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768章 修建水渠的争论

第768章 修建水渠的争论(1/2)

目录

为了避免熊部落稍有点起色的农业发展成果,被随时可能到来的天灾一波带走,结合后世的经验,熊洪也算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比如增加土地的耕种面积,不断培育优良的品种,寻找更多可以充当主粮的作物,甚至是转变族人的饮食结构,都是熊洪的尝试,目的就是为了在真的发生这些灾难之时,熊部落能挺过去,让这簇小小的文明火苗,挺过这场寒冬。

这也是为什么熊洪一直在往外探索,规定各个营地和村子尽可能开垦更多土地的原因。要是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的减产必将不可避免,到时候拥有的土地面积越多,虽然损失也会更大,但总会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粮食,或多或少能够收获一些。

并且这些土地并不是在一个地方,本部附近的土地、朝阳营地的土地、八号营地的土地还有临海营地的土地,这些地方虽然自然和气候环境很像,但还是有些不同,不大可能在自然灾害面前全部受灾,熊洪不认为运气会这么背。

所以凭借这些分散的土地收获和熊部落一直在做的粮食储存,熊洪相信,就算发生这种可怕的事情,一两年内遭受巨大减产,还是能挺过这些自然灾害的。

当然这也需要对部落的农业种植有所改善,来自后世的熊洪,自然知晓农业种植需要稳定的自然环境,才能保证庄稼的正常生长,获得丰收,否则别的不说,光是干旱,就能让部落的粟籽减产近一半。

按照原先熊洪的估算,今年熊部落本部的粟籽产量,应该不止135斤,因为经过去年一年的轮作,也就是种植菽,再加上不断地肥田、堆肥,还有种植技术和方法日臻成熟,田间管理也更加适宜,熊洪原本推测的结果,是在138-140斤左右,因为石雪所精心维护的试验田,亩产都达到了144斤以上。

但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亩产量?就是因为今年的降水,要比往年少了不少。

正常情况下,每年的降雨量和降雨时间,都跟熊部落的粟田生长很是契合,但今年不同。

通过持续性的观察和记录,熊洪能够从这四五年来部落藏书院里面,专门记录降水情况的数据中发现,今年降水量的确少了不少:以往降水集中在春季和六七月份,正常的降水次数差不多有个十五次以上,但今年只有十二次,而且有两次降水量也不大。

除了降水带来的影响,还能明显地看出,部分地势较高的坡地上,粟苗的生长就不如靠近水源的地方。

面对这种情况,熊部落的族人不可能什么也不做,事实上,从熊族一年的春天开始,熊巫、熊木、石雪、熊石等人就注意到水源对粟田种植的影响,依托原有的地形,修建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引水沟,将凌河以及周围湖泊、溪流的水源引入到农田之中。

除此之外,还在一些地势较高的地方,人工开挖了不少水塘,用于储存降水,方便及时灌溉。

但这些工作,并不是农事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没有得到部落的高度重视,只是平时有些小队自发带着做的,并没有由部落出面,制定出一个很明确很详细的长期规划,整体而言,对庄稼产量的提升,还没有达到那么重要的影响。

“熊木,你对部落开挖灌溉水渠的事情怎么看?”

在给熊大派出支援之后,整个部落的主要任务,继续集中在各个营地的粮食集中和秋耕上,当然今年的“留学生”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到达,新组建的武备队也开始了正常的训练,甚至熊奇在训练之余,还开始准备今年的运动会等任务。

事情千头万绪,让人不胜其烦,不过涉及到具体的执行环节,都是有人干的,熊洪只要保证指挥和建议以及最终决策,剩下的时间,便拉着熊巫、水草、熊木、石雪等人,对部落的农事进行进一步讨论。

而今天的讨论重点,就是熊巫根据近些年的观测数据及总结,得出的一个观点:熊部落所在的区域,这两年降水量开始减少,大家的讨论,就是如何面对这种情况。

熊洪很清楚,熊部落所在的位置,正好处于海洋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界的位置,深受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简而言之,如果来自海洋的水汽团“势力”超过了大陆上的“气团”,那就会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要是大陆“气团”占优,那就会形成少雨甚至干旱的情况。

每一年的降水量自然不可能是一致的,总会有一些上下波动,但近两年来,熊洪的确是感受到降水量减少,就是不清楚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会持续多久。

这种不确定性,以熊部落目前的观测和认知水平,是完全无法预料的,这也是熊洪虽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却无力改变的原因。

而降水量直接影响到部落粮食的生长和收获,要想降低这种自然条件对种植的影响,就要主动去做出一些转变。

“族长,目前我也不敢说建造标准水渠,这件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之前我倒是从石雪队长那边,了解到一些情况。”

“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