人入关抢劫了大明,虽然听说他们大败亏输,什么也没抢到。

但现在他们也拿不准大明人的态度,怕被殃及池鱼,不敢轻易冒险。

直到一支小部落的出现,总算有了转机。在红碱淖湖边,程风见到了一位老熟人,格仁部落的首领扎木格仁。

这老头远远的看着程风的队伍,眼睛里带着喜色和担忧。虽然有所犹豫,还是独自打马小跑来到了程风的面前。

离车队还有百步,老头便翻身下马,牵着马来到程风面前,右手抬起靠在左肩,单膝下跪行礼:“尊敬的扎勒乌,老扎木给你行礼,请接受老扎木最高的敬意。”

程风笑笑,拱手回礼:“扎木大叔太客气了,请起来吧,这一年没见,你的身子可比去年硬朗的多。”

扎木格仁起身回答:“托高贵的扎勒乌的福,去年交换给我们的粮食和盐足够多,让我们平稳的度过了冬天,部落里没死几个人。老扎木表示深深的感谢。”

程风笑着说:“那就好,看来那些物资起了大作用。扎木大叔不用感谢我,我们是兄弟民族,亲如一家的那种。

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大叔不用太客气,我叫程风,大叔可以叫我名字,也可以像长辈那样叫我风哥儿。”

扎木摇头:“这样不好,这样没礼貌,你是他们的少爷,今后老扎木就称呼程少爷可行?”

程风笑笑,点头:“可以,叫我程少爷,或者程公子都成。”

老扎木笑了:“程少爷,不知今年你们可带有多余的粮食和盐巴能换给我们部落?”

程风一笑:“这是粮食又吃完了?”

扎木苦笑:“我们已经在这里好些事时日了,也未见到程少爷的商队过来,我就担心少爷今年不会来。

粮食已经吃完好几日了,如果你们再不来,我们就得往东北去归化城找大汗乞求一些粮食了。”

程风点头道:“看来你们运气不错,关键时候我们来了,我们这回带来的粮食足够,放心吧,你们现在就可以来换粮食。”

扎木格仁大喜:“谢谢程少爷,老扎木马上回去让他们准备,开始互市。”

扎木格仁转身上马,回去叫族人准备要互市的东西。见扎木欢喜的骑马离开,其他部落的人也开始按耐不住,纷纷派人前来交涉。

程风自然是来者不拒,毕竟这一片的牧民,在不久的将来,可都是他的百姓。

这才走到半路,队伍就开始互市,蒙古牧民是欢天喜地,看着领头的大人跟蒙古人如此的和睦,跟随队伍出关的难民们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程风还是如去年一样,在互市地的旁边一个小小土坡上支起了摊子泡茶,扎木见状,也是像去年一样,满心欢喜的跑过来蹭茶喝。

大少给扎木倒了盏茶,递给扎木,笑道:“这次我要到古开平城去,正式在那里重建袄儿都司府,不知今年那里的情况如何?”

扎木格仁皱了皱眉道:“程少爷,去年你们离开那里之后,那支被你们打败的马匪残留也回去了那里,又把那里占据了。

现在那里又会聚了一两马匪,想回到那里去,估计还得和他们干一场。”

大少嘿嘿一笑:“那不正好,去年我就带了一千商队的护卫,都能把他们打的爹娘都不认识。

何况这一次,我可带了三千军队。正好我们这里没有干苦力的,把他们全都抓来,那开山修路的人手不就有了。”

扎木格仁见程风不但没有惧意,反而显得兴高采烈的,好像捡到宝一样,心里了然。

想了想说:“我的部落可不可以跟随少爷一起去?我们熟悉地形,能为你们带路,到了那里,等你们打败那些马匪,我们的勇士还可以帮你们抓逃脱的俘虏。”

程风点头致谢:“那就多谢扎木大叔了,如果能得你们牧民相助,定然让那些马匪一个都跑不了。”

扎木格仁连忙摆手:“少爷客气了,您去年帮了我们部落大忙,这点小事不足挂齿。何况那些马匪本来势力就大,我们部落太小,也就一百多个勇士,根本打不过他们。

往年只能由着他们欺负,常被他们骚扰也不敢说个不字,现在少爷要去灭了他们,我们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到了晚上,商队要到古开平城去建互市点,可能会和盘踞在那里的马匪干仗的消息就传了出去了。

白天和商队互市的那五六个小部落听说格仁部也要过去助拳, 这些部落的首领一商量,这支商队去年能把数量更多的马匪打散,今年肯定败不了。

便决定也跟着去帮帮场子,抓抓逃匪什么的,也可以和这支商队拉近一些关系。毕竟他们被那群马匪欺负了好多年了,更希望那群马匪死。

等到互市结束之后,车队继续往前,程风发现,除了前面带路的格仁部落之外,还散落着十几支大小不一的部落,正赶着羊群在远远的跟随,大的四五百人,小的数十人不等。

程风并不知道跟随的那些牧民是想去助拳的,还有些担心他们图谋不轨,还下令护卫队小心预防,预防不测。

一路上走走停停,流民们虽然疲惫,但在护卫队伍的照料下,再加上食物和用盐上从不克扣,倒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到达古开平城后三十里,队伍停了下来,留下三百护卫,又从难民中找了上千车把式,代替护卫队员赶着马车继续往前赶路。

曹金虎,吕俊豪,周光烈,农志军各带六百骑兵,直奔古开平城废墟。

外围的那些蒙古小部落,看见这边的护卫队开始单独行动,知道这是要去古开平遗址剿匪去了。

各部落也纷纷派出自己的勇士跟随,多的一百来人,少的二三十人,这整体算下来又多了六七百骑兵。

剩余的老弱病残,也赶着羊群慢慢的向车队靠拢。程风望着这浩浩荡荡跟随的队伍,心中既意外又感动。

曹金虎等人领命后,快马加鞭朝着古开平城废墟奔去。一路上,马蹄扬尘,气势如虹。

当接近古开平城废墟时,马匪们斥候发现了他们,吓得落荒而逃,要跑回去报信。

曹金虎见状,示意四人各带六百骑兵,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方案,尾随着这些斥候,堵住了破败的四门。

准备开打之前,曹金虎特意扫了一下四周,看了看去年撒下草籽的那一片地,见那一个方向确实有一人来高的牧草。

虽说长得稀稀松松的,但确实长出来了,曹金虎的心里突然就踏实下来。

不等城里的马匪集合好,曹金虎一声令下,护卫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城中。

一时间枪声,骂声,惨叫声,哀嚎声,喊杀声,爆炸声,战马嘶鸣声响彻云霄。

本就对这种奇特枪声有心理阴影的马匪们惊慌失措,没有升起一点抵抗的意识,就开始四处逃窜。

那些跟随而来的蒙古部落勇士见马匪们刚一开战就四处逃窜,也知道这一仗稳了,自然是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战斗,围剿逃窜的马匪。

在众人的合力攻击下,马匪们很快便溃不成军,一千多马匪死了小半,大部分的都下马投降,成了俘虏。

等程风带着队伍到达古城,战斗早就结束了。那些心急的蒙古人知道商队要在这里重建商城,早就已经等不及,这才打完仗,就用刀押着那些马匪俘虏在清理古城里的乱石。

看着这一幕,大少心中暗自满意,看来重建袄儿都司府,不但自己希望早日建成,那蒙古人也很希望啊。

在忙碌了几天后,总算是把这古城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清理了一遍,虽然还是残垣断壁,但至少整洁了。

首先有了一个干净利落的集体大食堂,有了一个干净的吃饭地,古城终于具备了临时住人的条件。

护卫队把去年埋在古城里的那一批刀枪也从地上挖了出来,把带过来的难民里十八到三十五岁的青壮全部选了出来,组成了二支古城千人民兵队。

难民们没想到,才到这里来几天,上面就开始给他们发武器防身,心里更加踏实了。

曹金虎把难民们分成三支大队,有手艺的人集中在了一起,让有劳力的女人做下手,开始利用城里的那些收集来的建筑材料,先临时维修一部分建筑出来住人。

又安排了一小部分人去维修那些倒塌的城墙,最少也得把倒塌在城墙下的那些碎砖乱石清空,再修到三四米高,临时挡一挡外敌。

大部分的人开始在城外可以开荒的地方划线建标准农田,开始种植带来的红薯,土豆和玉米,只要这三种作物能在几个月内长成,带过来的粮食就能支撑到年底。

扎木把部落里的小孩集合起来,带着他们来到一处地势有起伏,不利于开垦农田的地方,那里是曹大人给他们这个部落划分的一大片草场。

草场是按照部落的人口划分的,每一户牧民都有一片独立的草场,足以让一户牧民能常年在这一片放牧。

为了保障他们的牛羊常年有草吃。曹大人还给了他们新奇的草仔,让他们在这片划定的区域播种。

老扎木虽然不知道草原上到处都是青草,为什么还要重新撒草籽?

但是听程少爷说那种牧草很特殊,长得非常的快,还能长到两人这么高,而且长成之后还可以收集起来做成青饲料。

他们有把这种青草储存起来过冬的技术,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到了冬天,那成群的牛羊也能吃到青青的草。

等这些草长出了规模,牛羊吃不完的时候。朝廷会把这些草像割庄稼一样割下来储存好,在青草最茂盛的时候,就能储存下很多很多的青饲料。

他们的部落今后可以长期在这个地方定居,不用再到处游牧了。对于这这样的生活,他非常的期待。

其他小部落的牧民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希望能有这么一片固定的草场。能有这种神奇的牧草,让他们今后也不用再四处游牧。

曹金虎在征询了程风的意见之后,也给这些小部落划分了牧区。

同样是按照一户牧民一片牧场来划分,只是把原本同一个部落的牧民划在了一起而已。

只要在这里的牧草能够种植成功,今后这些牧民将不会再以部落的形式四处游牧。

在牧民的不懈努力下。大少带过来的三千斤草仔,被牧民们洒在了数十万亩的牧场上,因为有小牧民们不停的驱赶,那些草仔被飞鸟吃掉的很少,

到了三月底,基本上都已经长了一尺多高,而且这种牧草多汁,牛羊都特别爱吃,增长速度又快,一片牧区两天没牛羊过去,那草就蹿到了一人多高。

牧草的稳定生长,使得牧民的生活基本稳定下来。

程风带过来的难民,除了一部分在城里修建房屋,还有一部分有技术的开始在四周寻找煤炭,粘土等矿的位置。

而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在外面沿着乌兰河两岸开荒,短短的一个多月就已经开出来了一万亩水旱两用田。

只是因为带过来的新种子不多,红薯,玉米,土豆也就种了几百亩。其他的全部撒上了麦子。

不管时间够不够麦子成熟一季,至少可以把青苗留下来喂牛马,总比新开出来的土地荒着好。

自从在三月底找到了一处粘土矿,护卫队被组织俘虏的马匪在这里建了一家砖厂,开始制作砖坯。

只是因为还没找到煤矿,这砖厂暂时烧不出砖来,但这并不影响先把砖坯做出来放着。

到了四月中旬,终于在古城东南十里的地方找到了一处露天煤矿,这地方的煤埋的很浅,也就往下挖了不到两米,破开两米土层下那一层薄薄的,只有二指这么厚的岩石层,

可别小看那二指厚的一层岩石,要不是程大少提醒勘探的人员把那岩石打开,都不会有人认为那岩石层

这一下程风总算是放心了,开始把那些投降的马匪拉到矿区去挖煤,建起了古城区第一家煤矿。

有了煤炭,砖厂终于可以挖坑烧第一批红砖,只有第一批红砖烧出来,才有原料来制作耐火的砖建砖窑。

随着砖厂开始烧制红砖,古城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程风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满是憧憬,他知道,袄儿都司府的重建已步入正轨。

到了五月,古城的建设已经非常的平稳,第一片残垣断壁被彻底的清除,按照新规划的建设图进行了重建,各项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因为护卫队并不限制蒙古牧民们日常生活所需,自从这古城重建以来,围绕着古城的放牧的牧民们就没有缺少过粮食和食盐。

再加上周边的安全全部由护卫队负责,牧民们再也不用担心,他们放牧的时候,周边有没有其他强壮大的部落过来袭击。

部落里的青壮都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放牧的事业中,他们的精神状况也一天比一天好,双方的关系也更加的紧密起来。

这个地方就只差找到那露天的铁矿了,程风也彻底的放下心来,五月初五过后,程风留下了全部的护卫队员,和一千辆马车参与城市建设。

自己就带了那二百名护卫,带着榆林卫掌柜刘大贵和赶着五百架马车回到榆林。

回到榆林后,侯世禄还是没有回来,不知道是被他调到其他地方任职了,还是倒霉跟着都督一起坐牢了。

程风只好先去拜访了榆林的几位重要官员,委托他们照顾自己在榆林的买卖之后,又安排刘大贵在入冬前在往古城那里运送两万石的粮食。

等到明年秋季,古城片区自己种的粮食也就有了稳定的收成,在不会再有粮食压力了。

这样,长城这边再有大规模难民的时候,至少可以往那一边移民了。

一切安排妥当,大少这才带着护卫队离开了榆林,过太原,走顺德,进东平,程大少要到泰山去找道士。

五月底,程风终于来到前往泰山的第一站,接驾山村,这个村再往前走十里地就是东平府。

因为这里是历代皇帝登泰山的第一站,文武百官都会在这里迎接圣驾,所以这个村叫做接驾山村。

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山头叫歪脖子山,据说这山原本山头是正的,是因为泰山老奶奶走到这里累了,坐下来歇脚,一屁股把山头坐歪了,所以就有了这歪脖子山。

这歪脖子山的

离这村一里地有一村子,叫齐村,这村就坐落在大清河的旁边,当地人把这大清河叫做大沙河。

大沙河上有一条拦河大坝,大坝的正中间有一座龙王庙,龙王庙的旁边长着一棵巨大的柳树。

远远的看过去,那柳树的枝条都垂在地面上,微微河风一吹,柳条儿还能把那大坝上的泥土扬起。

当程风一行人来到这个大坝的时候。看着大坝中间那大柳树下一个人的行径,大少直接被惊呆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