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部落的粮食消耗(1/2)
“族长,各处营地的收获结果都统计好了,这是详细的记录。”
宗庙里,熊洪接过松针递上来的书册,认真地翻阅着。
凌河沿线的黑齿村、草村、羊村、石村、水村等“元老级”村落,渡南村、一号营地、南岸营地等这两年新开辟的凌河南岸诸多营地,通往东边诸部的六十里铺、九十里铺、沼泽区营地,以及白骨洞营地、灰村营地和朝阳营地,通过族人的脚力和信鸽的飞鸽传书,将今年秋收的结果,全部给统计了出来。
整个熊部落零零散散的六十多处营地和村落,共种植粟田六万七千多亩,随着秋收的结束,收割完成的结果也终于在石雪等人的期盼下,到达了本部。
“很好,平均亩产一百一十七斤,收获了780万斤,算上本部收获的380万斤,今年我们总共收获1160万斤粟籽!”
1160万斤!
这个数字对宗庙里期待已久的众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即便是有着后世经验的熊洪,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大的数字后,也是一愣,随即便抑制不住脸上的笑意。
宗庙里立马就响起了欢呼的声音,这几年辛辛苦苦地种田,不就是为了有丰收的这一刻吗?怪不得熊洪族长这么喜欢在部落内部推行数术和详细的记录,没想到在这一刻,知晓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竟然是如此的兴奋。
1160万斤!
这么多粟籽,对目前人口只有不到8000人的熊部落来说,毫无疑问,有着巨大且重要的意义,况且熊部落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的认为粟籽只是粮食,他们对粟籽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这些粟籽的作用,肯定是作为主食而存在。
耐存储、营养均衡、食用方便、产量还高,这是一种植物成为主粮的必要条件,而粟籽恰好就符合所有的条件,故而经过熊洪多年的影响和熏陶,连年丰收的熊部落族人,自然对这种长相酷似狗尾巴草的庄稼情有独钟。
现在的熊部落,无论是老人还是新人,甚至是俘虏,在吃饭这件事上,都没有丝毫亏待,一日三餐,最基本的主食,就是粟籽。
石雪等人计算过,以熊部落本部为例,本部的1500多人,从婴幼儿到“老年人”,人口结构较为合理,每日消耗的粟米(脱壳后的粟籽)大概在1500-1800斤左右。
这还只是粟米,并没有算上肉食、蔬菜什么的。当然熊部落也可以适当的缩减一些粮食消耗,毕竟只有在体力劳动的时候,族人们吃的才会多一些。
在劳动时,青壮年每人每天差不多要吃掉一斤半的粟米,而老人和孩子,饭量就会小一些,平均下来,差不多一人一斤一二两左右的粟米消耗。
一斤粟米,至少需要多三四成左右的粟籽才能脱壳而成,也就是说,十斤粟籽,最终能磨成粟米大概只有七八斤,剩下的两三斤都是麸糠。
所以在熊部落,每日磨坊至少要消耗2500斤粟籽,才能满足一日所需。一年,就是90万斤!
这还只是本部1500人常住的人口,要是再算上来留学的、交换过来的族人、抓捕到的俘虏……本部拥有的人口数量,基本上就维持在2000人左右,一年下来,本部这里消耗掉的粟籽,就至少需要160万斤!
要是这个标准再扩展到整个熊部落,那光是人口消耗的粮食,差不多就要有个300万斤。也就是说,本部和其他营地、村子和周边部落的消耗,如果都算上,今年收获的粟籽,勉强只够大家吃上三年的。
当然实际生活中,是消耗不了这么多粟籽的,因为熊部落的族人,并没有忘记“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实际上光吃粟米饭,长时间吃下来也受不了——经常去周围的山林里布设陷阱、采集野菜,再加上近两年的肉食比例提高不少,对粟米的消耗,差不多维持在一人一天不到一斤的水准。
当然,要只是算上族人吃饭的消耗量,那今年的收获也可以接受。
这就不得不说道粟籽的第二个用途,喂养部落的牲畜、家禽。
熊部落的畜牧业、养殖业发展很快,在经过前几年不断地驯化、积累牲口之后,光是今年的牲口养殖数量,比去年多了近三成。
这些牲口和家禽,为部落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禽蛋,进一步降低了粟米在日常饮食中的比例,也让族人从原来的吃得饱,到吃的好转变,在这一方面,熊洪对石雪等人的工作很是满意。
但这些牲口不能只喝水不吃东西,除了一些原本靠吃草就能吃饱的牛马、羊、驴子,很多都是需要额外再喂食饲料的,除了种植的苜蓿草草料,或者是散养在野外田野里的牲口,熊部落喂的最多的饲料,除了苜蓿青储,就是粟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