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68章 居庸关相逢郭之琮 程县令诉苦防寇难

第168章 居庸关相逢郭之琮 程县令诉苦防寇难(2/2)

目录

流民们很是听话,诸位们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老老实实的排队领着。

护卫们一碗碗盛出来,分发给流民。流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眼里满是感激。

那山贼头目也带着手下们吃了起来,吃着吃着竟落下泪来。

吃饱喝足后,程风把山贼头目叫到跟前,详细询问当地灾情和官府情况。

原来,官府不但救灾不力,还横征暴敛,各地的粮商又借机抬价,原本才卖一两银子一石的粮食,现在都卖到三两,而且还在上涨,老百姓实在是吃不起。

家里有小孩的,把那小孩卖出去给大户人家为奴,一个小孩才能换到半袋粮食,百姓实在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出去逃荒。

程风眉头紧锁:“我记得陕西巡抚杨鹤正在赈灾,这时候不是应该减免赋税吗?怎么官府还要收税?

再说了,这都春天了,我看这地也不是特别干旱得厉害。你们为何不在家种地?非要出来逃荒?还要冒充山贼送死。”

山贼头目泪流满面:“这河里有水有什么用?河岸两边的地是大老爷家的,河是大老爷家的,河里的水也是大老爷家的,不是大老爷家的地,这水都不能用。

往年租士绅老爷家的地种,交了四成地租,再交了田税,多少还能剩个两成。这两年年年干旱,地里收成不好。交了地租之后,田税都交不起。

一年忙到头,不但一粒粮食留不下,还得倒搭进粮种去,这都算好了,更多的人卖儿卖女都交不上田税。

大老爷们的地租一粒不少,官府的田税卖了儿女都交不上。人家就只能逃荒,逃出去了也许还有一条活路。

可逃荒路上也没吃的,许多人都只能吃树皮草根,现在已经饿殍遍野了,我们实在没办法。

实在不想自己被慢慢饿死,又没有勇气自杀,大家就赌一个往来的老爷有心地善良的,能给口吃的让我们多活几天。

又或者是往来的老爷心狠手辣的,正好也借了你们的贵手把我们都杀了一了百了。”

程风听后,心里有些郁闷,要按以前的历史,是因为朝廷没钱,杨鹤拿不到足够多的银两,造成赈灾就不力,那是情有可原。

可这一次不一样啊,皇帝手里有钱,而且也给了足够的钱,可怎么还是把灾赈成这样?

程风仔细想了想,那杨鹤赈灾,也不可能亲力亲为,估计是的这个局面。

程风无语,官场风气如此,什么东西到手都要扣下三成辛苦费,也不管这些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反正回扣是必须的。

赈灾银过一次手短一截,每一级官僚的回扣,扣的都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官僚系统全都如此的贪婪无厌的官,却还把自己标榜成百姓的救星。

就像某会一样,一年花了一百多万的银子,就干了两千多两的活,还觉得自己功劳大得不得了,是群非常的了不起的大善人。

官场风气如此,那杨鹤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

“这些该死的贪官。”程风暗骂一句。

想想那杨鹤下发的赈灾银子和粮食,此不力。

官员上下齐手,贪没赈灾银两,当地的商人又还借机抬价剥削百姓,真的是处心积虑要把百姓逼反。

程风叹了口气,对身边的伙伴们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粮食的买卖,就不能让私人去做,这些粮商从来不会管百姓的死活,更不会管国家的死活。

粮食生意必须掌握在国家的手里,这可比管控盐铁还要重要。”

程风回头看看那满地的流民,担心的说:“咱们可不能看着这些百姓到处流窜,万一被有心人利用,那可就麻烦了。”

曹金虎点头道:“少爷说得是,如今这局面,得想个法子解决。”

程风沉思片刻,说道:“这样,我们要到关外去开发塞外,正好没有百姓,你就把他们带到河套去,把开平城先修复起来。

咱们携带的粮食能够供一万五千人吃上五个月,五个月后那土豆也成熟了,如果能带走几万流民,你们应该立得住脚。把这些农民汇聚到一起去,我要和他们说谈话。”

曹金虎领命,开始着手安排,很快就汇集到了一处土堆下。

程风站在高高的土堆上,对土堆前的流民自我介绍:“各位乡亲,我叫程风,山东登州府人士,我的老师是南京兵部尚书袁可立。

在前朝的时候,因为我救了京城数万百姓的性命,先帝爷封了我一个大明游玩使的职务,可以在大明管辖的土地上不受任何限制,随意走动。

去年有女真人入关抢劫,我又立了一些小功劳,被当今圣上封为大明巡察使,代天子巡视天下,我这官很奇特,没什么品级,但是见官我就大一级。

我此次路过此地,运气好,看见了大家的遭遇,说实话,我心里实在不好受。

但是我没有办法就近帮助到你们,原因你们也说了,这河是大老爷家的,这水也是大老爷家的,河道两岸的田地也是大老爷家的。

咱们都是良民,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再怎么没吃的,也不能强抢豪夺别人的财产不是。

我这一次到陕西来,目的就是要出关到赛外去,开发塞外河套地区,修复古开平城,在那里大家可以重新开始生活。

最早的那个开平城,大家应该都知道,那里地广人稀没什么人,只要愿意到那里的百姓,多的是土地可以耕种。而且只有正常的税收,不会有佃租,而且你们的安全还由我们来保护。

在这里不妨告诉乡亲们,我们带的有一些特殊的粮种,高产耐旱,生长时间短,就算是入了秋也可以再种一茬,就算没有长成也能吃,不会因为没成熟而影响食用。

我带的粮食能供一万五千人吃五个月,五个月后新作物成熟,就能有新的口粮,到那时大家就不会再挨饿了。

而且在那里,因为是我开发的土地,那里不归朝廷的法律管,所以没有苛捐杂税,大家可以安心种地。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知道大家现在对我可能还心存疑虑,但我向大家保证,只要你们愿意跟着我干,我不会让大家再饿肚子,不会让大家再受贪官污吏的欺负。

愿意跟我走的,就站出来,跟着我去河套,到那里有地种,有饭吃。”

流民们很动心,可是想去并没那么容易:“这位小老爷。俺们家倒是想去,可是俺们家没有粮食,怕是走不到那里去。”

程风笑了:“这位乡亲你只管放心,只要你们决定跟着我出塞去打天下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我的人,我就保证你们的吃喝不会断,从你加入的那一刻起,保证你每天两顿,一顿都不会少。”

其他的流民还在窃窃私语,还没来得及表态,假山贼头目已经激动地抢先跪地磕头:“多谢公子大恩,我等愿跟随公子出塞,纵是千难万难,只要公子不放弃我等,我等愿为公子肝脑涂地,绝不后悔。”

其他流民见山贼头目带头响应,也纷纷跪地,高呼愿跟随程风出塞。

程风心中一喜,正愁着没有人手跟着出塞,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竟然轻轻松松的,就得了几百个跟随者。

程风看着跪地的流民,心中感慨万千,大声说道:“大家放心,我程风定不会让你们失望。从现在开始,你们饿饭的日子就算过去了,大家起来吧,收拾收拾,咱们去吴堡。”

流民们欢呼起来,就会收拾起自家的破破烂烂,在护卫队的安排下,往吴堡县行进。

路上又有逃难的灾民听说跟着这支车队有饭吃,也放弃了外逃,纷纷勒紧裤腰带,也跟着车队走。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听说到了饭点,这支车队就会做很多的粥,免费让大家吃。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等到了吴堡县城外的时候,跟随的人数已经有了六七百人。

然而,车队来到了吴堡县城外,便看见吴堡县城的城门紧紧关闭,城头上旌旗招展,人头攒动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

“这是把咱们当做流寇啦?”看着城墙上那些严阵以待的守军,程风也是无可奈何。为了不引起误会,队伍离城门远远的便停了下来。

“石达开,上前去叫门。”

石达开拍马上前,高声喊道:“城上守城的军爷,大家守城辛苦,我们是从山东来的商队,要往榆林卫去,请军爷快快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城,定有重谢。”

城墙上一名将领模样的人伸头朝下喊道:“你们带着这么多流民,谁知道是不是流寇伪装,不能开门!”

石达开又解释了一番,可对方就是不为所动。石达开只好狐假虎威起来。

石达开语气陡然一变:“城上的守军听好,我们乃是大明巡察使程风的队伍,正代天子巡视天下,马上去通知你们的县令,大明巡察使到了,让他速开城门迎接上官。”

城墙上的将领一听,脸色顿时变了变,大明巡察使,听都没听过,也不知是真是假,自己一小小巡防守卫,也没本事分辨真假,赶紧派人前往县衙通知县令大人。

吴堡县令程世培,崇祯元年的进士,二榜第四十二名,排名也算中规中矩,按说可以到一个中等县去当县令。

只是因为没关系,上县中县或者中等偏下的县,都被别人占了,好的地方也去不了。

没关系的程世培只能到这吴堡县,一个小的不能再小,全县也就几万人口的垃圾小县城当了个县令。

因为这几个月陕西的民变越来越严重,吴堡县周边已经有流寇出现,听说那米脂县都已经被流寇占了。

程世培为了吴堡县城的安全,也是招募了不少的乡勇协助守城。

可守城就需要钱粮,吴堡县太小,实在养不起几个人,程世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就请了八百多人不到的乡勇, 加上那三班的衙役总共也不到一千人守这小县城。

这请的乡勇多了,花费就大,钱粮便捉襟见肘,这不,今日程大县令正坐在县衙正堂,盘算着手里的钱粮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自己手里的钱粮实在是支撑不了几天了,也不知道那些流民闹到什么时候才会消停。

正愁眉不展的程县令看见有一衙役匆匆跑进县衙:“县令大人,城外来了一支队伍,说是什么大明巡察使,叫什么程风的,在代天子巡视天下,请大人到城外去迎接。”

“大明巡察使?”程世培忒的一下站了起来,这个大明巡察使他知道,前几日刚在官方的邸报上见到过他的介绍。

他有两个头衔,先帝爷的时候给了个大名游玩使,就是皇权特许,可以到处游玩的意思。

据说这个巡察使很厉害,一个人就敢单挑女真的固山额真,还把对方给杀了,是个英雄般的人物。

因为勤王有功,当今圣上又给了一个大明巡察使的头衔,可代天子巡视天下,而且他这个职位非常的奇特,没有一个固定的品级。

他级别的大小取决于他见到的官有多大,无论对方的官有多大,他都比对方大一级,也不知道当今皇上怎么想的,这种飘浮不定的官位都搞出来了,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原本以为,这种奇葩的人物跟自己八竿子都打不着,没想到现在竟然说这个神人就在自己的城外等着进城。

程世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大的人物怎会跑到自己这个小县城来,程世培相信没有人敢假冒,但还是忍不住的又确认了一遍:“真的假的?”

衙役回答:“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他那车队很庞大,少说也有一千多辆马车,但是赶车和护卫的人估计得有三千,身后还有几百流民跟着,小的们不敢派人下去查验。”

“你们这些没用的废物,查验一下官凭都不敢,养你们有何用?通知衙门里所有在职的官员全部到东城门去,本官亲自去查看真假。”

没过多久,县令带着县丞等一众官员匆忙赶到城门。

程世培在城墙上张望一番,确认外面的队伍确实不是流寇,这才满脸堆笑,大声喊道:“不知巡察使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只是如今流民作乱,为保县城安全,不得不谨慎行事。

既是巡察使大人,想来是有官凭文书的,还望大人出示官凭文书验证。若属实,下官才敢打开城门迎接大人进城。”

说完,挥了挥手,一个城门卫,拿了一个吊篮从城墙上放下。

程风从怀中掏出圣上所赐的腰牌,递给石达开。石达开接过腰牌,打马上前来到城墙脚下,把腰牌放到了吊篮里。

吊篮被缓缓的提上了城头,程世培接过腰牌,仔细端详,确实这腰牌和官方抵报上公示的一模一样,绝对是真恬牌无疑。

程世培把腰牌握在手中:“腰牌没有问题,确实是巡察使大人无疑。各位大人,与本官一同出城迎接巡察使大人。”

城门缓缓开启,程世培带着一众官员小跑着来到程风面前,齐刷刷的躬身行礼:“下官吴堡县县令程世培,率领全县官员恭迎巡察使大人!”

程风微微一笑,下马将程世培扶起:“程县令不必多礼,本使要去榆林,此次路过贵县,根本是不想惊动你这个一县父母官的。

无奈这县城城门紧闭,本使进不了城,实属无奈,这才亮了身份,还望县令大人理解。”

程世培赔笑道:“大人见谅,如今这世道不安宁,周边常有流寇出没,下官也是为了县城百姓安全着想,还望大人海涵。”

程风笑笑:“俗话说得好,小心撑得万年船,如今陕西地界流寇四起,确实不太平。县令大人这么做是对的,现在陕西的情况到底如何?县令大人同本使说说详细情况。”

程世培忙道:“大人请先进城,到了县衙,下官定将所知如实相告。”

程风点头,带着队伍随程世培进了城,这一次跟随几百流民,也是毫无阻拦的进了县城,流民们这才知道,自己竟然遇着了一条大腿。

到了县衙,分宾主落座后,程世培皱着眉头说道:“大人,如今陕西灾情严重,民不聊生。周边流寇众多,小县虽暂未被波及,但也岌岌可危。

下官招募乡勇守城,无奈钱粮短缺,实在难以支撑太久,不知道巡察使大人能不能上书朝廷?支援小县一些钱粮守城。”

程风看着程世培问:“本是听外面的流民说,陕西地界灾情严重,百姓早已经民不聊生,按理说这时候应该开仓赈灾才对。

可本使怎么听说官府不但不开仓赈灾。反而还在找流民收税,这个找流民收税的决策是哪个混蛋下的?”

程世培叹息一声:“这命令是陕西三司下发的,陕西境内各县必须完成,我等都是一县父母官,也知道这样做的不对,可上面的政策压了下来,不做也不行。”

大少有些生气了:“陕西的流寇是从哪来的?他们不知道吗?陕西现在都乱成什么样了,他们还在如此的胡来,是怕这些流民变不成流寇是吧?”

程世培苦笑:“不瞒大人说,年前的时候,我等到西安去述职,有不少大人也说到了这个问题。

可上面说了,如何剿灭流匪是杨鹤杨大人的事,陕西三司的事是把税收上来。”

程风都笑了:“这就是杨鹤一个人忙着灭火。陕西三司衙门就忙着添柴呗。照这么搞别说是杨鹤了,就是让张居正来也得死翘翘。”

程世培:“谁说不是了?这灭火的还没添柴的多,这民变怎么压得下去?”

程风思索片刻,说道:“算了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说说眼面前的情况吧,现在守卫县城需要大量的钱粮,吴堡县周边可有囤积粮食的大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