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正旦日大少得封赏 坑辽地尽出馊主意(2/2)
东北王?崇祯心里难受,东北那一片自己还有机会封赏出去吗?
“东北王?东北又不在咱们手里,这个封赏,封了也等于没封,万一百官答应你怎么办?你还真要那么一个名不符实的头衔吗?”
“万一百官同意了,草民也不怕,草民会慢慢的把那东北抢回来,能抢到多少就看自己的本事。”
说到这里,程风也是灵光一现:“对了,陛下,草民觉得,陛下真的可以把东北封出去,陛下就诏告天下,朝廷不出一兵一卒,不出一银一米,谁能自己抢到东北地方,那地方就是他的。
他就可以在那里称王称霸,只要接受朝廷的管辖,给朝廷上税就行。这样朝廷可能不花费一兵一卒,就能把东北的建奴解决了。”
崇祯眼睛都亮了,但随后又摇摇头:“不可能的,谁能打得过那建奴?谁又敢去打建奴?这办法不成立。”
程风笑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朝廷只要打开这个口子,肯定会有无数的人想要去搏一搏。
要求也不用高,只需要每年有个十支八支的队伍愿意到那边去捣乱,就够那建奴喝一壶的。
陛下,草民觉得,这办法可以一试。成了,无非就是多一个朝鲜那样的番属国,不成,那也能让建奴不得安生。”
崇祯帝点头:“这个,容朕好好想想。”
程风陪着崇祯谈了很久,随后,王承恩领着程风出了长春宫。一路上,程风思绪万千,今日和崇祯帝谈了那么多,会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程风真的不知道。
出了宫门,见到等候的吴钟、石达开等人,程风翻身上马,在夜色中朝着清心小筑疾驰而去。他知道,新的挑战或许就在前方,但他已做好了准备。
正月初一,正旦日,一年一度的超级大朝会在大和殿举行,这也是大明的文武百官,一年一度唯一的一次集体叩拜皇帝的大大朝会。
行完三叩九拜的大礼,三呼万岁之后,崇祯双手微抬:“众卿平身。”
“谢陛下!”众臣起身,朝堂上恢复了些许生气。
崇祯帝端坐在龙榻之上,他的面色凝重,眼神犀利,仿佛能穿透眼前的一切。
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缓缓地说道:“自从建奴叩关以来,我大明的疆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各地的勤王军队纷纷响应,如潮水般涌向京师,以保卫我大明的社稷和子民。
特别是山东登州程风,在知道建奴叩关之时,不怕承担风险,鼓励旧港护卫队入京勤王,且斩杀敌首众多。
程卿还亲斩敌首阿山,只是有目共睹,朕今日要加封程卿为东北王,把那东北辽地封赏与他,众卿以为如何?”
礼部尚书成基命马上出列:“陛下,万万不可,明皇祖训,非朱姓不可封王,程风此子虽有功劳,但还不足以封侯拜将,封王实在是太过了。”
吏部尚书王永光,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孙承宗,刑部尚书乔允升 ,工部尚书张凤翔齐齐出列:“臣等附议。”
朝堂上大半的文官出列:“臣等附议。”那声音洪亮得差点把太和殿都掀翻。
崇祯一看,六部尚书一起出来反对,这事果然行不通,口气一转:“各位爱卿,既然不能封王,朕就封他个冠军侯如何?”
六人再次齐齐出声:“臣等反对。”
“这你们也要反对?”
“臣等反对。”
崇祯犹豫了一下:“反正程卿喜欢游山玩水,那朕就封他一个大明巡察使,代朕巡视天下,没有品级限制,凡是见官都大一级。”
“这个?大明巡察使是什么鬼?大明有这官职吗?众大人们一时有些懵。”
见大家都不说话,崇祯生气了:“这个你们也反对?程卿的功劳是多少,你自己去查一查,可以加封多少级了?
单他斩杀的真建奴人头,封个国公都够了,只是他年纪尚小,无心朝廷,只喜欢游山玩水。
朕就满足他这个要求有何不可?何况这只是一个头衔,又不占朝廷一个官位,也不拿朝廷一分俸禄。
你们看着办吧,东北王,冠军侯,大明巡察使,你们选一个。”
六部大佬互看了一眼,衡量来衡量去,好像只有那个没什么屁用的巡察使动不了大家的蛋糕。
不就是个见官大一级吗?和他那见君不跪,见官不跪的游玩使也差不了多少。
六部大佬突然明白过来了,这小皇帝和他那木匠哥哥有得一拼啊,又用这种虚头巴脑的头街,忽悠掉了这么大一块功劳,又为朝廷省下了数万两银子。
成基命躬身一礼:“臣支持封大明巡察使。”
“臣等咐议。”
这次满朝文武齐齐出列躬身:“臣等咐议。”
兵部尚书孙承宗启奏:“陛下,老臣觉得对程虚谷的封赏低了些,不如也给他父亲提一提位置,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崇祯也觉得就封那么一个虚头巴脑的头衔,好像是有忽悠小孩子的嫌疑,想了想问道:“父亲好像还是个千户官是吧?”
孙承宗:“正是。老臣记得,是寻山守御千户所千户官,归成山卫管辖。”
“那就把他提一提。任成山卫指挥使如何?”
孙承宗想了一下:“陛下,如果臣没有记错的话,成山卫指挥使一直由石有三担任,这个不太好处理。”
崇祯帝脸一沉:“不就是个指挥使吗?你们不会给他挪个地方,这还要朕教你们?”
孙承宗躬身:“臣遵旨。”
“臣咐议。”
“臣等咐议。”那些可以在程风那里分润到军功的文武官员们,也觉得一群大人不能这样欺负一个小孩。
虽然他现在是小孩不懂事没错,可他会长大,长大懂事了见面不好交代。
现在皇帝要提他爹的官,还一下提四级。大家落得助拳,便也纷纷出列咐议。
程二虎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搭着儿子的顺风车,一路飙升,从正五品飙到了正三品。
“好,那就这么定了,众位爱卿,可还有事上奏?”
这时,礼部尚书成基命出列奏道:“陛下,今年正旦,依例当有各地贺表呈上,以彰我大明国泰民安。”
崇祯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礼部尚书接着道:“只是今年多地受灾,部分贺表恐难如期送达。”
崇祯眉头微皱,突然开口:“昨日朕与程卿交谈,他提出一策,将东北之地诏告天下,谁能夺回并接受朝廷管辖、上税,便可在那称王称霸,朝廷不出一兵一卒、一银一米。
程卿言,成则多一番属国,不成也能扰得建奴不安,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这提议有些疯狂,朝堂顿时炸开了锅,众臣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此策荒唐,无人能敌建奴,这不过是空想;有的则觉得可以一试,或许真能激起民间勇夫前往。
兵部尚书孙承宗率先出列:“陛下,此策虽有风险,但如程公子所言,成则多一番属国,不成也能扰得建奴不安,朝廷不过花费一些告示的钱财,臣认为可以一试。”
其他大臣也纷纷表明态度。崇祯沉思片刻,说道:“那就依卿所言,先试行此策。传朕旨意,昭告天下。”
程风虽未在朝堂,却不知自己的建议已在这新年朝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新的风云即将在东北大地掀起,历史的进程被彻底的打乱。
此时,一直沉默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出列,拱手道:“陛下,此策虽妙,但需谨防有人借诏告之名行不法之事。且建奴势力不容小觑,若民间力量贸然前往,恐损失惨重。
臣以为,可在诏告中明确朝廷支持之限度,同时派遣部分官军暗中策应,如此方保无虞。”
崇祯微微点头,觉得周延儒所言有理,便让其负责完善诏告内容。
而还在清心小筑的程风,也在安排新一年的任务。
书房里,挂着一张京城的地方区域图,程风指着内城墙外的一片区域对刘有财道:“这里是崇北坊,居住的全部都是市井小民,过完这个年开始,刘掌柜你要留意这一片的房屋买卖。
只要有人卖房的,无论好坏,一律把它买下来,最好买成片,这个计划要一直持续,用十年的时间,把这崇北坊买一下最少四分之一下来,特别是靠近内城墙的这一侧尤其重要。”
为什么要买这么个穷人大堆的地方,还要成片的买,刘有财不知道原因。
自家少爷安排的事,背后好像都有其目的,刘有财自己想不明白,也不敢问明白,只是点头:“少爷放心,我会跟这周边的几个伢行打好招呼,凡是这一片的人有卖房的,都优先通知我们。”
程风又指着澄清坊西北角,西南角和东南角:“这三个地方,打听打听有没有合适院子出售!有的话就买下来。
如果没有,问一问有没有人家要出租的,先把它租下来,租期定为二十年。”
“少爷,租二十年,那租金都够买房了。”
“我们要的只是这几个位置的房子,至于是租的还是买的无关紧要,只要时间足够长就行。”
“少爷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安排好了最重要的事,程风也不出城了,准备在城里混过正月十五再出城。
正旦日的朝会开得很长,直到掌灯时分才结束。朝会结束后,谁能在东北争的一席之地,谁就可以在东北称王称霸,并能得到朝廷认可的消息如风一般迅速传开。
市井之间,百姓们议论纷纷,不少热血之士听闻此诏,心中燃起了建功立业的豪情,不少人准备卖掉一些家产,招募人手到东北去创一番事业。
为保京城百姓能安稳过完春节,所有的勤王军队都被约束在了京城周围,勤王军加上京城原本的守军,总兵力已经接近二十万。
近二十万的兵力,就守着一座高耸入云的城墙,不再理会几十里之外的百姓,正水深火热。
正月初十,去年十一月二十四从济南出发的山东总兵刘泽清总算是到了天子脚下,八百里路程,山东军千辛万苦的走了五十天才到,其行动之迅速也算是叹为观止了。
最让人搞笑的是,和他刘泽清同一天到达的,竟然还有一支南直隶出来的勤王军。
崇祯帝看着两支路程相差几乎翻倍的,近的还是先出发,远的还是后出发的军队,竟然在同一天到达京城, 心中竟然升起了一股想要宰了刘泽清的冲动。
正月十五的京城,过的是冷冷清清。既没有元宵灯会,也没有舞龙舞狮,偶尔有一些零星的鞭炮声响过,也算是应了一个日子。
正月十六日,在城里猫了半个月冬的大少终于出窝了,借着东直门难得的开放,一行人出了城,回到那座小庄子。
正月十八,程风邀请卢象升到庄子里做客,水饱饭足之后,程风让人拿来一支燧发枪递给卢象升:“卢大人,你看此铳如何?”
卢象升接过细看,夸赞:“真是一把好铳,做工精良,用料讲究。”
“这铳是旧港水师从红毛鬼那里得到的战利品。又经过旧港改良之后的成品,这铳不用火绳,用燧石击发火星点火,大风天气也能使用。”
卢象升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省了不少的麻烦。”
程风又拿出一颗弹头递给卢象升:“卢大人你看,这铳用的弹头是这样的,是不是和大明常用的铅丸不一样?”
卢象升只是看了一眼:“是不一样,大明用的都是圆的,像这种细长的还没见过。”
程风点头:“大明用的这种铅丸,制作虽然简单,每一个枪手都能自己加工。但这样的铅丸有一个毛病,就是飞行轨迹不平稳,打出去之后会乱窜。
所以即便是枪上有望山有准心,依然不容易打得准。
像我们用的这种弹头就不一样,他后面薄薄的这一层喇叭口结构,就如同飞鸟的尾巴,能够平衡弹丸飞出去的轨迹。
像这样的弹丸打的时候却能打得很准,百步之内只要你瞄得准,它就不会飘,基本能做到瞄哪里打哪里。”
卢象升点头:“这弹丸好是好,只是看这构造,制作起来怕是难度很大。”
程风笑笑:“如果单凭手工来做,想做出来难度的确不小,不过有了工具就不一样了。石达开,把模具拿上来。”
“是。”石达开答应一声,抬着一个方块走上前来,放在了桌子上。
程风把那方块打开:“大人你看,我们就用这个模具,把融化的铅水倒上去,然后压上盖子,就这么一倒一压,等它凝固后打开,一次就能得到五十颗一模一样的弹头,是不是很快?”
一块模具一天怎么着也能制造两三千颗这样的弹头,如果大人找工匠多做几块这样的模具,一天生产几万枚应该是没问题的。”
卢象升叹息:“公子说的这倒是挺好,可卢某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武器,就是学会了是生产这种弹丸也没用啊。”
程风笑笑:“要搁以前,卢大人你就算是有钱,你都买不到这样的武器。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眼看着就要开春,旧港来的朝贡队伍也要回去了。
他们的护卫队当然也要回去交差,我想着他们的这些武器带回去也没什么用,我就替他们的郡主做主,把他们的武器送给卢大人。”
“为何?”卢象升不解,盯着程风看,想知道他的目的。
程风笑笑:“也不瞒卢大人说,陛下应该是看上了你,等这次建奴撤走后,陛下应该会让你投笔从容,成为一军主帅。
草民见大人手下乡勇虽有七八千人,可没有成建制的武器,作为一支强军,武器不统一是不行的。
正好护卫队这里有一千五百支燧发枪,等以后卢大人你有钱了,再找我,我再帮你买上一千五百支,你就能凑足一支三千人的火枪队。
到那个时候,你就算是面对建奴的白甲巴牙啦,你也能轻松面对。
如果你的钱币再多一些,搞出一支五千人的火枪队来,不敢说天下无敌吧,也差不多了。”
卢象升明白了,这程大少是看好自己的前途,想帮自己一把。
“公子今日找卢某来的意思是?”
“意思很简单,卢大人回去召集三千名18~20岁的青壮出来,组织一支火枪队。我们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帮你进行基础训练,半个月之后他们走了,就得靠你自己。
不过这也没关系,我这里还有一本火枪队训练基础手册可以给送给你,到时候可以参照手册上的要求进行训练,应该是能达标的。
原则上一支火枪队要能完成全部训练,最少需要三个月以上时间,不过这也没关系,实在不行我让他们留下几个当教官,教授完一个完整的流程,再让他们离开也可以。”
卢象升看看手里的燧发枪问:“卢某听说咱大明的火铳极易炸膛,不知这燧发枪有没有这个问题?”
程风笑笑:“卢大人放心吧,只要严格的按照这枪的使用说明,严格使用定装桶填装火药。
我敢给你保证,只要不是一口气打上数十发。把枪管都打红了。你使用多久都不会炸膛的。”
卢象升一下子就激动起来:“程少爷,这一千五百支燧发枪需要多少银子?卢某去筹集。”
程风笑笑:“这一千五百支,说了送给大人就是送给大人,不要钱的,如果大人还需要,我脸皮再厚也不能再找人家要了。
确实需要只能花钱来买,这枪也不贵,二十两一支,一千五百支,三万两就够了。”
二十两一支,卢象升被震惊到了,磕磕巴巴的问:“这么贵,这枪除了打得准。还有其他和火铳不一样的吗?”
“有啊,这燧发枪不能打得准,还打得远,我们是经过认真测试的,二百步还能伤到人,一百五十步可以破棉甲,一百二十步可以破铁甲,八十步可以破三层甲。”
卢象升点头:“如果是这样,那确实是值得的。”
卢象升开心的回营去了,三天后,东直门外出现了一支年轻的火枪队。
每天早上开始,跑步,站军姿,练队列,练体能,枪口吊着石头练习端枪,一系列基础的军队近现代训练养成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